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目檢魚病的方法

   日期:2015-12-1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7    
    肉眼檢查(目檢),是目前生產上用于診斷魚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重點檢查體表、鰓、內臟三部分,方法如下: 

    一、體表: 

    將病魚置于盤中依次從頭部、嘴、眼、鰓蓋、鱗片、鰭等順序仔細觀察。 

    (一)檢查有無大型病原體。如水霉、嗜子宮線蟲、錨頭蚤、魚鲺、鉤介幼蟲等。 

    (二)根據癥狀辨別病原。如車輪蟲、魚波豆蟲、斜管蟲、三代蟲等寄生,一般會引起魚體分泌大量粘液,有時微帶污泥,或是頭、嘴及鰭條末端腐爛,但鰭條基部一般無充血現象。 

    雙穴吸蟲病,則表現出眼睛混濁,有白內障。細菌性赤皮病,則鱗片脫落、皮膚充血。癤瘡病則在病變部位發炎、膿腫。白皮病的病變部位發白,粘液減少,用手摸時有粗糙的感覺。腐皮病的病變部位產生侵蝕性的腐爛等病狀。發現病魚肌肉、鰓蓋和鰭基充血發紅,可初步診斷為病毒性出血病或暴發性魚病,病魚尾巴極度上翹、顱腦發黃,在水中狂游打圈,則為瘋狂病。但有些病狀,包括體表、鰓、內臟等的癥狀,在幾種不同的魚病中基本上是一樣的,如鰭基充血和蛀鰭的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及一些其他細菌性魚病;又如在大量車輪蟲、魚波豆蟲、斜管蟲、小瓜蟲、三代蟲等寄生時,都會在體表、鰓部有較多的粘液,所以應把觀察到的病狀,聯系起來加以分析。 

    二、鰓 

    鰓部檢查,重點是鰓絲。 

    (一)首先要注意鰓絲是否張開。 

    (二)將鰓蓋剪去,觀察鰓絲的顏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較多,鰓絲末端是否有腫大發白和腐爛現象。 

    如:患細菌性爛鰓病,則鰓絲末端腐爛,粘液較多。鰓霉病則鰓片的顏色較正常魚的鰓片白,略帶血紅色小點,如患魚波豆蟲病、鰓隱鞭蟲病、車輪蟲病、斜管蟲病、指環蟲病等寄生蟲性疾病,則鰓絲上有較多粘液。如患中華蚤病、指環蟲以及粘孢子蟲等寄生蟲病,則常表現鰓絲腫大,鰓蓋張開等癥狀。 

    又如:亞硝酸中毒,鰓絲顏色變為紫紅色等。 

    三、內臟 

    將一邊的腹壁剪去(注意勿損壞內臟),從肛門部位向左上方沿側線剪至鰓蓋后緣,向下剪至胸鰭基部,除去整片側肌。 

    (一)觀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見的寄生蟲。 

    肉眼可見的寄生蟲有:線蟲、舌狀絳蟲等。 

    (二)仔細觀察各內臟的外表(顏色、大小、位置、有無出血、充血等),看是否正常。 

    肝胰臟正常顏色為粉紅色,外表光滑。 

    腸正常時,因其中有食物糞便存在,呈暗褐色,邊緣粉紅色,鰾白色。 

    (三)將內臟取出、分離、觀察其內部癥狀。 

    1.剪斷靠近咽和肛門部位的腸,取出內臟。 

    2.將內臟(肝、膽、脾、心臟等),逐個分離,觀察質地,內部的癥狀,顏色。 

    3.分離腸道,將腸道分為前、中、后三段,輕輕將腸道中的食物、糞便去掉,然后觀察。 

    ①觀察是否發生充血或肉眼可見的寄生蟲。如:腸炎病,會表現腸壁充血、發炎、潰瘍。吸蟲、滌蟲、線蟲等肉眼容易看見。 

    ②觀察腸壁是否有小寄生蟲及腸壁的質地等。 

    如:艾美蟲病和粘孢子蟲病在腸壁上一般有成片或稀散的白點。 

    飼料營養缺乏等原因可產生腸壁變薄,質地脆的癥狀。 

    4.其它內臟器官,如在外表上未發現病狀,可不再檢查。 

    檢查注意事項: 

    1 .用于檢查的魚,要用活魚或剛死不久的魚。檢查時要保持魚體體表濕潤,應放在盛水的容器中,路程遠的要用濕布包裹。解剖時要保持器官的完整性并防止相互污染,同時要做好記錄,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2.有時一種病有幾種病狀同時表現出來,如腸炎病,就有鰭條基部充血、蛀鰭、肛門紅腫、腸壁充血等病狀;有時一種病狀在好幾種病中同樣出現,如體色發黑、鰭條基部充血、蛀鰭等,這些病狀為細菌性赤皮病、癤瘡病、爛鰓病、腸炎病等所共有。 

    檢查時要注意區別、總結、分析。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