鰓腎炎是對鰻魚危害較大的疾病。本病流行期較長,從12月開始,直至翌年5月份都可發生。小規格鰻種在越冬期患本病死亡率可達50%以上。大規格鰻比小規格鰻種發病遲一些,一般在2-3月份發病。如果秋季發病較重,則冬季鰓腎炎的危害更大。2-3月份水溫開始上升時,易并發水霉病、赤鰭病、赤點病等。水體含有鹽分的池塘一般不會發生本病,即使發病也遠較淡水池塘輕。溫水式養鰻和循環過濾式養鰻一般不發生本病。
癥狀:鰓部前鰓片增厚,后鰓片間隙變窄,發病早期外表無異常,但鰻魚日趨消瘦,從腹部中央到肛門處出現凹陷,肋骨明顯,肝區稍凸出。隨病勢的發展,胸鰭、臀鰭、肛門都發赤,鰓部生水霉。病情嚴重時,鰓小片全部粘連,鰓絲呈棍棒狀,甚至變白色,腐爛,鰓一般暗紅色,有時出血,血塊蓋于腮上,腎臟腫大。
防治方法: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藥物。①在秋季飼養期間要預防其他疾病,如用呋喃類藥劑來預防赤鰭病、爛鰓病,增強鰻的體質,減少誘發因素。②提早分養并塘(9月底至10月初),并塘后繼續飼喂,推遲停食時間。③越冬鰻魚要定期全池潑灑亞甲基蘭或進行鹽水消毒,防止因水霉病而誘發本病。④越冬前投喂的飼料中,要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物質,以增強越冬鰻的體質。⑤口服四環素,每公斤飼料中混加5.5mg,可防治本病。⑥用食鹽水藥浴,濃度為0.5%-0.7%,藥浴時間從當年12月到翌年2月份,待水溫上升后逐漸調入淡水,也有一定療效。
癥狀:鰓部前鰓片增厚,后鰓片間隙變窄,發病早期外表無異常,但鰻魚日趨消瘦,從腹部中央到肛門處出現凹陷,肋骨明顯,肝區稍凸出。隨病勢的發展,胸鰭、臀鰭、肛門都發赤,鰓部生水霉。病情嚴重時,鰓小片全部粘連,鰓絲呈棍棒狀,甚至變白色,腐爛,鰓一般暗紅色,有時出血,血塊蓋于腮上,腎臟腫大。
防治方法: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藥物。①在秋季飼養期間要預防其他疾病,如用呋喃類藥劑來預防赤鰭病、爛鰓病,增強鰻的體質,減少誘發因素。②提早分養并塘(9月底至10月初),并塘后繼續飼喂,推遲停食時間。③越冬鰻魚要定期全池潑灑亞甲基蘭或進行鹽水消毒,防止因水霉病而誘發本病。④越冬前投喂的飼料中,要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物質,以增強越冬鰻的體質。⑤口服四環素,每公斤飼料中混加5.5mg,可防治本病。⑥用食鹽水藥浴,濃度為0.5%-0.7%,藥浴時間從當年12月到翌年2月份,待水溫上升后逐漸調入淡水,也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