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是指在旱田條件下,選用耐旱性較強的優質水稻品種,采用旱直播,整個生育期以自然降雨為主,在生育的關鍵時期,遇干旱時要適當補給水分,使水稻在土壤比較濕潤的狀態下,正常生長發育,開花結實。現將旱稻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選擇品種
由于旱稻的播種期比水稻播種育苗期晚,因此,在品種選擇上要考慮成熟期早的品種。我省最近通過國家審定的品種有:天井4號(豐優109)、天井5號(特優13),在旱作條件下,這兩個品種全生育期136~140天。還有秦愛、旱9710等品種,都適合我省中、西部地區旱種。品種選擇的對錯,是種植早稻成敗的關鍵。
二、選地及整地
宜選擇低洼平坦、雜草較少、土壤結構良好、中性或偏酸性、輕鹽堿土或非鹽堿土,最好是有補水條件或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塊。整地要精細,封凍前進行秋翻,春季實行旋耕耙地,達到地平、墑足、無坷垃的要求。對于pH7.5以上的鹽堿土以及粘坷垃土,不宜種旱稻。
三、播種時期與方法
1.播種期:以當地平均氣溫穩定到10℃以上,土溫達12℃以上時開始播種較為適宜,吉林省中部平原地區以4月末或5月初最好。一定要在適期內抓住墑情及早播種,以利拿全苗。
2.播種方式與播量:平條播每公頃干種用量125公斤,每平方米落粒500粒左右。
3.播種深度及方法:在土壤墑情適宜的條件下,一般播種深度以鎮壓后2~3厘米為好。人工用鎬或機械用犁開溝8~10厘米,寬8厘米,先施入磷酸二銨、硫酸銨(各15公斤/1000平方米)和硫酸鉀(25公斤/1000平方米)作口肥,若需防治螻蛄等地下害蟲,可將毒蛄靈等混入肥中隨口肥施下,再按要求均量播種,做到不聚堆、不斷條。播后及時踩好上格子或用鎮壓器全面鎮壓一次,以利保墑,促進全苗。
四、田間管理
1.檢查播種質量:播后要全面檢查,對覆土過深或有大坷垃的地方要用耙子摟除,對覆土過淺和不嚴的地方要及時覆土蓋嚴、踩實。
2.松土助苗:對覆土過深或因表土形成硬蓋使幼苗難以出土時,要及時用短齒小釘耙摟開硬蓋或厚土,以起到助苗出土和消滅部分苗間雜草的作用。
3.追肥:要看天、看地、看苗適時適量追肥,一般在肥力中等的地塊上,每1000平方米追施硫酸銨40公斤或硝酸銨25公斤為宜。一般追兩次,第一次在分蘗始期(6月中旬)選擇雨前撒施追肥總量的 60~70%,其余的30~40%務必在拔節期(7月10日前)雨前或結合補水施入,施肥量掌握在公頃施純氮 200公斤。
4.補水:補水要根據自然降雨和水稻各生育階段靈活掌握。在水稻生育的關鍵時期,如自然降雨不足,可適當補水,5葉期前盡量不補水。一般在水稻分蘗期(6月中下旬)、拔節期(7月10日前后)、開花期(7月末前后)、灌漿期(8月中旬前后),土壤含水量降到最低指標時(水稻葉片卷曲不展開),就要補水。每次公頃補水量300~450立方米。
5.除草:人工與藥劑除草相結合。第一次苗期滅草(水稻立錐至2葉期),每1000平方米用50%快殺稗30克,對水50公斤均勻噴霧。第二次于雜草再度萌生時,每1000平方米用25%苯達松200克,加50%快殺稗35克,對水50公斤噴霧。以后再有雜草則主要靠人工鋤草。
6.防治病蟲:對稻瘟病重發年份及地塊要及早進行防治,一般于水稻破口期和齊穗期各噴藥一次,每1000平方米用40%富士一號60克對水50公斤噴霧;對螟蟲重發年份及地塊要在7月初每1000平方米用50%殺螟松100克進行常規噴霧;對粘蟲重發年份及地塊每1000平方米用50%辛硫磷65毫升對水65公斤噴霧。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短缺,旱稻種植面積不斷上升,旱稻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選擇品種
由于旱稻的播種期比水稻播種育苗期晚,因此,在品種選擇上要考慮成熟期早的品種。我省最近通過國家審定的品種有:天井4號(豐優109)、天井5號(特優13),在旱作條件下,這兩個品種全生育期136~140天。還有秦愛、旱9710等品種,都適合我省中、西部地區旱種。品種選擇的對錯,是種植早稻成敗的關鍵。
二、選地及整地
宜選擇低洼平坦、雜草較少、土壤結構良好、中性或偏酸性、輕鹽堿土或非鹽堿土,最好是有補水條件或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塊。整地要精細,封凍前進行秋翻,春季實行旋耕耙地,達到地平、墑足、無坷垃的要求。對于pH7.5以上的鹽堿土以及粘坷垃土,不宜種旱稻。
三、播種時期與方法
1.播種期:以當地平均氣溫穩定到10℃以上,土溫達12℃以上時開始播種較為適宜,吉林省中部平原地區以4月末或5月初最好。一定要在適期內抓住墑情及早播種,以利拿全苗。
2.播種方式與播量:平條播每公頃干種用量125公斤,每平方米落粒500粒左右。
3.播種深度及方法:在土壤墑情適宜的條件下,一般播種深度以鎮壓后2~3厘米為好。人工用鎬或機械用犁開溝8~10厘米,寬8厘米,先施入磷酸二銨、硫酸銨(各15公斤/1000平方米)和硫酸鉀(25公斤/1000平方米)作口肥,若需防治螻蛄等地下害蟲,可將毒蛄靈等混入肥中隨口肥施下,再按要求均量播種,做到不聚堆、不斷條。播后及時踩好上格子或用鎮壓器全面鎮壓一次,以利保墑,促進全苗。
四、田間管理
1.檢查播種質量:播后要全面檢查,對覆土過深或有大坷垃的地方要用耙子摟除,對覆土過淺和不嚴的地方要及時覆土蓋嚴、踩實。
2.松土助苗:對覆土過深或因表土形成硬蓋使幼苗難以出土時,要及時用短齒小釘耙摟開硬蓋或厚土,以起到助苗出土和消滅部分苗間雜草的作用。
3.追肥:要看天、看地、看苗適時適量追肥,一般在肥力中等的地塊上,每1000平方米追施硫酸銨40公斤或硝酸銨25公斤為宜。一般追兩次,第一次在分蘗始期(6月中旬)選擇雨前撒施追肥總量的 60~70%,其余的30~40%務必在拔節期(7月10日前)雨前或結合補水施入,施肥量掌握在公頃施純氮 200公斤。
4.補水:補水要根據自然降雨和水稻各生育階段靈活掌握。在水稻生育的關鍵時期,如自然降雨不足,可適當補水,5葉期前盡量不補水。一般在水稻分蘗期(6月中下旬)、拔節期(7月10日前后)、開花期(7月末前后)、灌漿期(8月中旬前后),土壤含水量降到最低指標時(水稻葉片卷曲不展開),就要補水。每次公頃補水量300~450立方米。
5.除草:人工與藥劑除草相結合。第一次苗期滅草(水稻立錐至2葉期),每1000平方米用50%快殺稗30克,對水50公斤均勻噴霧。第二次于雜草再度萌生時,每1000平方米用25%苯達松200克,加50%快殺稗35克,對水50公斤噴霧。以后再有雜草則主要靠人工鋤草。
6.防治病蟲:對稻瘟病重發年份及地塊要及早進行防治,一般于水稻破口期和齊穗期各噴藥一次,每1000平方米用40%富士一號60克對水50公斤噴霧;對螟蟲重發年份及地塊要在7月初每1000平方米用50%殺螟松100克進行常規噴霧;對粘蟲重發年份及地塊每1000平方米用50%辛硫磷65毫升對水65公斤噴霧。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短缺,旱稻種植面積不斷上升,旱稻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