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稻田養泥鰍的技術措施

   日期:2015-11-1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8    
  泥鰍是一種分布很廣的溫水性底層小型魚類,生命力強,對環境的適應性強,耐低氧和雜食性,便于飼養管理。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有相當高的營養及藥用價值,人們稱之為“水中人參”。稻田養殖泥鰍,成本低,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 

    1.稻田的選擇。用來養泥鰍的稻田應滿足如下條件:①日照充足,環境安靜,遠離廢水、污染源。②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堅固不漏水。③地勢低洼,泥土肥沃,質地松軟,常年能保持一定的水位。 

    2.稻田的改建。①加高加寬田埂,使田埂呈底寬50cm、頂寬40cm、高50cm的梯形。②在田埂上鋪上一層較厚的塑料薄膜或較密的尼龍網,做防逃設施。膜或網高出田埂20cm,埋入地下10cm。③稻田翻耕后,在距離田埂內側50cm處挖深30cm、寬50cm的環溝,再在田中開“井”字形魚溝,溝寬30cm、深25cm。④在進水口和出水口用鐵絲網或尼龍網做成防逃網,防止泥鰍逃出。 

    3.稻田的耕種。①種植的水稻應是矮稈、抗倒伏、抗病力強的品種。稻田每種5行水稻空1行。②播秧前重施底肥,每667平方米施發酵腐熟的畜禽糞便250kg,用來繁殖天然餌料,促進泥鰍生長。水稻插秧后至8月中旬,每隔15天追施雞、豬糞25kg。另外,根據稻、鰍生長情況還可適當補施速效化肥,以每667平方米施10kg尿素為宜。③水稻出現病害時,應選用高效低毒農藥防治。如樂果等,并按常規劑量使用,切忌加大用量。施藥前要保持田間水深在6~9cm。粉劑類農藥宜在早晨帶露水時施用,水劑類農藥宜在晴天露水干后噴施,要盡量噴灑在稻葉上,避免直接噴入水中。 

    4.種苗的放養。泥鰍苗種來源是收購野生種或引種。泥鰍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開始放養。苗種規格以體長4~8cm為好,平均每667平方米放苗60~80kg。 

    5.飼養管理。①苗種放養后,稻田水深保持在5cm以上。高溫季節,水深應保持在10cm以上。同時要保持田間水質清新,若發現泥鰍浮頭,應立即換水。②除施底肥和追肥外,還應投餌。前期按魚體重的1%~1.5%,中期按魚體重的3%,后期按魚體重的3%~5%。主要餌料為麥麩、米糠等。最好在夜晚投餌,一次投足。陰天和氣壓低的天氣應減少投餌量。 

    6.病害的防治。放養鰍苗前10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kg制成石灰乳全田遍灑消毒,養殖過程中每隔1個月用漂白粉1mg/kg遍灑1次。若泥鰍出現爛腮病、赤皮病、腸炎時,可每667平方米稻田用0.5kg煙蔸根放在稻田四角,用石頭壓住,浸泡在稻田水中,或用茶樹上的螞蟻窩1~2個,燒成灰拌精料投喂。若出現氣泡病時,立即加注新水后,每667平方米水面用食鹽4~6kg溶水后全池潑灑。 

    7.捕撈。泥鰍一般經過4個月的養殖,體長達到10cm,體重達到12g時,就可捕撈出售。捕撈時通常采用誘餌簍捕法,即在魚簍中放入泥鰍喜食的餌料,如炒香的麥麩、米糠、動物內臟、紅蚯蚓等,待大量泥鰍進入簍中時起簍即可。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