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由叉尾魚回愛德華氏細菌(Edwardsiella Ictalarus)感染引起。
癥狀:感染魚全身有細小的紅斑或充血,肝臟及其他內臟器官也會有類似的斑點,鰓絲滲血,在胸鰭側有直徑3~5毫米的損傷,好似叉尾被刺傷的樣子,并隨著病程的加重而不斷擴大,病菌頻繁入侵病魚血液或感染腎臟,病菌也可感染腦部,此時病魚常作環狀游動,活動失常且不久將死亡。此病危害性很大,在美國密西西比洲,已成為斑點叉尾魚回最嚴重的疾病之一,由這種病而造成的死魚數近年急劇上升,且發病時間延續很長,通常水溫22~28℃之間引起大批死亡,30℃以上發病率將大大減少,病菌在池底淤泥中生活時間比較長,當水溫超出其最適范圍時,病菌可潛伏于魚體內,水溫適宜時,細菌開始生長、繁殖,并感染魚池。各種規格的斑點叉尾魚回均可感染該病,這種病很可能通過魚類間直接傳播,由于病菌可在池底淤泥中生存,因此感染也可能來源于淤泥。
防治:
1)采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每畝(留水6~9厘米)用生石灰50~60公斤,魚種下塘前用1~3%的食鹽水溶液洗;
2)用2~3ppm高錳酸鉀全池潑灑;
3)喂服"強克99",方法及用量參照說明書;
4)患病親魚可按每公斤體重注射土霉素55毫克或紅霉素8毫克。
癥狀:感染魚全身有細小的紅斑或充血,肝臟及其他內臟器官也會有類似的斑點,鰓絲滲血,在胸鰭側有直徑3~5毫米的損傷,好似叉尾被刺傷的樣子,并隨著病程的加重而不斷擴大,病菌頻繁入侵病魚血液或感染腎臟,病菌也可感染腦部,此時病魚常作環狀游動,活動失常且不久將死亡。此病危害性很大,在美國密西西比洲,已成為斑點叉尾魚回最嚴重的疾病之一,由這種病而造成的死魚數近年急劇上升,且發病時間延續很長,通常水溫22~28℃之間引起大批死亡,30℃以上發病率將大大減少,病菌在池底淤泥中生活時間比較長,當水溫超出其最適范圍時,病菌可潛伏于魚體內,水溫適宜時,細菌開始生長、繁殖,并感染魚池。各種規格的斑點叉尾魚回均可感染該病,這種病很可能通過魚類間直接傳播,由于病菌可在池底淤泥中生存,因此感染也可能來源于淤泥。
防治:
1)采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每畝(留水6~9厘米)用生石灰50~60公斤,魚種下塘前用1~3%的食鹽水溶液洗;
2)用2~3ppm高錳酸鉀全池潑灑;
3)喂服"強克99",方法及用量參照說明書;
4)患病親魚可按每公斤體重注射土霉素55毫克或紅霉素8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