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頭鳋屬于寄生橈足類,對魚類危害很大。常見的錨頭鳋有多態錨頭鳋、鯉魚錨頭鳋、草魚錨頭鳋和四球錨頭鳋四種。錨頭鳋在當年幼魚或成魚體上都能寄生,它是以頭部鉆入寄主的肌肉或鱗片下,胸腹則裸露于寄主體外。在錨頭鳋寄生的部位,肉眼可見針狀的病原體。如果錨頭鳋在魚體長時間寄生后,蟲體表面常有原生動物及藻類附生,肉眼觀察好像一束灰色的棉絮。被錨頭鳋寄生的魚,發病初期表現為急躁不安,食欲減退,繼而逐漸消瘦,游動遲緩,直至死亡。魚體上被多態錨頭鳋寄生的部位,其周圍組織發炎、紅腫,有因溢血而出現的紅斑;被草魚錨頭鳋和鯉魚錨頭鳋寄生的部位,可看到靠近蟲體的一塊鱗片被“蛀”成缺口,色澤變淡,在蟲體寄生處亦出現充血的紅斑,但一般不腫大成瘤。對魚類錨頭鳋病,除在投放魚種前,每畝水面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50公斤,帶水清塘進行預防外,還可采取以下九種方法進行治療。
一、若發現放養的魚種寄生有錨頭鳋,則要先用10×10-6~20×10-6的高錳酸鉀液浸洗1.5~2小時后再放養。?
二、若在飼養期間發病,可用0.3×10-6~0.5×10-6的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殺滅錨頭鳋幼蟲。如魚體感染的錨頭鳋多為“童蟲”時,可在半個月內連續施藥2次;多為“壯蟲”時施藥1次;“老蟲”則可以不施藥。
?
三、在患病魚池中,按每畝池水每米水深施發酵過的豬糞或牛糞400公斤,有較好療效。
四、每畝魚池用松樹葉10~15公斤扎成5~6捆,插掛在放有食物周圍的水中,或將松樹葉搗碎、浸汁后全池潑灑。
五、按每畝池水每米水深用新鮮豬半草150~250公斤浸泡在池中。如果進排水方便,治療時可先將池水排出,只留30厘米深的水,再將35~40公斤新鮮豬半草投放水中。
六、每畝魚池每米水深投喂酒糟100~150公斤,3~7天即可見效。
七、每畝魚池平均每1.3~1.7米水深,每天用豬血5公斤與豆渣或花生餅(浸泡磨碎的)拌和后全池潑灑投喂,連喂3天。
八、用雷丸和石榴皮各100克,加水10公斤,煎熬4~5小時,至藥液僅剩2.5公斤左右時倒出,再用水稀釋到原來水量,浸泡病魚20~30分鐘再放回池中,3~4天后,魚體上寄生的錨頭鳋蟲便會全部脫落。
九、將松節油和細泥沙拌和后全池潑灑,每立方米水體用松節油1克。如果水面較大或魚病情較重,3~5天后再用藥1次,藥量可適當減少。松節油與細泥沙應現拌現用。
一、若發現放養的魚種寄生有錨頭鳋,則要先用10×10-6~20×10-6的高錳酸鉀液浸洗1.5~2小時后再放養。?
二、若在飼養期間發病,可用0.3×10-6~0.5×10-6的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殺滅錨頭鳋幼蟲。如魚體感染的錨頭鳋多為“童蟲”時,可在半個月內連續施藥2次;多為“壯蟲”時施藥1次;“老蟲”則可以不施藥。
?
三、在患病魚池中,按每畝池水每米水深施發酵過的豬糞或牛糞400公斤,有較好療效。
四、每畝魚池用松樹葉10~15公斤扎成5~6捆,插掛在放有食物周圍的水中,或將松樹葉搗碎、浸汁后全池潑灑。
五、按每畝池水每米水深用新鮮豬半草150~250公斤浸泡在池中。如果進排水方便,治療時可先將池水排出,只留30厘米深的水,再將35~40公斤新鮮豬半草投放水中。
六、每畝魚池每米水深投喂酒糟100~150公斤,3~7天即可見效。
七、每畝魚池平均每1.3~1.7米水深,每天用豬血5公斤與豆渣或花生餅(浸泡磨碎的)拌和后全池潑灑投喂,連喂3天。
八、用雷丸和石榴皮各100克,加水10公斤,煎熬4~5小時,至藥液僅剩2.5公斤左右時倒出,再用水稀釋到原來水量,浸泡病魚20~30分鐘再放回池中,3~4天后,魚體上寄生的錨頭鳋蟲便會全部脫落。
九、將松節油和細泥沙拌和后全池潑灑,每立方米水體用松節油1克。如果水面較大或魚病情較重,3~5天后再用藥1次,藥量可適當減少。松節油與細泥沙應現拌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