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方滑菇生產數量逐年加大,病害嚴重,輕者造成減產,重者絕收敗。其實食用菌的病害并不是不治之癥,只要我們掌握其發生發展規律,找出其有效防治方法,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筆者經過多年栽培的實踐,摸清了雜菌感染的規律,現將其發生原因及預防方法介紹如下:
1 接種時間晚 到4月份才開始接種為時已晚,因天氣已轉暖易感染雜菌。2―3月接種最好,因食用菌菌絲5℃以上的開始萌發生長,而霉菌則需15℃以上才大量發生。因此,要安排早接種采用低溫發菌,可渡過霉菌感染關。
2 培養基混入松樹鋸末 因松樹鋸末含有殺菌物質,可抑制滑菇菌絲生長,菌絲不吃料,致后期雜菌大量發生而失敗。
3 菌種老化 最適合的菌齡是從接種開始40―50天左右的菌種。已老化的菌種,菌絲體已成熟,菌絲生長慢,后期易感染雜菌。早期生產的菌種,應貯于4℃以下,讓菌絲休眠,才可防止不老化。
4 室內無菌操作不嚴格 農村栽培滑菇無固定接種室,多在住宅接種,污染機會多,因此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如接種室及菇房要徹底消毒,墻壁及大棚要涂白(用白灰刷1次),所有用具及塑料薄膜要用3%來蘇兒浸泡。工作人員穿消毒白大褂,戴帽子(掩住頭發)、口罩,先洗凈雙手,操作前再用75%酒精棉球擦手,接種時不允許其他人出入,更不宜吸煙、吐痰或交談。上架以后室內定期噴3%波爾多液。
5 接種量偏少 正常情況培養料和菌種比例為10:1。如果接種量偏少,菌絲生長慢,易感染雜菌。適當增加用種量如10:1.5或10:2,則很少感染雜菌。
6 蒸料和接種不同步 有的菇農先集中蒸料,數天后集中接種,這樣造成污染機會增多。正確做法是:趁熱出料包裝或裝袋,在室內降溫,當天接種,不可延至次日。
7 老菇房隱患大 老菇房雜菌孢子多,極易造成雜菌感染。因此,栽培前重新消毒刷白1次,用兩種消毒藥交叉消毒。
8 糠(麩)和鋸末比例失調 配料時糠、麩不應超過20%,否則透氣不良易酸敗感染雜菌。另外,糠、麩要新鮮,酸敗的發霉的不能用。
9 環境污染 周圍環境不潔,雜菌孢子多,造成感染嚴重。栽培場要選擇空氣新鮮、通氣良好的地方,附近不宜有大糞場,禽畜舍,垃圾堆等。
10 菌塊太厚 培養基厚度以8cm為宜,即裝料10cm壓縮到8cm,菌塊厚菌絲長滿培養基時間延長,雜菌感染率高。
11 用舊塑料膜 用過一次的舊膜,特別是受過霉菌污染的舊膜感染率高。如用舊膜時,要先用堿水沖洗再用3%來蘇兒液浸一晝夜,撈出抖掉水珠再用。
12 菇房濕度大 菌絲生長時室內相對濕度不宜超過70%,即宜干不宜濕。而出菇時需濕度大,濕度大可加強通風,室內放生石灰吸潮。
13 菌塊水分大 滑菇培養料濕度不宜超過65%,水分大菌絲生長慢。如菌絲已穿透1cm,因底部水分大(料濕度大含水多)菌絲不長時,可將菌塊翻過來,菌絲可繼續生長。
14 陽光直射菌塊 培養基上架培養菌絲要避光,室內有散射光即可,如陽光直射菌塊,菌絲生長會受抑制。因此,要避光培養,不可使日光照到菌塊上。
15 通風有死角 菌絲生長需要氧氣,發菌期通風良好,可使菌絲迅速生長,提前長滿培養基。因此,建菇房時南北窗要均等,窗口要大,與地面平齊建地窗,房頂要設拔風筒。
1 接種時間晚 到4月份才開始接種為時已晚,因天氣已轉暖易感染雜菌。2―3月接種最好,因食用菌菌絲5℃以上的開始萌發生長,而霉菌則需15℃以上才大量發生。因此,要安排早接種采用低溫發菌,可渡過霉菌感染關。
2 培養基混入松樹鋸末 因松樹鋸末含有殺菌物質,可抑制滑菇菌絲生長,菌絲不吃料,致后期雜菌大量發生而失敗。
3 菌種老化 最適合的菌齡是從接種開始40―50天左右的菌種。已老化的菌種,菌絲體已成熟,菌絲生長慢,后期易感染雜菌。早期生產的菌種,應貯于4℃以下,讓菌絲休眠,才可防止不老化。
4 室內無菌操作不嚴格 農村栽培滑菇無固定接種室,多在住宅接種,污染機會多,因此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如接種室及菇房要徹底消毒,墻壁及大棚要涂白(用白灰刷1次),所有用具及塑料薄膜要用3%來蘇兒浸泡。工作人員穿消毒白大褂,戴帽子(掩住頭發)、口罩,先洗凈雙手,操作前再用75%酒精棉球擦手,接種時不允許其他人出入,更不宜吸煙、吐痰或交談。上架以后室內定期噴3%波爾多液。
5 接種量偏少 正常情況培養料和菌種比例為10:1。如果接種量偏少,菌絲生長慢,易感染雜菌。適當增加用種量如10:1.5或10:2,則很少感染雜菌。
6 蒸料和接種不同步 有的菇農先集中蒸料,數天后集中接種,這樣造成污染機會增多。正確做法是:趁熱出料包裝或裝袋,在室內降溫,當天接種,不可延至次日。
7 老菇房隱患大 老菇房雜菌孢子多,極易造成雜菌感染。因此,栽培前重新消毒刷白1次,用兩種消毒藥交叉消毒。
8 糠(麩)和鋸末比例失調 配料時糠、麩不應超過20%,否則透氣不良易酸敗感染雜菌。另外,糠、麩要新鮮,酸敗的發霉的不能用。
9 環境污染 周圍環境不潔,雜菌孢子多,造成感染嚴重。栽培場要選擇空氣新鮮、通氣良好的地方,附近不宜有大糞場,禽畜舍,垃圾堆等。
10 菌塊太厚 培養基厚度以8cm為宜,即裝料10cm壓縮到8cm,菌塊厚菌絲長滿培養基時間延長,雜菌感染率高。
11 用舊塑料膜 用過一次的舊膜,特別是受過霉菌污染的舊膜感染率高。如用舊膜時,要先用堿水沖洗再用3%來蘇兒液浸一晝夜,撈出抖掉水珠再用。
12 菇房濕度大 菌絲生長時室內相對濕度不宜超過70%,即宜干不宜濕。而出菇時需濕度大,濕度大可加強通風,室內放生石灰吸潮。
13 菌塊水分大 滑菇培養料濕度不宜超過65%,水分大菌絲生長慢。如菌絲已穿透1cm,因底部水分大(料濕度大含水多)菌絲不長時,可將菌塊翻過來,菌絲可繼續生長。
14 陽光直射菌塊 培養基上架培養菌絲要避光,室內有散射光即可,如陽光直射菌塊,菌絲生長會受抑制。因此,要避光培養,不可使日光照到菌塊上。
15 通風有死角 菌絲生長需要氧氣,發菌期通風良好,可使菌絲迅速生長,提前長滿培養基。因此,建菇房時南北窗要均等,窗口要大,與地面平齊建地窗,房頂要設拔風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