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魚屬于鯉形目胭脂魚科或稱亞口魚科。本科大多數屬種分部于北美洲,現存約14屬,近80種。本種是迄今所知亞口魚科分布于我國也是亞洲大陸唯一的種。為單型屬、種。分布在長江、閩江兩大水系。目前,閩江中已屬少見,現存個體多見于長江水系。在魚類系統分類和動物地理學上有著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由于胭脂魚個體大,生長較快,是傳統的名貴經濟魚類,加之其幼魚體型奇特,花紋鮮艷,易飼養,又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葛洲壩水利樞紐興建以前,胭脂魚的漁獲量以長江上游為多。大型水利工程的建壩截流、長期過度捕撈和水體污染,再加上其自身繁殖力低、發育時間較長等不利因素,導致了胭脂魚野生資源總量的急劇下降。目前其種群數量已明顯低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和達氏鱘,閩江的胭脂魚野生種群幾近絕跡。因此,救護工作顯得十分迫切。
1 救治
1.1 水質要求
誤捕的胭脂魚傷口絕大多數由鉤具類所致,其創面也多在魚體腹部和背側部。受傷的個體在水中腹部朝上,身體失去平衡。治療前我們首先選擇一座4x2x1.5m的室內水泥池,注入已曝氣4-5天的自來水,放入胭脂魚前將魚體浸泡在2--3mg/kg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15分鐘。飼養水體中加0.2―0.4mg/kg呋喃唑酮水溶液。水溫保持在 22--25℃,水體每天更換1/4左右,同時加強增氧,這時胭脂魚攝食能力強,有利于體質恢復。
1.2 抗菌藥物的選用
對胭脂魚受傷部位取樣,病原菌經分離鑒定主要為弧菌屬、氣單胞菌屬、假單胞菌屬的細菌。用這3種致病菌的混合培養液對10種常用抗菌藥物做藥敏試驗,結果顯示細菌對青霉素、氧霉素、四環素均產生耐藥性,而對頭孢哌酮、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和環丙沙星4種抗菌素敏感。因此,我們常用氧氟沙星制成軟膏涂于胭脂魚受傷部位,而交替使用其它3種抗菌素,并參照人體單位體重用量,對胭脂魚進行肌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小結
2.1 從胭脂魚的受傷處分離出3種不同的致病菌,均為條件致病菌,如果水溫過高、水質不良時,細菌大量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疾病暴發。因此,對水質的嚴格控制是救治誤擒胭脂魚的關鍵。
2.2 胭脂魚生性膽怯,喜靜,對光線的刺激較為敏感,對水質的要求較高,餌料有選擇,不同個體的飼養環境和條件不一樣,應分開飼養。誤捕的個體大多數受傷。因此,救護工作應做到及時、有效,救護設施和條件要求完備。
1 救治
1.1 水質要求
誤捕的胭脂魚傷口絕大多數由鉤具類所致,其創面也多在魚體腹部和背側部。受傷的個體在水中腹部朝上,身體失去平衡。治療前我們首先選擇一座4x2x1.5m的室內水泥池,注入已曝氣4-5天的自來水,放入胭脂魚前將魚體浸泡在2--3mg/kg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15分鐘。飼養水體中加0.2―0.4mg/kg呋喃唑酮水溶液。水溫保持在 22--25℃,水體每天更換1/4左右,同時加強增氧,這時胭脂魚攝食能力強,有利于體質恢復。
1.2 抗菌藥物的選用
對胭脂魚受傷部位取樣,病原菌經分離鑒定主要為弧菌屬、氣單胞菌屬、假單胞菌屬的細菌。用這3種致病菌的混合培養液對10種常用抗菌藥物做藥敏試驗,結果顯示細菌對青霉素、氧霉素、四環素均產生耐藥性,而對頭孢哌酮、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和環丙沙星4種抗菌素敏感。因此,我們常用氧氟沙星制成軟膏涂于胭脂魚受傷部位,而交替使用其它3種抗菌素,并參照人體單位體重用量,對胭脂魚進行肌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小結
2.1 從胭脂魚的受傷處分離出3種不同的致病菌,均為條件致病菌,如果水溫過高、水質不良時,細菌大量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疾病暴發。因此,對水質的嚴格控制是救治誤擒胭脂魚的關鍵。
2.2 胭脂魚生性膽怯,喜靜,對光線的刺激較為敏感,對水質的要求較高,餌料有選擇,不同個體的飼養環境和條件不一樣,應分開飼養。誤捕的個體大多數受傷。因此,救護工作應做到及時、有效,救護設施和條件要求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