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階段,由于菌絲大量的增殖,不僅菌絲量大,而且又貯存了豐富的營養,此時菌絲已進入生理成熟期,如繼續給以恒定溫度、充足水分及新鮮空氣,菌絲將會保持活躍的生長狀態,難以進入子實體這個階段。因此,在菌絲生理成熟時,應有計劃地進行低溫誘導,造成干濕、冷熱的落差,迫使菌絲相互交織扭結成盤狀組織,周圍菌絲不斷給盤狀組織輸送水分和養料,使盤狀組織膨大成為子實體原基,由原基發展成菇蕾。
香菇是低溫變溫結實性的菇類,應視品種控制好變溫時機。以7402為例,當壓塊經15~18天的培養后,菌塊表面轉色良好,此時改變條件控制菌絲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階段。其措施一是制造較大的晝夜溫差;二是采用減少通風換氣如前期日平均氣溫在15℃以下,晝夜溫差在10℃以上,則達到香菇子實體的最適溫度,此時可停止換氣3天。而后,白天保持室內溫度20℃以下,晚上打開門窗及活絡天窗,擴大晝夜溫差,其溫差必須在8℃以上。必要時連續進行數次,還可采取夜間12點以后掀開覆蓋薄膜,以拉大晝夜溫差和干濕的顯著落差,就可順利形成菇蕾。在塑料大棚內,白天棚內溫度可達20℃左右,晚上降至4~5℃,有時栽培塊稍有結冰。菌絲在這種較大溫差及較強散射光線刺激下,連續5~6天,就能大批形成原基,長成健壯的菇蕾。待菇蕾長到蠶豆大小時,把栽培塊搬回菇房,讓其長大,有條件的也可用暖氣催蕾,讓其出菇。
原基形成后,一般只有3~6天的生命力。每形成一次原基,就要消耗大量養分;多次原基發生如不能長成菇蕾,就會造成減產。所以有效地控制第一批菇蕾的形成是高產的關鍵。首先應控制好形成原基的條件和時間,掌握好翻轉栽培塊的“火候”。因正常情況下訂架上先是反面形成菇蕾,因此一定要等到大多數菇蕾長到黃豆大小時,才能把栽培塊反轉過來;也可揭去薄膜,用噴水保濕方法促進菇蕾長大。另一方法,在氣溫符合出菇要求的條件下,可采用提前翻塊,揭去覆蓋膜數天至菌塊表面干燥不粘手,再將薄膜蓋上,而后停止換氣,同時拉大晝夜溫差,也能使第一茬菇整齊出好,特別是在菌齡短時壓塊,采用此法反而可提前出菇。另外,因持續高溫或其他原因,造成壓塊30余天后,栽培塊反而遲遲不能形成菇蕾,可采取先翻塊,進行正常的通風換氣的管理,待氣溫下降后立即拉大溫差與干濕差進行刺激,也可出好菇。
香菇是低溫變溫結實性的菇類,應視品種控制好變溫時機。以7402為例,當壓塊經15~18天的培養后,菌塊表面轉色良好,此時改變條件控制菌絲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階段。其措施一是制造較大的晝夜溫差;二是采用減少通風換氣如前期日平均氣溫在15℃以下,晝夜溫差在10℃以上,則達到香菇子實體的最適溫度,此時可停止換氣3天。而后,白天保持室內溫度20℃以下,晚上打開門窗及活絡天窗,擴大晝夜溫差,其溫差必須在8℃以上。必要時連續進行數次,還可采取夜間12點以后掀開覆蓋薄膜,以拉大晝夜溫差和干濕的顯著落差,就可順利形成菇蕾。在塑料大棚內,白天棚內溫度可達20℃左右,晚上降至4~5℃,有時栽培塊稍有結冰。菌絲在這種較大溫差及較強散射光線刺激下,連續5~6天,就能大批形成原基,長成健壯的菇蕾。待菇蕾長到蠶豆大小時,把栽培塊搬回菇房,讓其長大,有條件的也可用暖氣催蕾,讓其出菇。
原基形成后,一般只有3~6天的生命力。每形成一次原基,就要消耗大量養分;多次原基發生如不能長成菇蕾,就會造成減產。所以有效地控制第一批菇蕾的形成是高產的關鍵。首先應控制好形成原基的條件和時間,掌握好翻轉栽培塊的“火候”。因正常情況下訂架上先是反面形成菇蕾,因此一定要等到大多數菇蕾長到黃豆大小時,才能把栽培塊反轉過來;也可揭去薄膜,用噴水保濕方法促進菇蕾長大。另一方法,在氣溫符合出菇要求的條件下,可采用提前翻塊,揭去覆蓋膜數天至菌塊表面干燥不粘手,再將薄膜蓋上,而后停止換氣,同時拉大晝夜溫差,也能使第一茬菇整齊出好,特別是在菌齡短時壓塊,采用此法反而可提前出菇。另外,因持續高溫或其他原因,造成壓塊30余天后,栽培塊反而遲遲不能形成菇蕾,可采取先翻塊,進行正常的通風換氣的管理,待氣溫下降后立即拉大溫差與干濕差進行刺激,也可出好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