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微山湖烏鱧生態養殖

   日期:2015-12-1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7    
  微山湖烏鱧是山東十大漁業品牌之一,近年來,以生態養殖為主的微山湖烏鱧,生產發展迅速,年產量達5萬余噸,已形成集苗種生產、飼料運銷、生態養殖、市場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格局,微山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烏鱧之鄉”。烏鱧苗種已被引入全國各地進行養殖,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池塘選擇及清整 

  烏鱧養殖池宜小不宜大,以一畝左右為宜,最大不要超過2畝,小池塘便于生產管理,利于各項生產操作,要求池深2米~2.5米,保持水深1.5米~2米,使池埂高于水面0.5米以上,池底為泥沙質,塘底平坦,淤泥少,池塘進排水口設置牢固的防逃設施。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方便,并且分離進水渠與排水渠,以免用過的池水直接被抽取利用。 

  在養殖前12天~15天,干塘消毒,每畝用生石灰100公斤~150公斤,現化現用,均勻潑灑,不能有遺漏,然后曝曬5天,注水后,沿池邊移植1.5米~2.0米的水草帶,如水花生等,供烏鱧躲避、捕食、棲息并遮蔭、調節水質。 

  魚種放養 

  采用人工繁殖培育的烏鱧魚種較好,魚種要無病無傷、體質健壯、體色鮮艷、鱗片完整,活動正常自如,對外界反應靈敏。規格在18厘米左右,每畝放養2000尾,同池魚種要規格均勻一致,切忌大小不均,魚種下塘前采用3%的食鹽水浸洗5分鐘~10分鐘。為控制水質,可搭配放養規格為200克左右的花白鰱魚種,每畝放養180尾~200尾,草魚、鯉魚每畝各放50尾~80尾。 

  餌料投喂 

  可以投喂鮮動物飼料,或配合顆粒飼料。在鮮動物餌料供應充足時,就以野雜魚、禽畜下腳料等鮮動物餌料為主,在投喂時,要注意餌料的鮮度,避免投喂腐敗變質料,按照“四定”投喂原則,確保烏鱧吃飽吃好。生態化養殖烏鱧,一般采用配合顆粒餌料較好,用顆粒料營養全面,對水體污染程度較小。投喂首先要采取馴化技術,在池內定點設置固定的食臺,每天2次~3次在食臺上方拋投餌料,使魚形成定時定點攝食習性,一周左右馴化成功,每日定時投喂2次,上午9時~10時,下午16時~17時各喂一次,日投喂量一般為魚體重的4%~8%,具體投喂量要視季節、天氣、烏鱧的攝食和活動情況靈活掌握,投喂的顆粒粒徑須與烏鱧的口徑一致,每隔一個階段調整一次餌料粒徑。 

  水質管理 

  烏鱧養殖由于水體小,放養密度大,殘餌和烏鱧的排泄物多,很容易污染水質,影響烏鱧的生長或誘發魚病,因此必須經常調節水質和水位。高溫季節每3天~5天換水一次,每次10厘米~15厘米,其他季節每7天~10天換水一次,每次20厘米~30厘米,水質異常加大換水量,始終保持池水透明度25厘米~30厘米,定期使用EM菌,維持池塘微生態平衡,改善水質環境。水草對于增加溶氧、凈化水質有重要作用,在高溫季節,保持水草面積占池塘水面的30%,天氣轉涼后,逐漸撈除水草,使其面積占10%左右。在水質過濃,不便加水時,可施生石灰改良水質,每畝每次15公斤化水均勻潑灑,提高水體pH值,改善水體環境,滿足烏鱧對水質的要求。 

  日常管理 

  堅持早晚巡塘,注意觀察烏鱧生長、攝食、活動及水質等情況,防止逃魚和敵害侵襲。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查找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加強水草管理,防止水草蔓延,及時撈除腐爛水草,防止污染水質,及時做好生產記錄。 

  病害防治 

  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從增強魚體抗病能力著手,消滅病原體,改善生態環境,控制發病率,提高成活率。清塘消毒要嚴格,徹底清除病原,選用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的優質魚種,并消毒下塘,合理密養,堅持科學投喂,加強水質管理,管理上細心操作,防止魚體損傷,堅持生態防病,配合藥物預防,通過各項綜合措施的落實,減少病害感染機會,降低發病率。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