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蝎毒的產生

   日期:2015-12-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7    
   蝎子的藥用價值主要依賴于蟹毒。人們被蝎子蟄傷引起中毒癥狀也是蝎毒的作用。蝎毒素的毒性與蛇毒素類似,甚為劇烈。蝎毒作用于蛙、豚鼠、家兔等動物,均可產生中毒現象,對小白鼠的半致死量( LD50 )為每千克體重 1 . 6 毫克(雄鼠)和 1 . 4 毫克(雌鼠)。但其毒性加熱至 100 ℃ 經 30 分鐘即被破壞。 

    蝎子的藥理功能主要依賴于蝎毒。蝎毒對人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及能量代謝方面均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對腫瘤、疼痛、血栓等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有特殊療效。我國科學工作者已研究證明,蝎毒中的抗癲痛肽有抗驚厥作用。國外也開始利用蝎毒治療腫瘤和心臟病等疾患。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測定:東亞鉗蝎蝎中含有蛋白、透明質酸酶、生物胺等成分,毒素占總蛋白量的 60 %~ 70 %。 蝎毒在國際市場上價值十分昂貴,每克干毒約 l 000美元,一般 3 000只蝎子可以采 1 克干毒,因此經濟價值相當可觀,但目前大量銷售尚有困難。  

    蝎毒的產生與采毒生物學 
     
    蝎毒是由毒囊分泌產生的。蝎子的毒囊位于尾部末端,為一袋裝結構。蝎的蟄針(尾刺)向腹面彎曲,逐漸變尖,賀針末端呈灰紫褐色,毒囊的其余部分為黃橙色。毒囊表而為一堅硬的軀殼,分泌毒液的器官是里面的一對白色毒腺。毒囊與尾節之間以一個可活動的關節相連接,毒囊通過一束伸肌和一束屈肌的收縮,可以作上下活動,活動幅度為 1800 ,但不能作左右擺動。 

    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兩條毒腺各延伸出一條毒液管,在蟄針近末端兩側有橢圓形開孔,這是毒液流出的通道。 

    在蝎子的毒素采集期間,其生物學習性與正常生長發育狀態相比,要發生一定的變化,因此,應該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 l )采毒周期   

    采集蝎毒的周期,應根據蝎體毒腺中毒液分泌的過程及所需要的時間而定。東亞鉗蝎在 7 ~ 10 天即可采一次毒,但為了安全起見,以相隔 20 大左右采一次毒為宜,不能過于頻繁,以免影響蝎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 2 )采毒季節   

    一般宜在蝎子生長發育旺盛的季節采毒。在自然條件下,以在 6 ~ 9 月間采毒為宜,產量較高;到 10 月后,采毒量明顯下降;到了冬季,蝎子已進人冬眠,不能排毒。若以溫度作指標,在 20 ~ 39 ℃ 范圍內均可采毒,低于 15 ℃ 時,則不宜采毒。若打破自然冬眠期,采取故要加溫措施養殖,蟹子雖在冬季,仍然生長旺盛,所以仍可粉。 

    (3)采毒對象   

    一般宜選生長發育正常的成蝎進行采毒。幼蝎不宜采毒,懷孕早期的孕蝎可以采毒,但在臨產前不能采毒。懷孕雌蝎在采毒后仍然正常產仔,約有半數仔蝎能擺脫粘物,順著母蝎的附肢爬到母背上,但成活率受到影響,這可能是由于在采毒后未補充營養所致。  

    ( 4 )采毒量一般情況下,大約 3 000 只成蝎可產濕毒 6 ~ 7 克,并可制成干毒 1 克,即每毫克濕毒可加工成 0 . 14 ~ 0 . 16 毫克干毒。每只東亞鉗蝎一次可產干毒 0 . 34 毫克左右雄蝎的個體比雌蝎小,其產量也少于雌蝎。  

    ( 5 )采毒對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   

    實驗證明,采用電震刺激法采毒對蝎體重的影響不大,只是稍有下降。采毒后的蝎子,食量往往增大,故要加強采毒后的管理,應多補充些多汁體軟蟲為主的動物性飼料。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