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大棚蘑菇秋季生產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日期:2015-12-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30    
   一、用水方法 蘑菇需要水,沒有水就沒有蘑菇,但蘑菇又怕水,水多了又會傷害菌絲,造成蘑菇減產。用水方法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各不相同。1、培養料堆制期用水 應掌握先濕后干的原則。建堆期禾草越濕越好,初期濕透是不會預濕過頭的。在堆制過程中,水分會被逐漸消耗掉。因此它是培養料發酵好壞的用水關鍵。預堆翻料采用調“水”、看“水”是指沒有濕透禾草而采取的補救措施。2、播種期用水 播種期培養料含水量應以適當偏干(約60%)為原則,這指密封、保濕條件較好而言,還應看菌種質量菇房結構及天氣情況等等,相應有所變化。保濕比較差的大棚應適當提高含水量,后發酵完成后培養料一般以適當偏干為好,若太干可以適當補充濃度3%的石灰水,但切忌過濕。3、發菌期用水 下種以后,在床面上就不再用水,但如果天氣干燥,嚴重影響培養料水分時,可采用濃度3%的石灰水將稻草或麥稈浸濕,瀝干后薄薄覆蓋在菌床上(稻麥草要預先除蟲),促菌絲恢復、定植、封面。4、覆土期用水 覆土用水根據培養料含水而定,如培養料比較干燥,含水量低,在覆稀泥土后,菌層還處于缺少水分狀態,需要在覆土中滲透部分水分,被菌層吸收。如果覆干細土,就要分次補充,先多后少,在一二天內調完水使覆土達最大的持水量。具體做法是: 看菌(層)、看菇調水:覆土時應視菇床菌層的干濕程度決定補充或控制菌層含水量,這次調水以后,一般就不再用水了。做到通風覆土、通風調水和調水后通風。通風換氣的方法是,無風要狠;有風要穩,大風要禁,防止干燥風,保持菇房空氣新鮮。一旦表土晾干水跡,應緊窗吊菌,看菌補土和松窗促使蓖絲橫向倒伏而進入出菇期。用水方法也由看菌(層)調水,轉變成看菇調水,要求一面出菇一面看菌,保持菌層營養不斷供給子實體,使蘑菇不斷發生。若片面看菇調水,而忽視保養菌絲,則會出現越調水菇越少的現象。看菇調水主要是,當覆土層大批米粒大小的菇出現時調重水,而平時不調床面水只調空中水。進入采菇高潮期后,一般停止使用空中水。菇米高峰期用水多少,主要看天氣、看覆土層、看出菇的多少決定,一般頭三潮氣溫高、蒸發量大,蘑菇呼吸作用旺盛,生長快,需水量也大。如覆土進行打洞處理時就可采用一次性跑馬水。其他覆土方法,就要重水輕調,避免水害。做到出菇期床面停水時間多于調水時間,采取停停噴噴,保證覆土在出菇階段保持濕潤,開始落潮階段保持干燥,待完全落潮后,覆土層又結了大量菇米,又用1次重水。這樣干干濕濕,干時養菌,濕時出菇,蘑菇潮次明顯,菇質優良,也避免了生理性病害和薄皮開傘菇、水漬菇、紅根菇等等。看天調水:天氣變化對出菇影響甚、大,如高溫期,調水會使子實體干癟、僵黃,冷空氣影響時,外界氣溫開始轉涼,若立即調水會使幼菇全部死亡(主要菇床菌層還處在高溫條件下)。總之,在氣、侯突變階段應停止用水。天氣干燥和菌層蒸發量大,出菇階段水的消耗,都應及時補充。重水與輕水:調水輕重是沒有絕對界限的。所謂輕重,既有用水總量的區別,又要有每遍用水量多少之分;重水輕調、輕中有重,讓覆土層貯足水分,滿足子實體需求為準。一次性重水或分次調完,都是根據菇房內菌絲生長情況、菌層含水量多少、覆土方法、土壤含水量及各人的管理習慣決定,不千篇一律。床面水與空中水:蘑菇具有既愛水又怕水的特性。頻繁在床上用水,要傷害蘑菇菌絲,如果培養料中烘肥過多,比較腐熟,通透性差,噴水過頭會使菌層腐爛。床面上要求調好菇米水,以后每潮菇1次水,不調高潮水,也不調開始落潮的水分。出菇階段若空氣干燥,多調空中水,調好出菇與養菌,水與氣的對立統一關系。常水與石灰水:床面上有菇情況下,―般不可使用石灰水,防止造成蘑菇石灰銹斑,影響蘑菇品質。可改用一般水或草木灰澄清水。調水與防蟲施肥:在調水時應把防蟲、施月巴結合起來,在總水量不變的情況下統一考慮,同時進行。每星期要求用敵敵畏或辛硫磷700―800倍稀釋液在空中噴霧,防治害蟲。靈活調水:菇床用水采取七分調查,三分用水的原則,勤查看,做到心中有數再用水。一般只準水在土層中滲透。5、轉潮調水 根據一潮一次重水和平時多調空中水的原則,如第一潮大批菇米出現就調重水,日后就停止床面用水,以調菇房空中濕度為主。待第一潮第一批采摘以后,就停止增加空中濕度,3―4天內全部采摘完后,就立即床面補上預濕土。當覆土層又有大批菇米扭結時,就調第二潮重水,依次進行。重水也不是每潮都調很多,而且采取重中有輕,即如果第一潮重水量大,那么第二潮重水水量相對要輕,第三潮重水再加大,這樣一潮重一潮輕。重中有輕,輕中有重的調水方法。二、病蟲害預防病蟲對蘑菇威脅很大,一旦危害,后患無窮,有的甚至絕收。病蟲預防的重點是:培養料進房前要進行殺螨,重視二次發酵,菇房事先消毒殺蟲,菌種采用磷化鋁熏蒸處理,覆土用甲醛、石灰或疣孢凈、克霉靈處理,日常菇房常噴農藥。 三、預防培養料游離氨的產生氨對菌絲有毒害作用,使播下菌種失去活力。發現培養料具有氨味,應停止下種,用甲醛進行消氨處理。甲醛用量視培養料和含氨量的多少而定,熏蒸后再翻格平整。一般只要做到堆料時注意配料的碳氮比,氮月巴使用不宜過多,化肥要適量控制,堆建時把氮肥一次性投放完畢,就可避免游離氨的產生。當然造成菌種不恢復,原因尚有二次發酵不徹底,下種期升溫造成“燒菌”,培養發酵期延長,料腐熟過甚產生酸化及培養料過濕等均會發生不吃料現象。四、防止秋菇大批死亡蘑菇出菇階段常會出現小菇萎縮、變黃而死亡。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1、持續高溫 當出菇階段氣溫高于23℃連續3天以上,菌蕾生長受到了溫度的抑制,而有利于菌絲的生長發育,從而使營養產生逆向輸送,導至菌蕾既無營養,也無水分而死亡。因此,出菇以后仍需有抗高溫的準備,如采用南面搭蔭棚,菇房屋面噴水,或用冰塊降溫以及適當推遲堆料,避開高溫等措施。2、養分不足 培養料沒有足夠營養供給,如堆料中氮源不足,特別是缺少糞肥,碳氮比失調,堆積培養料嫌氧發酵,培養料薄而少,營養不足,或秋菇養分已耗盡,致使春菇夭折。因此,要求優質料,發好酵,翻好料,提倡厚料栽培等以滿足充足的養分。3、菇房或菇棚通風不良 菇房郁悶,長時間通風不良,特別是出菇階段,子實體代謝旺盛,如關窗調水引起高溫高濕使大批子實體死亡。4、水分管理不當 子實體不同的生長發育期對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菌層缺水,覆土層沒有足夠的水分供應也會造成幼蕾死亡,或用水不清潔。長期噴過頭水,也會引起死亡。5、滲透壓太高 多次用食鹽水,會增加滲透壓使菌蕾失去水分而死亡。6、蟲害孿生 危害嚴重時會吃光菌絲,使菌蕾成批死亡。7、濫用農藥 出菇期間使用農藥須按要求稀釋正確,任意增加農藥濃度,會產生藥害,禁止使用有石化類作乳化劑的農藥。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