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冬季觀花樹種―臘梅

   日期:2015-11-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86    
 生態習性  臘梅別名黃梅、黃梅花。臘梅科臘梅屬。落葉灌木,高3米左右,單葉對生,葉片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長7-15厘米,全緣,表面粗糙;兩性花,單生于一年生枝葉腋,花梗極短, 被黃色,帶蠟質,具芳香,12-3月開花。栽培變種有磬口臘梅;柴油心臘梅;狗繩臘梅。臘梅原產我國中部,性喜陽光,但亦略耐蔭,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輕壤土為宜。 繁殖與栽培 1.繁殖  臘梅繁殖常用播種、分株、壓條、嫁接等方法。播種多用于砧木的繁殖及新品種的選育。但近年來實生臘梅苗,也較多地直接用于園林栽植。6-7月間,臘梅瘦果外殼由綠轉黃、內部種子呈棕黑色時,即可采收。取出種子,陰干后貯藏,翌年3月下旬播種于苗床。1年生苗高達20厘米左右,培養年即能開花。近年多在夏天采種后即播,新種子出苗快,冬季要覆蓋防凍。播前種子需用濕水浸種催芽24小時。分株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進行,將臘梅掘出,拌去根上泥土,用利刀或枝剪分開成若干小株,每小株需有主枝1-2根,并將其留10厘米短截,然后栽種。到秋季,施1次薄肥,增減年即可開花。分株繁殖方法簡便,缺點是繁殖系數低。壓條可分普通壓條,堆土壓條和空壓條等,于5-6月梅雨季節,以礱糠灰作介質,進行空中壓條,并及時盆栽或地植,當年就能開花。嫁接是臘梅主要的繁殖方法,砧木用狗繩臘梅或品種較差的實生苗。方法有三:切接,宜于春季臘梅葉芽開始萌動時進行,暈早過晚均難以成活。最佳期僅1周左右,最高成活率可達80%-90%。靠接,春、夏、秋三季都可進行,以5-6月效果最好。腹接,選用根徑0.5-0.8厘米的1-2年生實生苗為砧木,在距地面3-5厘米處斜切一刀,深達木質部,然后將事先準備好的、具有2-3對芽的、半木質化1年生品種接穗,于基部兩側各削一刀,一長(2-3厘米)一短,將長的一面各內,插入砧木切口,對準形成層,縛以塑料帶。而后用10厘米乘以15厘米的長方形塑料薄膜,在接口處圍成筒狀,上下綁緊,20-25天傷口愈合,去除塑料薄膜筒,于接口上部1-2厘米處剪砧,新枝展葉后去除綁縛物。新梢每長5-7厘米摘心1次。9月停止施肥、灌水。當年可形成高50厘米、肯有4個分枝的帶花植株。 2.栽培  移植臘梅,宜在秋、冬落葉后至春季發芽前進行。移植時,大苗要帶土坨,小苗可不帶土球,但露根時間不可太長。種植深度與原地相同。土壤堿性太大時要用客土,或改良為中性土,臘梅應種在避風處,或加擋風的設施。要根據樹冠形狀進行修剪。臘梅有兩種樹冠形狀,即實生苗的叢生型及嫁接苗的單干型,前者分枝多開花多,通風透光差,有雜亂感,宜適當疏枝整形;后者開花少,通風透光好,姿態美觀,修剪時則需注意保持樹冠原有的特點。每年施肥一次,于花后進行。 可于10月后選花蕾飽滿的臘梅,帶土坨掘出起,植于盆中,放蔭棚下養護。等效于開化時,移入室內觀賞。臘梅病蟲害較少。 鑒賞  臘梅色姣香郁,乃寒中艷品。臘梅于寒月早春,傲霜斗寒,開花吐香,為冬季園景重要花木。園林中可植于茶室,飯館附近,也可群植于山坡、水旁,散點式栽植下橋頭、亭際均宜。與松、竹等常綠植物配置更可體現冬季景色。如與紅梅混植,則姣黃嫩紅,況相輝映。庭院中可栽植于建筑物入口,南向窗前,內庭之中。臘梅壽命可達百年,愈老愈奇,愈為珍貴。臘梅花經久不凋,花枝是切花的上等材料,春節期間,插于室內,可平添幾分春意。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