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絲占是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用溪野占10與中二軟占通過有性雜交育成的早晚造兼用型優質高產感溫品種,于2005年3月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現將其主要農藝性狀及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主要農藝性狀
野絲占早造早中熟,平均全生育期127天;晚造早熟,平均全生育期108天。植株矮壯,分蘗力強,葉色青綠,葉片窄直,容納穗數多,穗大粒密,結實率高,后期熟色好。株高93.1cm,穗長20.4cm,結實率85.5%,千粒重17.7g,谷粒細長,色澤靚。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大田生產紋枯病發病較輕。苗期和后期耐寒性較強,耐肥抗倒,病蟲害較少,綜合抗性好,適應性較廣,易于栽培管理。
2004~2005年連續兩年在佛山市三水區逕口經濟區推廣種植,2004年平均畝產為481.7kg,2005年平均畝產為427.1kg,表現為高產穩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稻米品質:早造廣東省特二級,晚造國標二級。米粒細長晶瑩白凈,外觀米相靚。米飯軟硬適口,飯味好,口感軟滑不糊口,飯相好,飯粒延伸好不爆裂。市場價格比一般優質品種高,銷路好,深受農民歡迎。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采用軟盤育秧方式,每畝本田用種量1.5kg。早造適播期為3月5~10日,覆膜保溫育秧,秧齡20~25天,3葉1針期移栽。晚造播種期為7月15~20日,秧齡15天為宜,3葉期移栽。秧田施足底肥,每畝施用有機土雜肥1000kg,復合肥15~20kg,為育壯秧奠定營養基礎。育秧期,早造覆膜保溫育秧,遇晴天高溫,日間揭兩頭通風降溫,防止高溫灼傷秧苗,夜間再蓋回。晚造氣溫較高,大雨頻繁,在畦面搭建平棚,用遮陽網覆蓋,防止高溫灼傷和大雨沖刷,并注意秧田保濕。移栽前7天揭兩頭通風,以適應外界環境;移栽前5天,完全揭膜煉苗;移栽前2天,用2%~3%的尿素液進行葉面噴施,如遇晴好天氣,隨即噴灑清水,降低肥液濃度,以防止灼傷葉片;移栽前1天,噴施送嫁藥,防止病蟲害移向本田,在很大程度上可減輕本田防治成本。
2.2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早造一般在4月初移栽,清明前后插完;晚造一般在8月初移栽,立秋前后插完。插植規格為20×20cm,畝插植1.5~1.8萬科,每科4~5苗,本田基本苗為7.5~8.5萬苗,并做到淺插勻插。插后3天內查苗補缺,確保全苗。
2.3 施足底肥,分期追肥 本田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補法,全生育期施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比例控制在1∶0.6∶1.2。全層施足底肥:一般在移栽前1天將腐熟的有機糞肥1000kg,過磷酸鈣25kg,尿素7.5kg,氯化鉀7.5kg,結合耙田全層施入,耙勻耙平即可。分期追肥:前期勤施薄施,中期肥堅持不褪綠不施,后期視生長量酌情補施。一般插后4~5天,每畝用尿素7.5kg,并與丁草胺100ml混勻撒施;插后10~12天,復合肥10kg;、氯化鉀5kg混勻撒施;插后15~20天,復合肥15kg撒施;齊穗后根據禾色和天氣情況,可酌施粒肥。前期施用氯化鉀,具有壯稈矮化作用,可有效提高水稻抗倒能力,增加產量,改善品質。
2.4 薄露灌溉,科學用水 采用薄露灌溉技術。前期泥皮水回青,泥漿水分蘗,80%夠苗時露曬田,程度由輕到重。中期薄水速灌速排,干濕交替,保持田間濕潤,促進根系深扎,提高水稻抗風抗倒能力。抽穗揚花期回淺水,確保水分供給充足,提高結實率。灌漿黃熟期速灌速排,保持田間濕潤,一星期放一次跑馬水。后期不宜斷水過早,在收獲前10天斷水曬田。
2.5 綜合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方針,通過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科學用水,以水調肥,提高植株抗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野絲占抗性較好,病蟲害發生較輕,田間管理主要抓好防治稻縱卷葉螟和后期稻飛虱的為害。做好預測預報工作,適時施藥防治。
1 主要農藝性狀
野絲占早造早中熟,平均全生育期127天;晚造早熟,平均全生育期108天。植株矮壯,分蘗力強,葉色青綠,葉片窄直,容納穗數多,穗大粒密,結實率高,后期熟色好。株高93.1cm,穗長20.4cm,結實率85.5%,千粒重17.7g,谷粒細長,色澤靚。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大田生產紋枯病發病較輕。苗期和后期耐寒性較強,耐肥抗倒,病蟲害較少,綜合抗性好,適應性較廣,易于栽培管理。
2004~2005年連續兩年在佛山市三水區逕口經濟區推廣種植,2004年平均畝產為481.7kg,2005年平均畝產為427.1kg,表現為高產穩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稻米品質:早造廣東省特二級,晚造國標二級。米粒細長晶瑩白凈,外觀米相靚。米飯軟硬適口,飯味好,口感軟滑不糊口,飯相好,飯粒延伸好不爆裂。市場價格比一般優質品種高,銷路好,深受農民歡迎。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采用軟盤育秧方式,每畝本田用種量1.5kg。早造適播期為3月5~10日,覆膜保溫育秧,秧齡20~25天,3葉1針期移栽。晚造播種期為7月15~20日,秧齡15天為宜,3葉期移栽。秧田施足底肥,每畝施用有機土雜肥1000kg,復合肥15~20kg,為育壯秧奠定營養基礎。育秧期,早造覆膜保溫育秧,遇晴天高溫,日間揭兩頭通風降溫,防止高溫灼傷秧苗,夜間再蓋回。晚造氣溫較高,大雨頻繁,在畦面搭建平棚,用遮陽網覆蓋,防止高溫灼傷和大雨沖刷,并注意秧田保濕。移栽前7天揭兩頭通風,以適應外界環境;移栽前5天,完全揭膜煉苗;移栽前2天,用2%~3%的尿素液進行葉面噴施,如遇晴好天氣,隨即噴灑清水,降低肥液濃度,以防止灼傷葉片;移栽前1天,噴施送嫁藥,防止病蟲害移向本田,在很大程度上可減輕本田防治成本。
2.2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早造一般在4月初移栽,清明前后插完;晚造一般在8月初移栽,立秋前后插完。插植規格為20×20cm,畝插植1.5~1.8萬科,每科4~5苗,本田基本苗為7.5~8.5萬苗,并做到淺插勻插。插后3天內查苗補缺,確保全苗。
2.3 施足底肥,分期追肥 本田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補法,全生育期施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比例控制在1∶0.6∶1.2。全層施足底肥:一般在移栽前1天將腐熟的有機糞肥1000kg,過磷酸鈣25kg,尿素7.5kg,氯化鉀7.5kg,結合耙田全層施入,耙勻耙平即可。分期追肥:前期勤施薄施,中期肥堅持不褪綠不施,后期視生長量酌情補施。一般插后4~5天,每畝用尿素7.5kg,并與丁草胺100ml混勻撒施;插后10~12天,復合肥10kg;、氯化鉀5kg混勻撒施;插后15~20天,復合肥15kg撒施;齊穗后根據禾色和天氣情況,可酌施粒肥。前期施用氯化鉀,具有壯稈矮化作用,可有效提高水稻抗倒能力,增加產量,改善品質。
2.4 薄露灌溉,科學用水 采用薄露灌溉技術。前期泥皮水回青,泥漿水分蘗,80%夠苗時露曬田,程度由輕到重。中期薄水速灌速排,干濕交替,保持田間濕潤,促進根系深扎,提高水稻抗風抗倒能力。抽穗揚花期回淺水,確保水分供給充足,提高結實率。灌漿黃熟期速灌速排,保持田間濕潤,一星期放一次跑馬水。后期不宜斷水過早,在收獲前10天斷水曬田。
2.5 綜合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方針,通過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科學用水,以水調肥,提高植株抗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野絲占抗性較好,病蟲害發生較輕,田間管理主要抓好防治稻縱卷葉螟和后期稻飛虱的為害。做好預測預報工作,適時施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