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以消毒為主綜合防治蠶病

   日期:2015-11-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3    
  目前除應用滅蠶蠅可有效地防治蠅蛆病,應用抗生素類藥物防治細菌病之外,其他蠶病只能立足于消毒預防。因此,只有實施以消毒為主的蠶病綜合防治策略,把蠶病防治技術與飼養管理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消滅病原體,切斷傳染途徑 

    1.做好蠶室及其周圍環境、儲桑室、蠶具的消毒工作。在認真清洗的基礎上,進行藥物消毒。要選用高效廣譜的消毒藥物,如蠶用消毒凈、消殺精、消特靈等。嚴格按照使用方法操作。不僅要重視養蠶前消毒,而且對蠶期中消毒和蠶期后回山消毒也不能忽視,把消毒工作貫穿于養蠶生產全過程。飼養中嚴格分批提青,隔離與淘汰弱小蠶和病蠶。采用新鮮石灰粉、滅僵靈等按規范進行蠶體蠶座消毒,減少蠶座內相互傳染的機會,控制病毒病、真菌病的危害。 

    2.處理好三大污染源:病蠶、蠶沙、舊蔟。發現病蠶立即拾出,投入消毒缸中,嚴禁用病蠶和發病蠶的蠶沙喂養家禽家畜,防止病原體擴散。蠶沙要及時制成堆肥充分發酵,利用生物熱殺滅病原;未經堆漚的蠶沙,不能直接施入桑田或農田,更不能在蠶室或桑田附近攤曬,防止病原體擴散傳播。已經損壞不能使用的方格蔟應立即燒毀,還可繼續使用的,經熏煙消毒后集中保存在室內。 

    3.建立健全防病衛生制度。給桑前、除沙后要洗手;桑葉筐和除沙筐嚴格分開并定期消毒;蠶室門口設淺石灰坑,坑內放新鮮石灰粉,進出蠶室需經石灰坑消毒;儲桑室經常沖洗消毒。 

    4.專室存放桑葉。采回的桑葉放在專用的儲桑室內,切忌將桑葉堆放在蠶室內,以防病原體污染桑葉。用蠶用消毒凈1000倍水溶液或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或漂粉精溶液)進行桑葉消毒。 

    二、加強飼養管理,提高家蠶體質 

    消毒工作雖然是目前養蠶生產中控制蠶病危害的有效手段,但即使經過充分消毒,也不可能將病原體完全消滅。因此,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環境條件,增強蠶體抗病力和抗逆力,就顯得極為重要。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養蠶布局,盡可能避開大田作物用藥高峰期;選用抗病力和抗逆力強的蠶品種;飼養中根據蠶的生理特性,創造適宜蠶生長發育的條件,盡可能保持蠶室適溫適濕,注意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蠶座干燥清潔;加強桑園肥培管理,提供適熟、新鮮、營養豐富、無污染的桑葉,做好眠起處理。在養蠶過程中,注意對癥使用蠶藥,如添食克蠶菌膠囊等抗生素類藥物防治細菌病,用滅蠶蠅防治蠅蛆病等。 

    三、正確選用蠶用藥劑 

    目前養蠶生產中使用的蠶用藥劑主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消毒藥劑,有甲醛制劑(如福爾馬林)和氯制劑(如蠶用消毒凈、消殺精、消特靈、滅僵靈等)。福爾馬林、蠶用消毒凈、消殺精等是高效廣譜消毒劑,可用于蠶室、蠶具和桑葉消毒,滅僵靈用于蠶體蠶座消毒。第二類是治療藥劑,抗生素類藥(如克蠶菌膠囊等)主要用于防治細菌病,滅蠶蠅用于防治蠅蛆病。第三類是生理調節藥劑,如蠶用蛻皮激素溶液等。各地蠶區選用蠶藥,要根據蠶藥的性能、當地蠶病發生情況、養蠶的技術水平、設備條件以及氣候等因素綜合考慮,以對癥、安全、藥效穩定、便于使用為原則。 

    家蠶病毒病及其防治 

    血液型膿病 

    家蠶血液型膿病的傳染途徑有食下感染和皮膚創傷感染兩種,養蠶生產中以食下感染為主。桑葉上的病毒被蠶食下以后,蠶就會得病。創傷感染多發生在壯蠶期,病毒從蠶皮膚傷口侵入蠶體引起發病。病毒不論是通過口腔還是傷口進入蠶體,起蠶或少食期感染的大都在當齡發病,當齡不感染的,在下齡初發病。潛伏期,小蠶一般3~4天,壯蠶5~7天。由于發病的時期不同,發病癥狀也有差異,常見的有不眠蠶、起節蠶、高節蠶、膿蠶、斑蠶等。但不管哪種癥狀,到發病后期都表現典型的共同癥狀:皮膚緊繃發亮,體色乳白,行動狂躁,皮膚易破并流出"膿汁"而死。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