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yǎng)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羊傳染病:羔羊大腸桿菌病

   日期:2015-11-3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57    
   羔羊大腸桿菌病又稱羔羊大腸桿菌性腹瀉或羔羊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所致羔羊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病理特征為胃腸炎或敗血癥。 

  [病原]病原菌為中等大小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對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不強,常用消毒藥可將其殺死。 

  [流行病學]本病多發(fā)于數(shù)日齡至6周齡的羔羊,但那波里大腸桿菌也可致3-8月齡的綿羊羔與山羊羔發(fā)病,并呈急性經過。本病多發(fā)于冬春季舍飼期間,主要經消化道感染,氣候多變、初乳不足、圈舍潮濕等有利于本病的發(fā)生。 

  [發(fā)病機理]當羔羊吮吸被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的母羊乳頭、咬添污染的墊草等物時,病菌進入胃中。初生羔胃酸酸度較低,病菌易通過皺胃到達腸道。如機體因多種因素引起抵抗力降低和腸道功能減退,病菌則在腸內大量繁殖,產生耐熱和不耐熱兩種腸毒素。后者使腸黏膜絨毛的柱狀上皮變?yōu)榱⒎綘钌掀ぃ湮⒔q毛消失。此時腸內容物的滲透壓升高,腸腔液體大量積聚,使腸腔擴張,刺激腸蠕動,引起腹瀉。機體因腹瀉而喪失大量水分、Na+、K+、HCO2-等,導致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平衡紊亂,終因毒血癥而死亡。此即為腸型大腸桿菌病。如病菌侵入腸壁進入血液循環(huán),則可發(fā)展為敗血型大腸桿菌病。 

  [癥狀]潛伏期數(shù)小時至1-2d。 

  敗血型:多發(fā)生于2-6周齡的羔羊。病初體溫升高,臨診常有精神委頓、四肢僵硬、運步失調、視力障礙、臥地磨牙、一肢或數(shù)肢做劃水動作等神經癥狀,有的關節(jié)腫脹、疼痛。多于24h內死亡。 

  腸型:多見于2-8d的幼羔,主要表現(xiàn)病初體溫升高,隨之出現(xiàn)下痢,體溫下降。病羔腹痛、拱背、委頓。糞便先呈半液狀,色黃灰,以后呈液狀,含氣泡,有時混有血液。如治療不及時可于24-36h死亡,病死率15%-75%。偶見關節(jié)腫脹。 

  [病理變化] 

  敗血型: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積液,混有纖維素。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等關節(jié)腫大,滑液混濁,關節(jié)囊內有纖維素膿性滲出物。腦膜充血、點狀出血。大腦溝常有膿性滲出物。 

  腸型:尸體脫水,肛門附近及后肢內側被糞便染污。腸漿膜淤血,色暗紅。胃腸呈卡他型或出血型炎癥變化,皺胃、小腸與大腸黏膜充血、出血、水腫,皺胃有半凝固的乳汁,小腸與大腸內容物呈灰黃色半液狀。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有時見纖維素化膿性關節(jié)炎。肺淤血或有輕度炎癥。 

  [診斷]根據(jù)流行病學、癥狀和主要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從血液、內臟、腸壁黏膜取材進行細菌學檢查。 

  [防治] 

  預防:加強飼養(yǎng)管理,改善羊舍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母羊乳頭清潔,及時吮吸初乳等,也可用本地流行的大腸桿菌血清型制備的活苗或滅活苗接種妊娠母羊,以使羔羊獲得被動免疫。 

  治療:可用氯霉素、土霉素、新霉素、磺胺類和呋喃類藥物進行治療,并配合護理和對癥療法。 

  氯霉素10-30mg/kg體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按每日55-110mg/kg體重,分2-3次灌服。 

  土霉素粉每日30-50mg/kg體重,分2-3次口服。 

  磺胺瞇第一次1g,以后每隔6h內服O.5g。 

  呋喃唑酮(痢特靈)每次30mg,內服,每日2-3次,連用2-5d。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