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泥鰍養殖病害防治

   日期:2016-01-0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8    
   近年來,由于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及農藥化肥污染嚴重,加之捕撈強度加大,導致天然水產資源存量銳減。泥鰍屬小水產,市道好(目前市價22~25元/千克),為百姓餐桌上的珍品,泥鰍的人工養殖已越來越被廣大養殖戶看好。由于養殖泥鰍的水域一般較淺,小塘小池居多,且多為靜水狀態,水質容易惡化。因此,在泥鰍病害防治方面,放養密度應合理,注意科學投喂與施肥,經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質清新,同時要定期打藥殺蟲防治,才能促進其健康生長,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1.養殖環境。泥鰍對養殖環境要求不高,坑凼、庭院水泥池、避風向陽靠近水源的水塘、淺塘等均可,但是農藥污染和化學藥物濃度較高的水域是不宜于養殖的。放種苗之前,要將坑塘、小淺塘全面整治、消毒。因泥鰍是無鱗光滑底層雜食性小型魚類,喜歡鉆洞打穴逃游,故之池塘、坑塘四周基堤要堅固、無洞穴,進排水口要用尼龍絲網或鐵絲密網過濾,一來減少雜質垃圾落塘,二來防止泥鰍逃走。同時,還要在池塘邊種植一些水生植物(水草),給泥鰍營造一個遮蔭、舒適、安靜的生活環境,水生植物的根部為一些底棲生物的繁殖提供條件,為泥鰍提供天然餌料。 

    2.抓種苗質量、消毒下塘。要選擇體質強健、游動活潑、體光表滑、無傷無病、規格一致的泥鰍種苗。投放前要用 20~30克/升的食鹽水浸浴5~10分鐘,以殺滅體表的病原體。投放要選擇晴天上午或下午投入,刮風、下雨、氣壓低及天氣寒冷不宜投放苗種。 

    3.放養密度。養殖期間,放養密度低,造成水體空間浪費;放養密度高,則泥鰍長大后活動空間窄,亦易染病死亡。經長期養殖實踐證明,一般放養體長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體長5厘米以上的苗種可放養50~80尾/平方米,在養殖條件好、鮮活餌料又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放養量,否則要適當減少放養量,講究辯證合理。 

    4.投餌管理。泥鰍是一種雜食性的淡水魚類,尤其喜食水蚤、絲蚯蚓及其他浮游生物,但動物性飼料一般不宜單獨投喂,否則泥鰍貪食,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呼吸不正常,甚至脹氣死亡。腐敗變質的飼料不能投喂,否則泥鰍易患腸炎等疾病。 

    5.水質管理。養殖期間,抓好水質培養是降低養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時也符合泥鰍養殖的生理生態要求,可彌補人工飼料營養不全面和攝食不均勻等缺點,還可以減少病害的發生,提高產量,增加效益。泥鰍放養后,根據水質情況適時施用發酵過的有機肥料,以培育豐富的天然餌料(浮游生物),保持水質處于肥、活、嫩、爽的狀態。 

    6.魚病防治。養殖任何水產動物,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病蟲病。因此,在養殖工作中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定時(半個月)用1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潑灑殺菌,或每畝 1米水深用生石灰10~15千克對水潑灑調節水質。在夏秋高溫生長期間,經常灌注新水(20厘米),排放老水(20厘米),保持水質新鮮肥活,并相對穩定,預防病害,有利生長。 

    7.捕捉上市。捕捉上市有2種做法:在11月下旬,可用鱔籠誘捕,晚上7~8時放籠,第二天早晨4~5時收籠,或是放干池塘水,用雙手翻泥巴打陣地戰逐條捉凈。如果留作春節后上市,可適當加深水位,以利泥鰍在冬季鉆泥過冬。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