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蝦發展中的問題
青蝦目前高產畝產超過100千克以上、畝效益3000元以上;中產畝產80千克、畝效益2000元以上;低產畝產60千克、畝效益1500元左右,它的比例為2∶4∶4,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歸納為四大類:①底質:池塘面積過大,超過20~40畝,污泥較多、池底過淺。②種質:種質退化嚴重,長期不更新種質,多代近親繁育。③水底除外部環境受一定影響外,自身養殖中仍缺乏生態觀念。④餌質:餌料在使用上仍停留在原商品餌料上;借用其它顆粒料,青蝦顆粒料雖有,但優質品牌專用料不多見,同時未能合理搭配好一定動物性餌料,難以保證青蝦優質細嫩的鮮味。同時在投喂方法上欠妥。因此,研究開發好育苗、春季、秋季全價性優質餌料,是青蝦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
二、青蝦繁殖的要點
1.青蝦的種質資源
經專家論證,蘇州地區湖、河、池沼中的青蝦種群以太湖為好,而太湖青蝦以東太湖種群為最。選擇青蝦種蝦必須選用太湖野生抱卵青蝦或其F1代等優質青蝦,及河蟹池中F2代,連續養殖3~5年的種蝦應及時更新,決不可濫用連養的劣質蝦作種蝦。
2.育苗池標準
(1)面積5~8畝,長方形、池深1.5米左右;池底平坦,淤泥厚10~12厘米:池埂不漏水,池坡比1∶2.5。池塘中間開挖一條寬3~4米、深0.2~0.4米的集蝦溝,溝底形成斜坡,溝底向出水口一側傾斜,以便能排水捕蝦苗。
(2)進排水系良好:進水口設置40目、60目二道尼龍篩絹過濾網,出水口過濾網設置一道60目網。
3.親蝦的放養與蝦苗培育
(1)育苗池的準備
清塘:用清塘靈1克/立方米全池潑灑殺滅黃鱔、泥鰍、黑魚等敵害,亦可用茶籽餅、魚藤精藥物,7天后排出池水,每畝再用生石灰50~75千克消毒(水深5~10厘米)。對藻類(如青苔)較多的池用98%硫酸銅0.5~0.75千克化水全池噴霧;對草荒池可采用除草劑125~150克化水全池噴霧,需注意連續3天晴天時用藥。老池塘放養前需曬池,使池底硬而不裂大縫。
試水:親蝦放養前可用一只網箱放入20只左右的青蝦試水,24小時后確定池水無毒后即可放養。
(2)親蝦的放養。放養量一般畝放抱卵蝦4~5千克。放養抱卵青蝦時,應按卵的顏色將受精卵處于不同發育期的雌蝦分池放養,使幼體出膜期盡量接近(青蝦受精卵開始為黃綠色,孵化10天后漸變成淡綠色,大約在18天左右卵子變為灰褐色,即將孵化的卵子除少量卵黃為淡黃色和1對復眼外,其余部分幾乎是透明無色)。水溫24~28℃時,受精卵孵化時間為20~25天。
(3)親蝦排苗前的管理工作
餌料投喂:正常情況下每日按親蝦存塘量的1%~3%投喂。
水質管理:定期檢查青蝦受精卵的發育情況,如發現胚胎出現眼點,表明幼體即將出膜,這時每天早晨應注水一小時以微流水刺激,促使蝦苗整齊孵出。同時按水質情況,每畝施放雞糞或豬糞等有機肥200~300千克培養浮游生物(亦可采用和青草混合堆肥法),為幼體培育好豐富、適口的天然餌料。
堅持天天巡塘,檢查親蝦吃食及蝦卵發育情況,清除池中的雜草、蛙卵等。當發現蝦卵由橘黃色變成灰褐色且出現眼點時,應開始做好幼體培育的準備工作。
親蝦全部孵化后,應用地籠工具將其捕出上市,以減少親蝦產卵后陸續死亡造成的損失。
(4)幼體培育。從第一期蚤狀幼體培育至體長1厘米的蝦苗,一般需25天左右,剛孵出的蚤狀幼體靠自身的卵黃營養,第三天開始攝食。其開口餌料一般為輪蟲、枝角類等浮游動物,也可輔以投喂微細顆粒等。
天然適口餌料的培育:育苗池施放有機肥后,大約 7天后浮游動物形成高峰期。要定期檢查池水中的浮游動物量,一般3~4天施追肥一次,每畝每次施已發酵的有機肥100~150千克,化水全池潑灑。
商品餌料的投喂:見到蝦苗后應及時投餌,以供青蝦蚤狀幼體及浮游動物攝食,可用黃豆打漿加小雜魚漿或魚粉等制成1∶0.3的混合餌料潑灑,亦可使用全價餌料,每天上午8∶00與下午4∶00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每畝0.5千克。7~10天后可增投麥粉、米糠、豆粕或破碎顆粒料等,同時搭配小雜魚糜、魚粉、蠶蛹粉等動物性餌料30%,并結合四周篤灘投餌,日投喂量為池蝦體重的10%~15%(正常情況下每畝可出苗50萬尾左右,每萬尾苗耗用餌料0.5千克左右)。
水質管理:蚤狀幼體剛出時水深保持在60厘米左右,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施追肥時每次應加注新水15厘米,池水透明度不得低于30厘米,如發生浮頭則應加大注水量,并換掉部分池水,如果池水出現青苔,應立即追肥,并加注新水,對蝦苗水質差、有害物體多的,應在中期施用1~2次EM制劑,并安放增氧機利用晴天中午開機1~2小時,在后期備好一定增氧劑以備陰雨天低氣壓時施用。
巡塘及病害防治:蝦種放養后,可用滅菌類藥物化水全池潑灑一次,飼養過程中經常檢查有無累枝蟲等纖毛蟲類寄生蟲,發現病害及時治療。每天早晚巡塘,悶熱天氣早晚查看蝦苗是否浮頭,清晨太陽未出前應撈除蛙卵。
(5)蝦苗起捕分養和銷售
苗種出塘規格:1.5厘米左右;蝦苗扦捕前需把育苗池中的雜草、青苔等清除,起捕前調節好水質,防止蝦苗缺氧浮頭,如蝦苗蛻殼則禁止牽網,以免蝦苗粘網。扦捕時應選擇晴天,避開陰雨及低氣壓天氣,用皮網扦捕后上網箱,撈除雜草和體弱蝦苗,并暫養1~2小時進行體質鍛煉,暫養時應有專人看管,以防箱內蝦苗缺氧死亡,一次捕盡蝦苗池需連續捕三次后干塘捉盡。少量捕捉亦可采用拖蟲于網,多次后干塘捉盡。繁育蝦苗池如需養殖成蝦,必須干塘曬池、用漂白粉快速消毒后再放養。如不干塘連養商品蝦將嚴重影響其產量。
苗種運輸可采用活水車、活水船、尼龍袋充氧等方法,常規運輸密度:農用活水車30萬~40萬尾/立方米;活水船20萬~30萬尾/立方米;尼龍袋0.3萬~0.4萬尾/袋。具體裝運密度可根據運輸距離而定,運輸時間一般控制在5小時之內。運輸水質要新鮮、無污染、溶氧高,尼龍袋充氧運輸要防止陽光直曬。
三、成蝦養殖的要點
青蝦池塘成蝦養殖,下面介紹畝產80~100千克的雙季養殖實用技術,僅供參考。春季每畝可產青蝦25~30千克;秋季畝產青蝦60~70千克。
1.池塘條件
水源充足,水質優良,注排水分開,pH值7~8.5。池塘面積5~10畝,長方形、寬度為35~40米、池坡比為1∶3、池埂面寬不低于2米,池埂堅實不漏水,水深1.2~1.5米為宜,池底淤泥不超過20厘米,池塘四周要有4~5米寬的淺水灘腳,并配備增氧設備。
2.池塘清整
干塘后進行池塘整修、曬池,挖去過多的淤泥,在池塘中間開挖寬4~5米的集蝦溝,深20~40厘米,溝底向出水口傾斜,便于干塘捕蝦。放養前20天,每畝用清塘寧1/3瓶(或茶籽餅10~15千克浸泡3~4小時)全池潑灑,殺滅野雜魚。7天后排干池水,每畝再用75千克生石灰全池潑灑,草荒池、青苔和湖靛,分別用除草劑、硫酸銅藥物潑灑清除。
3.肥水培育
清塘后池中注水50~70厘米(注水一定要經40~60目雙道篩絹過濾,防止野雜魚進入池中),春季瘦水池塘每畝施經發酵的有機肥200~300千克,培養餌料生物,防止青苔孳生。
4.苗種放養
春季蝦(養殖期1~6月)一般在1~2月份放養,放養上一年秋天繁殖的蝦種,規格為1600~2000尾/千克,放養密度為7.5~10千克/畝,因氣溫較低,采取沿池邊散放的方法。目前部分養蝦戶有的放苗時間過晚,拖到3月,也有的秋季連春季再連著繁殖,不符合健康養殖要求。秋季蝦(養殖期7月下旬~12月)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上旬放養,放養6月繁殖的蝦苗,規格1.5厘米左右,放養密度為6萬~8萬尾/畝。每畝搭配放養鰱魚魚種(50克/尾)60尾或鳊魚夏花100尾。
5.栽種水草
春季蝦放養半個月后,在池塘四周的淺水區栽種寬 1米的水草帶,供青蝦棲息、隱蔽,提供天然餌料。水草的嫩葉、幼芽可供青蝦攝食,水草叢中繁育大量的底棲動物也是青蝦的天然餌料。秋季在放養前移栽水草如苦草、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伊樂藻等沉水植物,可移栽在淺水池底,株行距為1米×3米,養殖期間水草不足可移栽水花生、空心菜等漂浮水草,用繩固定在岸邊和水面,水草的面積應占池面積的30%,夏季水草過多時應及時清除,預防水草瘋長腐爛,應及時打掉上層水草的1/3為宜。
6.飼料投喂
3月份當水溫上升至12℃以上時開始投喂,每2~3天投一次飼料,一般在下午水溫最高時投飼,每次每畝投0.5千克。隨著水溫的升高,逐漸增加投飼量,4月份每天投喂一次,當青蝦到第一次蛻殼高峰期,青蝦的活動能力下降,攝食明顯降低,應適當減少投喂量,而當第一批青蝦蛻殼結束后,應投足喂飽。投喂餌料需要優質全價餌料,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2%~3%,否則會出現青蝦自相殘殺現象,當水溫穩定在25℃左右,應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上午投1/3,下午投2/3,同時搭配動物性餌料,增加上二半年青蝦的蛻殼次數,促使青蝦提前達到商品規格,餌料系數在1左右。秋季蝦養殖初期(放養后15天內)投喂自配料如米糠、麩皮、麥粉加魚粉、蠶蛹粉等,亦可用全價破碎料,中期投喂1號顆粒料,后期為2號顆粒料,中后期并增喂軋碎螺螄、小雜魚等動物性餌料。日投量為蝦體重的8%~10%,上午7~8時投 30%顆粒料,下午5~6時投70%動物性餌料,上午投喂池灘四周深水處,下午投池灘淺水處(目前存在著只投餌一次、使用南美白對蝦或羅氏沼蝦顆粒料現象,選擇專用青蝦顆粒料較少),優質顆粒料餌料系數在1.2~1.5左右,過多使用商品餌料,易流失浪費和對水質產生不良影響。
7.水質管理
早春以淺水為主,水深控制在50~60厘米,水溫升高時,同時施足基肥,水質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之內,池塘水色呈黃綠色或茶褐色,進入青蝦蛻殼高峰期,應提前加注新鮮水,使青蝦水色轉淡,有利于青蝦大量蛻殼。進入4月下旬池水穩定在20℃以上,利用晴天中午施用微生物制劑,并開動增氧機1~2小時,以培育池水中有益細菌,使池塘水體轉化成良性生態養殖水體環境,并逐漸加注新鮮水,前期每隔10天左右加注1次新鮮水,青蝦生長旺盛期每隔3~4天加注1次新鮮水。5月份水位在80~100厘米,6~9月份水位1.2~1.5米,10~11月份水位在1.2米左右。
春季5~6月、秋季8~9月,每月使用生石灰1~2次,用量每畝1米水深5千克,須化開后相隔1小時再全池均勻潑灑,作用是增加池水中鈣離子成份,調節池水的酸堿度,使青蝦養殖水體的pH值保持在8~8.5之間,使用方法為在池塘加注新鮮水后再施用生石灰。5~9月份溫度升高時還要使用微生物制劑連續3~4次(微生物劑制施用需與生石灰、藥物間隔3天后再用),養殖生長期5~9月,每月在全價顆粒餌料中拌入微生物制劑3~4天,促進有害物的轉化,增加青蝦免疫力。使池水中的氨氮不得超過0.5毫克/升、亞硝基氮不得超過0.2毫克/升,水質始終保持肥、活、嫩、爽。
8.病害防治
青蝦比較常見的有纖毛蟲病,該病在春秋兩季都有發生,有時秋季比春季嚴重,青蝦放養結束后、春季4月水溫升高后、秋季放養后20~30天,可潑灑一次纖毛蟲凈,用量0.7克/立方米或用硫酸鋅、硫酸銅、硫酸亞鐵三合劑(1∶0.5∶0.2)1.7克/立方米,結合治青苔、藍藻等。防治黑鰓病、紅體病,可用強氯精0.3克/立方米、或漂粉精0.3克/立方米全池潑灑,同時每千克飼料加土霉素3克或藥物顆粒餌料連續喂5~7天。養殖季節要經常檢查青蝦的體表及鰓,發現病害需針對性正確治療。
9.防止浮頭
青蝦在集約化高密度養殖環境下,春、夏、秋三季中都會出現急性或隱性缺氧浮頭,遇陰雨天養殖環境差和管理不妥會造成死亡現象,防止的最好方法須遵循科學養殖操作技術規程,適時以5畝面積安放1臺增氧機,抓住晴天中午開機1~2小時,定期測定溶氧,保證白天不低于5毫克/升,晚上不低于3毫克/升,并備好一定急救增氧劑,以便連續陰雨天早晚使用,同時做好巡塘檢查值班工作。
青蝦目前高產畝產超過100千克以上、畝效益3000元以上;中產畝產80千克、畝效益2000元以上;低產畝產60千克、畝效益1500元左右,它的比例為2∶4∶4,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歸納為四大類:①底質:池塘面積過大,超過20~40畝,污泥較多、池底過淺。②種質:種質退化嚴重,長期不更新種質,多代近親繁育。③水底除外部環境受一定影響外,自身養殖中仍缺乏生態觀念。④餌質:餌料在使用上仍停留在原商品餌料上;借用其它顆粒料,青蝦顆粒料雖有,但優質品牌專用料不多見,同時未能合理搭配好一定動物性餌料,難以保證青蝦優質細嫩的鮮味。同時在投喂方法上欠妥。因此,研究開發好育苗、春季、秋季全價性優質餌料,是青蝦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
二、青蝦繁殖的要點
1.青蝦的種質資源
經專家論證,蘇州地區湖、河、池沼中的青蝦種群以太湖為好,而太湖青蝦以東太湖種群為最。選擇青蝦種蝦必須選用太湖野生抱卵青蝦或其F1代等優質青蝦,及河蟹池中F2代,連續養殖3~5年的種蝦應及時更新,決不可濫用連養的劣質蝦作種蝦。
2.育苗池標準
(1)面積5~8畝,長方形、池深1.5米左右;池底平坦,淤泥厚10~12厘米:池埂不漏水,池坡比1∶2.5。池塘中間開挖一條寬3~4米、深0.2~0.4米的集蝦溝,溝底形成斜坡,溝底向出水口一側傾斜,以便能排水捕蝦苗。
(2)進排水系良好:進水口設置40目、60目二道尼龍篩絹過濾網,出水口過濾網設置一道60目網。
3.親蝦的放養與蝦苗培育
(1)育苗池的準備
清塘:用清塘靈1克/立方米全池潑灑殺滅黃鱔、泥鰍、黑魚等敵害,亦可用茶籽餅、魚藤精藥物,7天后排出池水,每畝再用生石灰50~75千克消毒(水深5~10厘米)。對藻類(如青苔)較多的池用98%硫酸銅0.5~0.75千克化水全池噴霧;對草荒池可采用除草劑125~150克化水全池噴霧,需注意連續3天晴天時用藥。老池塘放養前需曬池,使池底硬而不裂大縫。
試水:親蝦放養前可用一只網箱放入20只左右的青蝦試水,24小時后確定池水無毒后即可放養。
(2)親蝦的放養。放養量一般畝放抱卵蝦4~5千克。放養抱卵青蝦時,應按卵的顏色將受精卵處于不同發育期的雌蝦分池放養,使幼體出膜期盡量接近(青蝦受精卵開始為黃綠色,孵化10天后漸變成淡綠色,大約在18天左右卵子變為灰褐色,即將孵化的卵子除少量卵黃為淡黃色和1對復眼外,其余部分幾乎是透明無色)。水溫24~28℃時,受精卵孵化時間為20~25天。
(3)親蝦排苗前的管理工作
餌料投喂:正常情況下每日按親蝦存塘量的1%~3%投喂。
水質管理:定期檢查青蝦受精卵的發育情況,如發現胚胎出現眼點,表明幼體即將出膜,這時每天早晨應注水一小時以微流水刺激,促使蝦苗整齊孵出。同時按水質情況,每畝施放雞糞或豬糞等有機肥200~300千克培養浮游生物(亦可采用和青草混合堆肥法),為幼體培育好豐富、適口的天然餌料。
堅持天天巡塘,檢查親蝦吃食及蝦卵發育情況,清除池中的雜草、蛙卵等。當發現蝦卵由橘黃色變成灰褐色且出現眼點時,應開始做好幼體培育的準備工作。
親蝦全部孵化后,應用地籠工具將其捕出上市,以減少親蝦產卵后陸續死亡造成的損失。
(4)幼體培育。從第一期蚤狀幼體培育至體長1厘米的蝦苗,一般需25天左右,剛孵出的蚤狀幼體靠自身的卵黃營養,第三天開始攝食。其開口餌料一般為輪蟲、枝角類等浮游動物,也可輔以投喂微細顆粒等。
天然適口餌料的培育:育苗池施放有機肥后,大約 7天后浮游動物形成高峰期。要定期檢查池水中的浮游動物量,一般3~4天施追肥一次,每畝每次施已發酵的有機肥100~150千克,化水全池潑灑。
商品餌料的投喂:見到蝦苗后應及時投餌,以供青蝦蚤狀幼體及浮游動物攝食,可用黃豆打漿加小雜魚漿或魚粉等制成1∶0.3的混合餌料潑灑,亦可使用全價餌料,每天上午8∶00與下午4∶00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每畝0.5千克。7~10天后可增投麥粉、米糠、豆粕或破碎顆粒料等,同時搭配小雜魚糜、魚粉、蠶蛹粉等動物性餌料30%,并結合四周篤灘投餌,日投喂量為池蝦體重的10%~15%(正常情況下每畝可出苗50萬尾左右,每萬尾苗耗用餌料0.5千克左右)。
水質管理:蚤狀幼體剛出時水深保持在60厘米左右,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施追肥時每次應加注新水15厘米,池水透明度不得低于30厘米,如發生浮頭則應加大注水量,并換掉部分池水,如果池水出現青苔,應立即追肥,并加注新水,對蝦苗水質差、有害物體多的,應在中期施用1~2次EM制劑,并安放增氧機利用晴天中午開機1~2小時,在后期備好一定增氧劑以備陰雨天低氣壓時施用。
巡塘及病害防治:蝦種放養后,可用滅菌類藥物化水全池潑灑一次,飼養過程中經常檢查有無累枝蟲等纖毛蟲類寄生蟲,發現病害及時治療。每天早晚巡塘,悶熱天氣早晚查看蝦苗是否浮頭,清晨太陽未出前應撈除蛙卵。
(5)蝦苗起捕分養和銷售
苗種出塘規格:1.5厘米左右;蝦苗扦捕前需把育苗池中的雜草、青苔等清除,起捕前調節好水質,防止蝦苗缺氧浮頭,如蝦苗蛻殼則禁止牽網,以免蝦苗粘網。扦捕時應選擇晴天,避開陰雨及低氣壓天氣,用皮網扦捕后上網箱,撈除雜草和體弱蝦苗,并暫養1~2小時進行體質鍛煉,暫養時應有專人看管,以防箱內蝦苗缺氧死亡,一次捕盡蝦苗池需連續捕三次后干塘捉盡。少量捕捉亦可采用拖蟲于網,多次后干塘捉盡。繁育蝦苗池如需養殖成蝦,必須干塘曬池、用漂白粉快速消毒后再放養。如不干塘連養商品蝦將嚴重影響其產量。
苗種運輸可采用活水車、活水船、尼龍袋充氧等方法,常規運輸密度:農用活水車30萬~40萬尾/立方米;活水船20萬~30萬尾/立方米;尼龍袋0.3萬~0.4萬尾/袋。具體裝運密度可根據運輸距離而定,運輸時間一般控制在5小時之內。運輸水質要新鮮、無污染、溶氧高,尼龍袋充氧運輸要防止陽光直曬。
三、成蝦養殖的要點
青蝦池塘成蝦養殖,下面介紹畝產80~100千克的雙季養殖實用技術,僅供參考。春季每畝可產青蝦25~30千克;秋季畝產青蝦60~70千克。
1.池塘條件
水源充足,水質優良,注排水分開,pH值7~8.5。池塘面積5~10畝,長方形、寬度為35~40米、池坡比為1∶3、池埂面寬不低于2米,池埂堅實不漏水,水深1.2~1.5米為宜,池底淤泥不超過20厘米,池塘四周要有4~5米寬的淺水灘腳,并配備增氧設備。
2.池塘清整
干塘后進行池塘整修、曬池,挖去過多的淤泥,在池塘中間開挖寬4~5米的集蝦溝,深20~40厘米,溝底向出水口傾斜,便于干塘捕蝦。放養前20天,每畝用清塘寧1/3瓶(或茶籽餅10~15千克浸泡3~4小時)全池潑灑,殺滅野雜魚。7天后排干池水,每畝再用75千克生石灰全池潑灑,草荒池、青苔和湖靛,分別用除草劑、硫酸銅藥物潑灑清除。
3.肥水培育
清塘后池中注水50~70厘米(注水一定要經40~60目雙道篩絹過濾,防止野雜魚進入池中),春季瘦水池塘每畝施經發酵的有機肥200~300千克,培養餌料生物,防止青苔孳生。
4.苗種放養
春季蝦(養殖期1~6月)一般在1~2月份放養,放養上一年秋天繁殖的蝦種,規格為1600~2000尾/千克,放養密度為7.5~10千克/畝,因氣溫較低,采取沿池邊散放的方法。目前部分養蝦戶有的放苗時間過晚,拖到3月,也有的秋季連春季再連著繁殖,不符合健康養殖要求。秋季蝦(養殖期7月下旬~12月)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上旬放養,放養6月繁殖的蝦苗,規格1.5厘米左右,放養密度為6萬~8萬尾/畝。每畝搭配放養鰱魚魚種(50克/尾)60尾或鳊魚夏花100尾。
5.栽種水草
春季蝦放養半個月后,在池塘四周的淺水區栽種寬 1米的水草帶,供青蝦棲息、隱蔽,提供天然餌料。水草的嫩葉、幼芽可供青蝦攝食,水草叢中繁育大量的底棲動物也是青蝦的天然餌料。秋季在放養前移栽水草如苦草、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伊樂藻等沉水植物,可移栽在淺水池底,株行距為1米×3米,養殖期間水草不足可移栽水花生、空心菜等漂浮水草,用繩固定在岸邊和水面,水草的面積應占池面積的30%,夏季水草過多時應及時清除,預防水草瘋長腐爛,應及時打掉上層水草的1/3為宜。
6.飼料投喂
3月份當水溫上升至12℃以上時開始投喂,每2~3天投一次飼料,一般在下午水溫最高時投飼,每次每畝投0.5千克。隨著水溫的升高,逐漸增加投飼量,4月份每天投喂一次,當青蝦到第一次蛻殼高峰期,青蝦的活動能力下降,攝食明顯降低,應適當減少投喂量,而當第一批青蝦蛻殼結束后,應投足喂飽。投喂餌料需要優質全價餌料,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2%~3%,否則會出現青蝦自相殘殺現象,當水溫穩定在25℃左右,應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上午投1/3,下午投2/3,同時搭配動物性餌料,增加上二半年青蝦的蛻殼次數,促使青蝦提前達到商品規格,餌料系數在1左右。秋季蝦養殖初期(放養后15天內)投喂自配料如米糠、麩皮、麥粉加魚粉、蠶蛹粉等,亦可用全價破碎料,中期投喂1號顆粒料,后期為2號顆粒料,中后期并增喂軋碎螺螄、小雜魚等動物性餌料。日投量為蝦體重的8%~10%,上午7~8時投 30%顆粒料,下午5~6時投70%動物性餌料,上午投喂池灘四周深水處,下午投池灘淺水處(目前存在著只投餌一次、使用南美白對蝦或羅氏沼蝦顆粒料現象,選擇專用青蝦顆粒料較少),優質顆粒料餌料系數在1.2~1.5左右,過多使用商品餌料,易流失浪費和對水質產生不良影響。
7.水質管理
早春以淺水為主,水深控制在50~60厘米,水溫升高時,同時施足基肥,水質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之內,池塘水色呈黃綠色或茶褐色,進入青蝦蛻殼高峰期,應提前加注新鮮水,使青蝦水色轉淡,有利于青蝦大量蛻殼。進入4月下旬池水穩定在20℃以上,利用晴天中午施用微生物制劑,并開動增氧機1~2小時,以培育池水中有益細菌,使池塘水體轉化成良性生態養殖水體環境,并逐漸加注新鮮水,前期每隔10天左右加注1次新鮮水,青蝦生長旺盛期每隔3~4天加注1次新鮮水。5月份水位在80~100厘米,6~9月份水位1.2~1.5米,10~11月份水位在1.2米左右。
春季5~6月、秋季8~9月,每月使用生石灰1~2次,用量每畝1米水深5千克,須化開后相隔1小時再全池均勻潑灑,作用是增加池水中鈣離子成份,調節池水的酸堿度,使青蝦養殖水體的pH值保持在8~8.5之間,使用方法為在池塘加注新鮮水后再施用生石灰。5~9月份溫度升高時還要使用微生物制劑連續3~4次(微生物劑制施用需與生石灰、藥物間隔3天后再用),養殖生長期5~9月,每月在全價顆粒餌料中拌入微生物制劑3~4天,促進有害物的轉化,增加青蝦免疫力。使池水中的氨氮不得超過0.5毫克/升、亞硝基氮不得超過0.2毫克/升,水質始終保持肥、活、嫩、爽。
8.病害防治
青蝦比較常見的有纖毛蟲病,該病在春秋兩季都有發生,有時秋季比春季嚴重,青蝦放養結束后、春季4月水溫升高后、秋季放養后20~30天,可潑灑一次纖毛蟲凈,用量0.7克/立方米或用硫酸鋅、硫酸銅、硫酸亞鐵三合劑(1∶0.5∶0.2)1.7克/立方米,結合治青苔、藍藻等。防治黑鰓病、紅體病,可用強氯精0.3克/立方米、或漂粉精0.3克/立方米全池潑灑,同時每千克飼料加土霉素3克或藥物顆粒餌料連續喂5~7天。養殖季節要經常檢查青蝦的體表及鰓,發現病害需針對性正確治療。
9.防止浮頭
青蝦在集約化高密度養殖環境下,春、夏、秋三季中都會出現急性或隱性缺氧浮頭,遇陰雨天養殖環境差和管理不妥會造成死亡現象,防止的最好方法須遵循科學養殖操作技術規程,適時以5畝面積安放1臺增氧機,抓住晴天中午開機1~2小時,定期測定溶氧,保證白天不低于5毫克/升,晚上不低于3毫克/升,并備好一定急救增氧劑,以便連續陰雨天早晚使用,同時做好巡塘檢查值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