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玉米芯和豆腐渣作培養基栽培平菇,因豆腐渣和玉米芯含有豐富的粗蛋白質、粗脂肪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每平方米可產鮮菇50~75公斤,經濟效益可觀?,F將用玉米芯和豆腐渣混合栽培平菇的高產高效技術介紹如下:
1.培養料配比。粉碎玉米芯100公斤、濕豆腐渣80公斤、石灰6公斤。
2.拌料裝袋。首先將濕豆腐渣、石灰加水稀釋后倒入玉米芯里拌勻,調至培養料含水量達65%。選用50厘米×25厘米×0.05厘米的聚乙稀低壓塑料筒裝料,邊裝邊壓實(每袋裝干料約1.25公斤),兩頭用繩扎緊。
3.滅菌。菌袋采用常壓滅菌法,當溫度達100℃時,保持8~10小時,?;鸷笤贍F8~10小時。出鍋后,料溫冷卻到30℃以下接種。接種室要進行2次消毒。菌袋搬入接種室之前用高錳酸鉀、甲醛(1∶3)熏蒸,菌袋搬入接種室之后用霧氣消毒盒消毒1次。
4.菌種選擇。南京1號、生命1號、(89)九平1號等品種均適合栽培,絲生長健壯、轉潮快、高產優質。三級菌種以選用菌齡30~40天為宜。
5.接種方法。采取料袋兩端和中間扎3個孔接種方法。將菌種掰成花生米大小的塊,不宜太碎。接種量為干料重15%左右。此法菌種萌發快,迅速占領料面,減少雜菌侵染。
6.發菌管理。將接完種的菌袋搬到培養室平放擺成行,兩袋接種相對,堆高5~7層,每行間距50厘米。室溫以15℃左右為宜,超過25℃立即通風降溫,控制料溫在25℃以下,培養10天左右要翻堆1次,上下層交換。30天左右即可長滿菌袋。
7.雜菌處理。在菌袋發菌過程中,如果發現有雜菌生長,可選95%酒精、5%甲醛、20%石灰水、5%石碳酸、柴油等殺菌劑中的一種,用注射器將其注射到雜菌生長處的培養料中,使藥液滲透面積、深度都大于雜菌生長面積,以有效防治雜菌。若袋內雜菌面積過大無法用藥液防治時,要將其揀出,拿到室外處理掉。
8.畦式覆土栽培。挖土做畦,畦寬1米,深35厘米,長度不限,在畦底及四周噴1遍殺蟲、殺菌劑(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和10%石灰水)。然后將長滿菌絲的菌袋脫去塑料袋,豎放在畦內,菌柱相距2米,用潮土填空隙并壓實,澆透營養水(營養水配制∶水100公斤、尿素500克、磷酸二氫鉀300克、硫酸鎂200克、石灰4公斤)。覆土要與料面持平,料面的殘土用水沖掉,露出端面,然后覆蓋塑料薄膜,其四周不用壓實,以便通風。
9.出菇管理。為了促使子實體形成,每天應通風1小時, 當氣溫高于15℃時,晚間通風;當氣溫低于10℃時,中午通風。同時將畦面塑料薄膜揭開通風換氣。幾天后就會有大量菌蕾迅速生長,頂端有原始菌蓋形成,此時揭開畦面薄膜,每天向空中噴水,保持室內相對濕度95%左右,從子實體形成到采摘,大約需要7~10天。
10.采收。當菌蓋邊緣呈銅鑼形時進行采摘,這時菇的質量好、重量大、轉潮快。采摘后將畦面清理干凈,停止噴水3~5天,然后再向畦內澆1次透水,保持畦面潮濕,大約1周后,畦面再度長出菌蕾,仍按第一批菇的管理方法管理。一般采收4~6批,整個生育期4~6個月。
1.培養料配比。粉碎玉米芯100公斤、濕豆腐渣80公斤、石灰6公斤。
2.拌料裝袋。首先將濕豆腐渣、石灰加水稀釋后倒入玉米芯里拌勻,調至培養料含水量達65%。選用50厘米×25厘米×0.05厘米的聚乙稀低壓塑料筒裝料,邊裝邊壓實(每袋裝干料約1.25公斤),兩頭用繩扎緊。
3.滅菌。菌袋采用常壓滅菌法,當溫度達100℃時,保持8~10小時,?;鸷笤贍F8~10小時。出鍋后,料溫冷卻到30℃以下接種。接種室要進行2次消毒。菌袋搬入接種室之前用高錳酸鉀、甲醛(1∶3)熏蒸,菌袋搬入接種室之后用霧氣消毒盒消毒1次。
4.菌種選擇。南京1號、生命1號、(89)九平1號等品種均適合栽培,絲生長健壯、轉潮快、高產優質。三級菌種以選用菌齡30~40天為宜。
5.接種方法。采取料袋兩端和中間扎3個孔接種方法。將菌種掰成花生米大小的塊,不宜太碎。接種量為干料重15%左右。此法菌種萌發快,迅速占領料面,減少雜菌侵染。
6.發菌管理。將接完種的菌袋搬到培養室平放擺成行,兩袋接種相對,堆高5~7層,每行間距50厘米。室溫以15℃左右為宜,超過25℃立即通風降溫,控制料溫在25℃以下,培養10天左右要翻堆1次,上下層交換。30天左右即可長滿菌袋。
7.雜菌處理。在菌袋發菌過程中,如果發現有雜菌生長,可選95%酒精、5%甲醛、20%石灰水、5%石碳酸、柴油等殺菌劑中的一種,用注射器將其注射到雜菌生長處的培養料中,使藥液滲透面積、深度都大于雜菌生長面積,以有效防治雜菌。若袋內雜菌面積過大無法用藥液防治時,要將其揀出,拿到室外處理掉。
8.畦式覆土栽培。挖土做畦,畦寬1米,深35厘米,長度不限,在畦底及四周噴1遍殺蟲、殺菌劑(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和10%石灰水)。然后將長滿菌絲的菌袋脫去塑料袋,豎放在畦內,菌柱相距2米,用潮土填空隙并壓實,澆透營養水(營養水配制∶水100公斤、尿素500克、磷酸二氫鉀300克、硫酸鎂200克、石灰4公斤)。覆土要與料面持平,料面的殘土用水沖掉,露出端面,然后覆蓋塑料薄膜,其四周不用壓實,以便通風。
9.出菇管理。為了促使子實體形成,每天應通風1小時, 當氣溫高于15℃時,晚間通風;當氣溫低于10℃時,中午通風。同時將畦面塑料薄膜揭開通風換氣。幾天后就會有大量菌蕾迅速生長,頂端有原始菌蓋形成,此時揭開畦面薄膜,每天向空中噴水,保持室內相對濕度95%左右,從子實體形成到采摘,大約需要7~10天。
10.采收。當菌蓋邊緣呈銅鑼形時進行采摘,這時菇的質量好、重量大、轉潮快。采摘后將畦面清理干凈,停止噴水3~5天,然后再向畦內澆1次透水,保持畦面潮濕,大約1周后,畦面再度長出菌蕾,仍按第一批菇的管理方法管理。一般采收4~6批,整個生育期4~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