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脖子病
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它的病原體可能是病毒,也可能是一種充氣單抱桿菌。該病多發生在雨季。病狀為龜腹部出現紅色斑點,咽喉部和頸部腫脹,脖子伸長而不能縮回,行動遲緩,食欲減退,反應遲鈍。嚴重時,口鼻出血。腸道發炎糜爛,全身紅腫,眼睛混濁發白而失明,不久死亡。因此,一旦發現此病,應立即隔離治療,并用石灰消毒龜池更換新水。用金霉素、氯霉素或土霉素等抗生素治療,按每千克龜重15萬國際單位,在后肢基部注射。如療效不佳,可重復使用原藥或改用其它抗生素。也可用磺胺藥拌人飼料中飼喂,每千克龜重第一天用磺胺類藥0.2克,第二天開始減半,連喂6天。
2.水霉病
稚、幼龜于春季最易發生此病。病原體是一種真菌,菌絲白色,柔軟,好似白色棉絮狀,寄生于龜頸部及四肢、腹板及背甲。病龜最初食欲減退.活動不安,消瘦無力,嚴重時背殼被腐蝕年軟變薄.以致停食,最后死亡。因此,要注意讓病龜上陸地活動,曬太陽,抑制水霉滋生;龜池完全換新水.并用0.015ppm孔雀石綠溶液浸洗龜體10~15分鐘。
3.龜腐皮病
病原為細菌。肉眼可看到龜四肢、頸部和尾部的皮膚發生糜爛,皮膚組織壞死,變白變黃。嚴重時四肢皮膚爛掉.爪脫落,骨骼外露。發現此病及時隔離,用10ppm磺胺類藥類或抗生素浸洗龜體48小時;用2一3ppm漂曰粉約浴兩星期并防止龜間互相咬傷,發生腐皮病。
4.龜頸潰瘍病
是一種病毒及水霉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龜頸有棉絮狀的叢生物,頸部活動不便,食欲減退,有的病龜不吃不動,如治療不及時,幾天后即可死亡。防治方法:用15%食鹽水浸洗病龜1小時;用0.5%孔雀石綠溶液浸洗病龜15分鐘;用土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藥膏涂抹病龜患處。
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它的病原體可能是病毒,也可能是一種充氣單抱桿菌。該病多發生在雨季。病狀為龜腹部出現紅色斑點,咽喉部和頸部腫脹,脖子伸長而不能縮回,行動遲緩,食欲減退,反應遲鈍。嚴重時,口鼻出血。腸道發炎糜爛,全身紅腫,眼睛混濁發白而失明,不久死亡。因此,一旦發現此病,應立即隔離治療,并用石灰消毒龜池更換新水。用金霉素、氯霉素或土霉素等抗生素治療,按每千克龜重15萬國際單位,在后肢基部注射。如療效不佳,可重復使用原藥或改用其它抗生素。也可用磺胺藥拌人飼料中飼喂,每千克龜重第一天用磺胺類藥0.2克,第二天開始減半,連喂6天。
2.水霉病
稚、幼龜于春季最易發生此病。病原體是一種真菌,菌絲白色,柔軟,好似白色棉絮狀,寄生于龜頸部及四肢、腹板及背甲。病龜最初食欲減退.活動不安,消瘦無力,嚴重時背殼被腐蝕年軟變薄.以致停食,最后死亡。因此,要注意讓病龜上陸地活動,曬太陽,抑制水霉滋生;龜池完全換新水.并用0.015ppm孔雀石綠溶液浸洗龜體10~15分鐘。
3.龜腐皮病
病原為細菌。肉眼可看到龜四肢、頸部和尾部的皮膚發生糜爛,皮膚組織壞死,變白變黃。嚴重時四肢皮膚爛掉.爪脫落,骨骼外露。發現此病及時隔離,用10ppm磺胺類藥類或抗生素浸洗龜體48小時;用2一3ppm漂曰粉約浴兩星期并防止龜間互相咬傷,發生腐皮病。
4.龜頸潰瘍病
是一種病毒及水霉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龜頸有棉絮狀的叢生物,頸部活動不便,食欲減退,有的病龜不吃不動,如治療不及時,幾天后即可死亡。防治方法:用15%食鹽水浸洗病龜1小時;用0.5%孔雀石綠溶液浸洗病龜15分鐘;用土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藥膏涂抹病龜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