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絨革蓋菌,別名云芝,在分類上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革蓋菌屬。菌蓋革質(zhì),無柄,覆瓦狀疊生,半圓形或呈貝殼狀,長徑l―10厘米,短徑l一6厘米,厚1―2毫米,蓋面有狹窄的同心環(huán)帶和細長絨毛,色澤多樣,常呈灰、褐、綠至黑色,有光澤,完整或波浪狀。在自然界中常于夏秋兩季發(fā)生在闊葉樹的朽木上,菌絲生長溫度3―32℃,最適25―28℃,子實體發(fā)育最適溫度20―25℃,空氣相對濕度85%-90%。此菌最容易感染2―4年的菇木,每年從梅雨季節(jié)到盛夏,在通風條件差,高溫、高濕,尤以受陽光直射和較干燥的菇木上發(fā)生最多。由于此菌對木材的致腐力較強,菇木一旦受其侵染之后,香菇的菌絲就不能生長。
段木上出現(xiàn)云芝子實體后,應(yīng)予摘除,由于云芝含有抗癌物質(zhì),有防治腫瘤和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對治療慢性肝炎也有一定功效。因此,摘除的子實體可供藥用。
防治方法:在堆上用樹枝葉覆蓋,防止陽光直射,加強通風避免高溫、高濕。刮除云芝子實體,刮面用10%的石灰水涂抹,或用1%的波爾多液噴灑。
段木上出現(xiàn)云芝子實體后,應(yīng)予摘除,由于云芝含有抗癌物質(zhì),有防治腫瘤和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對治療慢性肝炎也有一定功效。因此,摘除的子實體可供藥用。
防治方法:在堆上用樹枝葉覆蓋,防止陽光直射,加強通風避免高溫、高濕。刮除云芝子實體,刮面用10%的石灰水涂抹,或用1%的波爾多液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