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養殖場地選擇 :
一、場地要求
1.背向太陽、通風、排水良好,以適應蚯蚓喜陰暗,晝伏夜出的習性。
2.場地應能防水浸、雨淋。
3.避開人場嘈雜、噪聲、震動嚴重的地方。
4.無農藥和其他毒物污染,并能防止鼠、蛇、蛙、螞蟻等的危害。
二、水質要求
水干凈、衛生、無污染,最好使用地下水。
三、土質要求
1.最好使用腐殖土,嚴禁使用粘土。
2.酸堿度呈中性。
養殖方式:
一、池養
可利用陽臺、屋角等閑置地方,建池養殖。
在室內用磚砌成5平方米大小的方格池,高25厘米左右,墊上10厘米以上松土?;蚪ǔ砷L2米、寬2.5米、深0.4~0.5米的池,或按行距0.5米左右一個挨一個地排列建造。
如果地下水位較高,可不挖池底,在地上用磚直接壘池。如果地勢高而干燥,可向下挖40~50毫米深池,以利用保持池內的溫度和濕度。
二、養殖床養
在地面上直接鋪飼養土做成養殖床,養殖床面積5~6平方米大小,四周設寬3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溝,既可排水,又可作防護溝。
三、缸養
在缸底鉆1~2毫米圓孔用于排水,鋪上10厘米厚的飼養土。
四、盆養
可利用花盆等器飼養。適合養殖赤子愛勝蚓、微小雙胸蚓、背暗異唇蚓等。
一般常的花盆等容器,可飼養赤子受勝蚓10~70條。盆內所投放的飼料不要超過盆深的3/4。這種養殖方式,盆內土壤或飼料的溫度和濕度容易發生變化,需要注意掌握。
五、箱和筐養
可利用包裝箱、紙箱或塑料箱、柳條筐、竹筐等養殖。箱、筐的面積不超過1平方米。養殖箱的底產部和側面均應有排水、通氣孔。排水、通氣孔孔徑為0.6~1.5毫米。
六、箱式立體養殖
將相同規格的飼養相重疊起來,可以進行立體集約化養殖,這是目前常采用的養殖方式之一。
先做好木箱與架子。架子可用鋼筋、角鐵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磚、水泥板等材料建筑壘砌。養殖箱水50厘米、寬35厘米、高25厘米左右,放在飼養架子上,一般放4~5層。
在箱中墊10厘米以上松土,上面加蓋透氣的防逃網。養殖時,注意通風換氣、調節溫度與土壤濕度,保持土壤的清潔與室內衛生。
七、溝槽養殖
選擇背風遮蔭處,開挖溝槽養殖。溝槽長10米,寬2米,深60~80毫米。溝的上面一側稍低,一側稍高,有一定的傾斜度。
溝底鋪15厘米厚的飼養土,溝上用薄膜、竹簾、塑料板等防雨材料等覆蓋,可放養3000~500只蚯蚓。溝的表面四周應開好排水溝,溝底飼養土堆放成棱臺形,以排水。
八、園林與田間養殖
選用地勢比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園、菜園、果園或飼料田,沿植物行間開寬35~40厘米、深15~20毫米的溝槽,施入腐熟的畜禽糞、生活垃圾等有機肥料,上面用土覆蓋10百米左右,放入蚯蚓進行養殖。溝內應經常保持潮濕,但又不能積水。這種養殖方式不宜在種值有柑橘、松、樅、橡、杉、桉等園林中開溝放養。
九、半地下室養殖
選擇背風、干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寬、長度自定的溝。溝的一側高出地面1米,另一側高出地面30厘米,形成一個斜面,斜面用雙層塑料薄膜覆蓋。
十、地下窖養殖
利用人防工事、防空洞、地洞、地坑或土窖等陰暗潮濕保溫的地點進行養殖。
十一、塑料棚室養殖
可利用現有的冬季暖棚、溫室養殖蚯蚓。
十二、簡易堆料養殖
1.場地:選擇地勢較高、靠近水源又不積水的平地作養殖場;
2.備料:利用馬、牛、羊糞或其他畜禽糞便,再加入30%的干草料、拌勻、堆漚、發酵而成;
3.下種:將堆制好的飼料,調節好濕度后,鋪于選定的地點,堆料寬1~1.2米,厚15厘米。均勻投入含卵塊及幼蚓的蚓種,上面再覆蓋厚5厘米的堆料;
4.覆蓋:用薄膜覆蓋;
5.防逃:用網目3毫米的尼龍網圍護,或挖水溝圍護。
一、場地要求
1.背向太陽、通風、排水良好,以適應蚯蚓喜陰暗,晝伏夜出的習性。
2.場地應能防水浸、雨淋。
3.避開人場嘈雜、噪聲、震動嚴重的地方。
4.無農藥和其他毒物污染,并能防止鼠、蛇、蛙、螞蟻等的危害。
二、水質要求
水干凈、衛生、無污染,最好使用地下水。
三、土質要求
1.最好使用腐殖土,嚴禁使用粘土。
2.酸堿度呈中性。
養殖方式:
一、池養
可利用陽臺、屋角等閑置地方,建池養殖。
在室內用磚砌成5平方米大小的方格池,高25厘米左右,墊上10厘米以上松土?;蚪ǔ砷L2米、寬2.5米、深0.4~0.5米的池,或按行距0.5米左右一個挨一個地排列建造。
如果地下水位較高,可不挖池底,在地上用磚直接壘池。如果地勢高而干燥,可向下挖40~50毫米深池,以利用保持池內的溫度和濕度。
二、養殖床養
在地面上直接鋪飼養土做成養殖床,養殖床面積5~6平方米大小,四周設寬3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溝,既可排水,又可作防護溝。
三、缸養
在缸底鉆1~2毫米圓孔用于排水,鋪上10厘米厚的飼養土。
四、盆養
可利用花盆等器飼養。適合養殖赤子愛勝蚓、微小雙胸蚓、背暗異唇蚓等。
一般常的花盆等容器,可飼養赤子受勝蚓10~70條。盆內所投放的飼料不要超過盆深的3/4。這種養殖方式,盆內土壤或飼料的溫度和濕度容易發生變化,需要注意掌握。
五、箱和筐養
可利用包裝箱、紙箱或塑料箱、柳條筐、竹筐等養殖。箱、筐的面積不超過1平方米。養殖箱的底產部和側面均應有排水、通氣孔。排水、通氣孔孔徑為0.6~1.5毫米。
六、箱式立體養殖
將相同規格的飼養相重疊起來,可以進行立體集約化養殖,這是目前常采用的養殖方式之一。
先做好木箱與架子。架子可用鋼筋、角鐵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磚、水泥板等材料建筑壘砌。養殖箱水50厘米、寬35厘米、高25厘米左右,放在飼養架子上,一般放4~5層。
在箱中墊10厘米以上松土,上面加蓋透氣的防逃網。養殖時,注意通風換氣、調節溫度與土壤濕度,保持土壤的清潔與室內衛生。
七、溝槽養殖
選擇背風遮蔭處,開挖溝槽養殖。溝槽長10米,寬2米,深60~80毫米。溝的上面一側稍低,一側稍高,有一定的傾斜度。
溝底鋪15厘米厚的飼養土,溝上用薄膜、竹簾、塑料板等防雨材料等覆蓋,可放養3000~500只蚯蚓。溝的表面四周應開好排水溝,溝底飼養土堆放成棱臺形,以排水。
八、園林與田間養殖
選用地勢比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園、菜園、果園或飼料田,沿植物行間開寬35~40厘米、深15~20毫米的溝槽,施入腐熟的畜禽糞、生活垃圾等有機肥料,上面用土覆蓋10百米左右,放入蚯蚓進行養殖。溝內應經常保持潮濕,但又不能積水。這種養殖方式不宜在種值有柑橘、松、樅、橡、杉、桉等園林中開溝放養。
九、半地下室養殖
選擇背風、干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寬、長度自定的溝。溝的一側高出地面1米,另一側高出地面30厘米,形成一個斜面,斜面用雙層塑料薄膜覆蓋。
十、地下窖養殖
利用人防工事、防空洞、地洞、地坑或土窖等陰暗潮濕保溫的地點進行養殖。
十一、塑料棚室養殖
可利用現有的冬季暖棚、溫室養殖蚯蚓。
十二、簡易堆料養殖
1.場地:選擇地勢較高、靠近水源又不積水的平地作養殖場;
2.備料:利用馬、牛、羊糞或其他畜禽糞便,再加入30%的干草料、拌勻、堆漚、發酵而成;
3.下種:將堆制好的飼料,調節好濕度后,鋪于選定的地點,堆料寬1~1.2米,厚15厘米。均勻投入含卵塊及幼蚓的蚓種,上面再覆蓋厚5厘米的堆料;
4.覆蓋:用薄膜覆蓋;
5.防逃:用網目3毫米的尼龍網圍護,或挖水溝圍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