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種選擇 選擇的菌種必須經過出菇實驗,才能大面積使用。外觀須具有菌絲濃白、粗壯、均勻,無生長間斷,無雜菌感染,無蟲害。
菇房消毒 進料前,要清理菇房和室內物品,然后消毒。消毒一般用熏蒸法,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錳酸鉀5克,密閉24小時,再開窗排氣。菇房無氣味時即可把培養料移入菇房。密閉不好的,可用50倍的石硫合劑噴灑四周墻壁和菇床。
培養料推制 培養料的堆制要注意:原料的質量和合理配方、利用發酵技術使培養料被放線菌充分分解。用于栽培蘑菇的原料必須新鮮、干燥、無霉變。培養料的配方需要按照蘑菇生長所需的碳氮比(一般發酵前為33:1)和氮磷鉀比例(一般為4:1.2:3)進行。培養料的配方應根據本地區的原料情況按照合理的碳氮比要求靈活掌握。
鋪料播種 培養料拆堆前1―2天,用消毒劑和殺蟲劑對堆表進行處理。拆堆后待料溫降至28℃左右時,將培養料鋪在料槽內,厚15―20厘米,在料面均勻撒播或穴播或條播。然后鋪上3.3厘米厚的培養料,最后進行保溫保濕發菌。
播種后管理 發菌階段要保持菇房良好的通氣條件和適宜的溫度濕度。保持溫度為22―24;空氣相對濕度65%―75%;可通過適當開窗或揭膜通風透氣,并注意補水保濕。
覆土 取30厘米以下的土壤,過篩分成粗土和細土,在使用前曝曬2天,加入1%―2%石灰或噴甲醛悶殺病蟲害。將土調至半濕,先覆粗土3―4厘米,用木板拍平,然后使土含水量達60%―65%,覆土7―10天,當菌絲出土1/2時,再覆1厘米細土,上面用手刮干,使厚度均勻。覆土后在料面打孔,適當通風。前期床面保濕(相對濕度75%),采用兩頭輕、中間重的噴水法,每次噴水時,應打開門窗通風。降低溫度,使之保持在12℃―18℃。
菇房消毒 進料前,要清理菇房和室內物品,然后消毒。消毒一般用熏蒸法,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錳酸鉀5克,密閉24小時,再開窗排氣。菇房無氣味時即可把培養料移入菇房。密閉不好的,可用50倍的石硫合劑噴灑四周墻壁和菇床。
培養料推制 培養料的堆制要注意:原料的質量和合理配方、利用發酵技術使培養料被放線菌充分分解。用于栽培蘑菇的原料必須新鮮、干燥、無霉變。培養料的配方需要按照蘑菇生長所需的碳氮比(一般發酵前為33:1)和氮磷鉀比例(一般為4:1.2:3)進行。培養料的配方應根據本地區的原料情況按照合理的碳氮比要求靈活掌握。
鋪料播種 培養料拆堆前1―2天,用消毒劑和殺蟲劑對堆表進行處理。拆堆后待料溫降至28℃左右時,將培養料鋪在料槽內,厚15―20厘米,在料面均勻撒播或穴播或條播。然后鋪上3.3厘米厚的培養料,最后進行保溫保濕發菌。
播種后管理 發菌階段要保持菇房良好的通氣條件和適宜的溫度濕度。保持溫度為22―24;空氣相對濕度65%―75%;可通過適當開窗或揭膜通風透氣,并注意補水保濕。
覆土 取30厘米以下的土壤,過篩分成粗土和細土,在使用前曝曬2天,加入1%―2%石灰或噴甲醛悶殺病蟲害。將土調至半濕,先覆粗土3―4厘米,用木板拍平,然后使土含水量達60%―65%,覆土7―10天,當菌絲出土1/2時,再覆1厘米細土,上面用手刮干,使厚度均勻。覆土后在料面打孔,適當通風。前期床面保濕(相對濕度75%),采用兩頭輕、中間重的噴水法,每次噴水時,應打開門窗通風。降低溫度,使之保持在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