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蚯蚓高產的措施

   日期:2015-12-0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51    
   一、分期飼養  

  按蚯蚓個體的發育階段而給予不同的養殖管理,是蚯蚓人工養殖能否取得高產的關鍵。傳統的“幾世同堂”混養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無法分別大小:超過最佳收獲期的成蚓,來不及采收,浪費餌料和養殖設備;未到最佳收獲期的幼蚓,采收了則降低產量,人工分揀又增加勞動強度。人工養殖時,須建立專門的種蚓池與生產蚓池。  

  二、薄飼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兩次,除蚓糞、取蚓繭或倒翻飼育床三四次,每次給料厚度為15厘米至20厘米,始終保持餌料新鮮透氣,創造蚯蚓最佳生態環境。 適時采收 在以往的資料中,介紹年收獲蚯蚓3次至5次。但在生產中發現,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利用蚯蚓生長繁殖的優勢期(性成熟前后,以蚓體出現環節為標志)實行短期(一般以1個月為宜)高密度養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數,及時調節和降低種群密度,保持生長量和采收量的動態平衡,是奪取蚯蚓高產的關鍵。  

  三、輪換更新  

  通過種蚓的不斷更新和養殖床的周期輪換,不僅保證了種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長期養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種群自然衰退。種蚓宜每三四月更新一次。  

  四、養殖管理  

  蚯蚓養殖分種蚓、蚓繭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幾個時期。不同時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1、種蚓管理。養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或每平方米1萬條至1.5萬條,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糞,采收的蚓繭投入孵化床保濕孵化,同時翻倒種蚓床,用側投法補料,以改善飼育床生態條件,以利繁殖。 

  2、孵化床的管理。孵化基厚度以10厘米至15厘米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細和濕潤,每平方米可孵蚓繭5萬至6萬個,孵化基每月用鐵叉松動一兩次,以利通氣與幼蚓成活。  

  3、前期幼蚓管理。待孵化基大部分糞化時,要及時除糞,用下投法補料并及時擴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4、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后期幼蚓生長迅速,要增加除糞補料次數,用下投法補料并及時擴床養殖;當性成熟進入繁殖期后,要發揮蚯蚓生產和產繭優勢,不失時機地降低養殖密度或及時采收利用,或取代舊的種蚓。  

  五、養殖密度的控制  

  蚯蚓養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公斤至3.1公斤或每平方米2萬條為宜,在此范圍內,投種少、產量高。前期幼蚓養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米3萬條或每平方米2.5公斤;后期幼蚓至成蚓養殖密度可逐漸降至每平方米2萬條左右。進行密度控制應與輪換更新結合起來,將種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積比建造,結合擴床養殖,即可達到控制密度的要求。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