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大黃魚網箱養殖病害防治

   日期:2016-01-0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9    
    近年隨著左黃魚養殖規模的日益擴大,而養殖區缺乏合理的布局和規劃,養殖密度過大,加上營養水平參差不齊,導致病害頻發,據不完全統計,大黃魚從育苗到養成,各種病害就達到20余種以上,并有發展之勢,本文就大黃魚網箱養殖中常見的病害及其防治綜述如下: 
     
    1 瓣體蟲病 

    1.1病原與癥狀:大黃魚瓣體蟲,屬于原生動物纖毛蟲的一種,蟲體大小為52~98μm,半透明,腹部及背部前緣叢生纖毛,蟲體能夠借助纖毛的擺動在水中迅速游動。魚種苗階段,水溫高于25℃或水流不暢時易患此病,蟲體主要寄生在鰓部、體表及鰭條上,大量寄生時鰓部呈灰白色,鰓蓋開閉困難,皮膚、鰓和鰭上的粘液增多,體表出現形狀不規則的白斑,病魚常浮于水面,游泳遲緩,呼吸困難,體質衰弱而大量死亡。 

    1.2防治方法:用與海水溫度相近的淡水加5~10ppm的呋喃唑酮浸洗病魚2~4分鐘,可殺死絕大部分蟲體;或用200~250ppm的福爾馬林浸泡20分鐘,浸洗要注意充氣增氧。 
     
    2 刺激隱核蟲病 

    2.1病原與癥狀:該病又稱“白點病”,蟲體呈球形或卵形,內有4~8個卵圓形組成念珠狀大核,寄生在魚體表和鰓上,病魚體表和鰓上布滿白點,當隱核蟲寄生在魚的眼角膜時會引起病魚眼瞎。病魚漂浮水面,反應遲鈍,攝食減少,鰭條破損,粘液增多,呼吸困難,可引起成批死亡,對苗種危害尤其嚴重。本病多發于水溫20~30℃的夏季。 

    2.2防治方法:用淡水加0.5ppm硫酸銅浸洗3~15分鐘,或用15~25ppm福爾馬林溶液浸洗病魚24小時,在治療時應同時服用抗生素,以防細菌等繼發感染。 
     
    3 弧菌病 

    3.1病原與癥狀:主要為副溶血弧菌、溶藻酸弧菌等引起,是大黃魚病害中發病時間長,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一種疾病,主要在7~9月高水溫時危害250g以下的魚,病魚頭部、下頜、腹部、鰓絲及鰭充血,腸胃充氣,膽管變長,膽汁變淡,肝充血,腎積水腫長、出血,有半透明白點。腹部或頭朝水面,作短時間竄游后下沉死亡。 

    3.2防治方法:用鹽酸土霉素、四環素、氯霉素、金霉素等抗菌素純粉劑,每天每公斤魚用50~75mg,連續投喂7天;磺胺類藥物純粉劑,每天每公斤魚用200mg,連續投喂3~7天。 
     
    4 本尼登蟲病 

    4.1病原與癥狀:本尼登蟲,蟲體呈橢圓形,背腹扁平,長6~7毫米,身體前端兩側各有1個前吸盤,身體后端有1個卵圓形的后吸盤,主要寄生在魚的表皮及眼球上,每尾魚體可寄生幾十只到幾百只蟲。病魚不安。在水中狂游,攝食減少,常在網具或其他物體上磨擦身體,引起體表出血,潰瘍并常伴有貧血,蟲體寄生在眼球上時常引起眼球凸出充血、失明,病魚多因繼發性細菌感染而大量死亡。本病多在水溫為13~29℃的夏初、秋初流行。 

    4.2防治方法:用淡水浸魚5分鐘,同時加入10~20ppm的呋喃唑酮;或四千分之一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洗病魚10分鐘。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