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19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其中以Vc含量最高,每百克鮮果肉中含量高達380mg,是蘋果的80倍、柑桔的16倍、獼猴桃的8倍,是“天然Vc丸”,營養價值居百果之首,所以,近年冬棗價格相對較高。隨著冬棗種植面積的擴大,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大多棗園注重病、蟲害的防治,卻忽視了肥、水管理,造成了樹體早衰嚴重,致使冬棗產量、品質下降。
1 施肥
1.1 施肥量
幼年冬棗新梢生長量和成年冬棗果實年產量是確定施肥量的重要依據。試驗發現,幼樹期間氮、磷、鉀的施肥比例一般是2∶2∶1或1∶2∶1,結果期間的比例是2∶1∶2。但真正科學的方法是通過土壤分析或葉片分析來確定,即分析冬棗園中土壤和棗葉中各營養元素的含量狀況,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可以參考下列公式來計算施肥量:
施肥量;(冬棗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一般來說氮為50%、磷為10%~25%、鉀為40%。土壤的供肥量中以氮為吸收量的1/3、磷與鉀為吸收量的1/2來計算,從理論上計算施肥量可使冬棗施肥走向科學化和經濟化。
1.2 時期
1.2.1 追肥 根據冬棗生長發育的特點,追肥一般每年進行3次。應在4月上旬萌芽前追施萌芽肥。根據樹冠大小、萌芽勢強弱追肥,每株結果樹追施尿素0.5~1.0kg或磷酸二氨0.3~0.7kg,幼樹主要以氮肥為主。在6月上旬迫施坐果肥,幼樹株施三元復合肥0.3~0.5kg,結果樹0.5~1kg。在8月上旬追施果實膨大肥,幼樹株施多元素果樹專用肥0.2~0.5kg,結果樹株施多元素果樹專用肥0.5~1kg+尿素1~1.5kg。
1.2.2 根外追肥 為冬棗園普遍采用的施肥措施。一般情況下,葉面噴施應選無風、晴朗、濕潤的天氣,最好在10∶00以前或16∶00以后。由于冬棗的幼葉比老葉、葉背面比葉片正面吸收肥料快,所以噴肥時應均勻噴在葉背面或新梢上半部。冬棗第1次葉面噴肥應在6月上、中旬,開甲前(棗吊平均開花5~8朵)噴0.3%尿素+0.2%硼砂+15mg/kg赤霉素混合液,以提高坐果率。當棗花開放50%時,可在傍晚連續噴清水+0.3%尿素+鈣硼雙補500倍3~5次,能顯著提高坐果率。冬棗第2次葉面噴肥應在9月中旬進行,噴復生800倍+0.3%磷酸二氫鉀+粉銹寧1000倍+農用鏈霉素1500倍,既有利于提高果實品質,又能防治輪紋病、炭疽病和銹病。第3次葉面噴肥應在冬棗采收后,噴1次0.5%尿素或光合微肥,能有效地延緩冬棗葉片的生理性早衰,提高光合作用能力,有利于棗樹營養積累,為翌年冬棗發芽生長奠定物質基礎。
1.2.3 底肥 每年10月中、下旬,冬棗摘果后至第2年4月份萌芽前。底肥是全年施肥的主體,以圈肥、廄肥、綠肥、堆肥和人糞尿等農家肥料及草木灰為主,尤以干雞糞和各種餅肥為好,如果適量摻入氮肥及鋅、鐵肥,效果更佳。1~3年生冬棗樹,株施底肥10~15kg,加入多元素果樹專用肥1kg;4年生以上的樹,株施底肥20~30kg,加入多元素果樹專用肥1~2kg,深度以20~30cm為宜,施肥時土與肥應拌勻,防止燒根。
1.3 方法
1.3.1 環狀溝施 在棗樹冠投影外圍稍遠處挖寬10~20cm、深20~30cm的環狀溝,將肥料與土拌勻后施入溝內,覆土填平即可。此種施肥方法操作方便、用肥經濟,但傷根較多,施肥范圍較小。幼樹施基肥多采用此種方法。
1.3.2 輻射狀溝施 在距樹干20cm處向外挖輻射狀溝4~8條,溝寬20~40cm、深15~30cm,長度要超過樹冠投影的外緣,且內淺外深、內窄外寬,施肥覆土即可。此種施肥法傷根少,施肥范圍大,冬棗園多采用此法施基肥和追肥。
1.3.3 條施 在冬棗樹行間開溝施肥,基肥溝寬30~50cm、深30~50cm,追肥溝寬20~30cm、深15~20cm。此法適宜機械操作和大面積施肥。
1.3.4 穴施 在樹冠垂直投影邊緣的內外不同方向挖若干個坑,施肥后填平即可。追肥時,穴直徑20~30cm、深20~30cm;施基肥時,穴的直徑為40~50cm、深40~60cm。穴施要注意每年更換穴的位置。此種施肥法適用性廣泛,冬棗園多采用。
2 澆水
常言道:“梨怕旱,棗怕澇”,說的是棗樹的抗旱性較強。而有些棗農誤認為棗樹喜歡干旱,在花期和果實膨大期,無論天氣多旱都不澆水,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若想獲得冬棗豐收,全年要抓住3次關鍵澆水。
2.1 萌芽水
在4月上、中旬冬棗萌芽前,可結合施底肥澆1次透水。無澆水條件的地塊,要多次劃鋤保墑;3年生以下的幼樹果園,樹行應覆蓋地膜。
2.2 花前水
冬棗盛花期一般是在當地氣溫達到24℃以上、空氣濕度達到70%以上時。這一時期北方氣候多干旱少雨,且常伴有干熱風,對冬棗坐果不利。此時應及時澆透水,增加棗園內空氣濕度,為冬棗坐果創造有利條件。如果花期氣溫過高,有焦花發生,而無澆水條件的地塊可在傍晚時對冬棗樹連續噴灑清水。
2.3 幼果膨大水
冬棗果實膨大期是在8月份,此時正值北方雨季,因此一般情況無需澆水。若冬棗園雨季積水,應及時排水防澇,防止落果。
1 施肥
1.1 施肥量
幼年冬棗新梢生長量和成年冬棗果實年產量是確定施肥量的重要依據。試驗發現,幼樹期間氮、磷、鉀的施肥比例一般是2∶2∶1或1∶2∶1,結果期間的比例是2∶1∶2。但真正科學的方法是通過土壤分析或葉片分析來確定,即分析冬棗園中土壤和棗葉中各營養元素的含量狀況,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可以參考下列公式來計算施肥量:
施肥量;(冬棗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一般來說氮為50%、磷為10%~25%、鉀為40%。土壤的供肥量中以氮為吸收量的1/3、磷與鉀為吸收量的1/2來計算,從理論上計算施肥量可使冬棗施肥走向科學化和經濟化。
1.2 時期
1.2.1 追肥 根據冬棗生長發育的特點,追肥一般每年進行3次。應在4月上旬萌芽前追施萌芽肥。根據樹冠大小、萌芽勢強弱追肥,每株結果樹追施尿素0.5~1.0kg或磷酸二氨0.3~0.7kg,幼樹主要以氮肥為主。在6月上旬迫施坐果肥,幼樹株施三元復合肥0.3~0.5kg,結果樹0.5~1kg。在8月上旬追施果實膨大肥,幼樹株施多元素果樹專用肥0.2~0.5kg,結果樹株施多元素果樹專用肥0.5~1kg+尿素1~1.5kg。
1.2.2 根外追肥 為冬棗園普遍采用的施肥措施。一般情況下,葉面噴施應選無風、晴朗、濕潤的天氣,最好在10∶00以前或16∶00以后。由于冬棗的幼葉比老葉、葉背面比葉片正面吸收肥料快,所以噴肥時應均勻噴在葉背面或新梢上半部。冬棗第1次葉面噴肥應在6月上、中旬,開甲前(棗吊平均開花5~8朵)噴0.3%尿素+0.2%硼砂+15mg/kg赤霉素混合液,以提高坐果率。當棗花開放50%時,可在傍晚連續噴清水+0.3%尿素+鈣硼雙補500倍3~5次,能顯著提高坐果率。冬棗第2次葉面噴肥應在9月中旬進行,噴復生800倍+0.3%磷酸二氫鉀+粉銹寧1000倍+農用鏈霉素1500倍,既有利于提高果實品質,又能防治輪紋病、炭疽病和銹病。第3次葉面噴肥應在冬棗采收后,噴1次0.5%尿素或光合微肥,能有效地延緩冬棗葉片的生理性早衰,提高光合作用能力,有利于棗樹營養積累,為翌年冬棗發芽生長奠定物質基礎。
1.2.3 底肥 每年10月中、下旬,冬棗摘果后至第2年4月份萌芽前。底肥是全年施肥的主體,以圈肥、廄肥、綠肥、堆肥和人糞尿等農家肥料及草木灰為主,尤以干雞糞和各種餅肥為好,如果適量摻入氮肥及鋅、鐵肥,效果更佳。1~3年生冬棗樹,株施底肥10~15kg,加入多元素果樹專用肥1kg;4年生以上的樹,株施底肥20~30kg,加入多元素果樹專用肥1~2kg,深度以20~30cm為宜,施肥時土與肥應拌勻,防止燒根。
1.3 方法
1.3.1 環狀溝施 在棗樹冠投影外圍稍遠處挖寬10~20cm、深20~30cm的環狀溝,將肥料與土拌勻后施入溝內,覆土填平即可。此種施肥方法操作方便、用肥經濟,但傷根較多,施肥范圍較小。幼樹施基肥多采用此種方法。
1.3.2 輻射狀溝施 在距樹干20cm處向外挖輻射狀溝4~8條,溝寬20~40cm、深15~30cm,長度要超過樹冠投影的外緣,且內淺外深、內窄外寬,施肥覆土即可。此種施肥法傷根少,施肥范圍大,冬棗園多采用此法施基肥和追肥。
1.3.3 條施 在冬棗樹行間開溝施肥,基肥溝寬30~50cm、深30~50cm,追肥溝寬20~30cm、深15~20cm。此法適宜機械操作和大面積施肥。
1.3.4 穴施 在樹冠垂直投影邊緣的內外不同方向挖若干個坑,施肥后填平即可。追肥時,穴直徑20~30cm、深20~30cm;施基肥時,穴的直徑為40~50cm、深40~60cm。穴施要注意每年更換穴的位置。此種施肥法適用性廣泛,冬棗園多采用。
2 澆水
常言道:“梨怕旱,棗怕澇”,說的是棗樹的抗旱性較強。而有些棗農誤認為棗樹喜歡干旱,在花期和果實膨大期,無論天氣多旱都不澆水,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若想獲得冬棗豐收,全年要抓住3次關鍵澆水。
2.1 萌芽水
在4月上、中旬冬棗萌芽前,可結合施底肥澆1次透水。無澆水條件的地塊,要多次劃鋤保墑;3年生以下的幼樹果園,樹行應覆蓋地膜。
2.2 花前水
冬棗盛花期一般是在當地氣溫達到24℃以上、空氣濕度達到70%以上時。這一時期北方氣候多干旱少雨,且常伴有干熱風,對冬棗坐果不利。此時應及時澆透水,增加棗園內空氣濕度,為冬棗坐果創造有利條件。如果花期氣溫過高,有焦花發生,而無澆水條件的地塊可在傍晚時對冬棗樹連續噴灑清水。
2.3 幼果膨大水
冬棗果實膨大期是在8月份,此時正值北方雨季,因此一般情況無需澆水。若冬棗園雨季積水,應及時排水防澇,防止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