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鹿苑毛尖制作工藝

   日期:2015-12-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46    
     鹿苑毛尖的鮮葉采摘時間在清明前后15天,采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要求鮮葉細嫩、新鮮、勻齊、純凈,不帶魚葉、老葉、果。采回的鮮葉,先進行“短茶”,即將大的芽葉折短,選取一芽一葉初展芽尖,折下的單片、茶梗,另行炒制。習慣是上午采摘,下午短茶,晚間炒制。

    鹿苑毛尖的制造分殺青、二青、悶堆、揀剔、炒干五道工序.

    殺青:鍋溫要求160℃左右,并掌握先高后低,每鍋投葉量1~1.5公斤。炒時要快抖散氣,抖悶結合,時間6分鐘左右。炒至五、六成干起鍋,趁熱悶堆15分鐘后散開攤放。

    二青:炒二青鍋溫100℃左右,炒鍋要磨光。投入濕坯葉1.5公斤左右,適當抖炒散氣,并開始整形搓條,要輕搓、少搓,以防止產生黑條,時間約15分鐘,當茶坯達七、八成干時出鍋。

    悶堆:悶堆是鹿苑毛尖品質特點形成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積在竹盤內,拍緊壓實,上蓋濕布,悶堆5~6小時,促進黃變。

    揀剔:主要剔除扁片、團塊茶和花雜葉,以提高凈度和勻度。

    炒干:炒干溫度80℃左右,投葉量2公斤左右,炒到茶條受熱回松后,繼續搓條整形,應用螺旋手勢,悶炒為主,借以保持茶條環子腳的形成和色澤油潤。約炒30分鐘,達到足干后,起鍋攤涼,包裝貯藏。

    鹿苑茶品質獨具風格,芬芳馥郁,滋味醇厚,被譽為湖北茶中之佳品。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就選為貢茶。相傳乾隆皇帝飲后,頓覺清香撲鼻,精神倍振,飲食大增,即封鹿苑茶為“好淫茶”。清代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高僧金田來到鹿苑巡寺講法,品茶題詩,稱頌鹿苑茶為絕品。詩云:“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種馨香滿面熏,不但清心明目好,參禪能伏睡魔軍。”古今流傳的“清漆寺的水(今湖北當陽縣),鹿苑寺的茶”,正是對鹿苑茶的贊語。

    鹿苑毛尖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環狀(環子腳),白毫顯露,色澤金黃(略帶魚子泡),香郁高長,滋味醇厚回甘,湯色黃凈明亮,葉底嫩黃勻整。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