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是毛皮動物一種病毒病。主要發生于北極狐、狐貍和水貂的幼仔,其特點是爪和軀干皮下結締組織浮腫和潰瘍壞死性病變。
1.病原體
病原體為大型的脫氧核糖核酸病毒,為痘病毒科成員。
2.流行特點
銀黑狐對痘病毒敏感,而狐貍和水貂敏感性低。潛伏的帶毒狐貍是主要傳染源,特別是疫情常發生的一些狐貍場的老齡狐貍。痘病常在子宮內感染,寒冷季節死亡增加。
3.臨床癥狀
子宮內感染的胚胎可能死亡或被吸收,生后虛弱或發病。其中部分仔狐貍在生后1-2天患病,重癥仔狐貍不能吸吮母乳,無目的爬行,全身皮下結締組織、尾和四肢(特別在趾和掌部)浮腫,進一步轉為血腫,出現潰瘍壞死性病變,有時母狐貍四肢病變部分被咬掉。當仔狐貍出現黃疸癥狀時,通常死亡。由于乳房積滿奶汁和變硬,母狐貍不安,并可能撕咬和吃掉自己的仔狐貍。銀黑狐感染痘病后,常空懷。
4.剖檢變化
病變不僅出現在四肢,而且波及到全身皮下結締組織,同時內臟器官也有變化,如心肌弛緩,肝臟出血,腸黏膜卡他性炎癥等。
5.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和剖檢變化即可診斷。有時需接種犬、豚鼠或不同妊娠階段的小白鼠。
6.防治措施
目前尚未解決免疫問題。本病可肌注抗壞血酸(l毫升,5%溶液)和維生素Bl2(100~300毫升),藥品分別注入兩側后肢腳掌。重癥病例,按療程隔2~3天重復注射。
1.病原體
病原體為大型的脫氧核糖核酸病毒,為痘病毒科成員。
2.流行特點
銀黑狐對痘病毒敏感,而狐貍和水貂敏感性低。潛伏的帶毒狐貍是主要傳染源,特別是疫情常發生的一些狐貍場的老齡狐貍。痘病常在子宮內感染,寒冷季節死亡增加。
3.臨床癥狀
子宮內感染的胚胎可能死亡或被吸收,生后虛弱或發病。其中部分仔狐貍在生后1-2天患病,重癥仔狐貍不能吸吮母乳,無目的爬行,全身皮下結締組織、尾和四肢(特別在趾和掌部)浮腫,進一步轉為血腫,出現潰瘍壞死性病變,有時母狐貍四肢病變部分被咬掉。當仔狐貍出現黃疸癥狀時,通常死亡。由于乳房積滿奶汁和變硬,母狐貍不安,并可能撕咬和吃掉自己的仔狐貍。銀黑狐感染痘病后,常空懷。
4.剖檢變化
病變不僅出現在四肢,而且波及到全身皮下結締組織,同時內臟器官也有變化,如心肌弛緩,肝臟出血,腸黏膜卡他性炎癥等。
5.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和剖檢變化即可診斷。有時需接種犬、豚鼠或不同妊娠階段的小白鼠。
6.防治措施
目前尚未解決免疫問題。本病可肌注抗壞血酸(l毫升,5%溶液)和維生素Bl2(100~300毫升),藥品分別注入兩側后肢腳掌。重癥病例,按療程隔2~3天重復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