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養狐經濟效益就是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益。這與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建立適應規模的高質量狐群,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有直接關系。
一、降低飼養管理成本
1.降低飼料成本 飼料是養狐業中最大的支出項目,要制定合理的飼養標準,按標準配制日糧。在狐的繁殖期要合理地利用肉、蛋和奶類飼料,非繁殖期要適當用廉價的海雜魚、肉副產品,但不能為降低成本而忽略狐對營養的需要。
2.減少飼料浪費 飼料在采購、運輸、貯存、加工中,數量和質量上的損失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應特別注意。
3.降低間接支出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后勤管理人員。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杜絕惡性傳染病的發生,減少死亡,節約醫療費用等。
二、增加收入的措施
1.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在飼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狐的飼養數量越多,每只狐所均攤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越少。因此,要把提高生產水平、增加產品數量、提高產品質量作為增加收入的主要措施,這就要求養狐場始終把育種工作做為重點來抓。
2.多種經營,綜合利用 養狐場應飼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毛皮獸,以便合理利用飼料。如養狐場應同時養貉,這樣狐的剩食可用來喂貉,減少飼料浪費。另外,規模小一點的飼養場也應一養帶多養,多種經營,增加收入。
3.掌握市場信息,生產對路商品 養狐場的經營應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以效益為中心,以產品為龍頭,以種狐為基礎,以技術為后盾,加強經營管理,才能使效益不斷提高。
4.科學建場 (1)飼料條件。養狐場應建在飼料來源比較廣泛的地區,以保證飼料供應,如肉類加工廠附近。
(2)自然條件。養狐地區的地理緯度以不低于北緯30度為宜。場地除選在地勢高燥、通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點外,更重要的是有方便的水源和電源。距離公路不遠于500米,但要遠離村莊和其它養殖場,以便于防疫和飼料運輸。如自己不建冷庫,要離冷庫不太遠,以便貯存動物性飼料。
(3)技術條件。必須事先自己培養技術力量,或外聘技術人員來指導本場的技術工作。
(4)必備建筑。必須有籠舍、飼料加工室、獸醫室、皮張加工室、冷庫和干飼料倉庫等,要根據狐場規模大小,考慮房舍結構和建筑面積。
籠舍建筑因各地氣候條件、經濟條件不同,建材可以不盡一致,但必須具備養狐的狐棚、狐籠和小室。
狐棚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條件的場可用三角鐵、水泥墩、石棉瓦結構,也可用磚木結構。棚舍規格:棚脊高2.6~2.8米,前檐高1.5~2米,寬5~5.5米,作業道為1.2米。
各地養狐籠大小不一致,但長不應小于1米,寬不應小于70厘米,高80~90厘米即可,用14#鍍鋅電焊網,網眼1.5厘米×1.5厘米。籠要留有活動門(25厘米×30厘米),水盒要掛在籠網前側。
產箱要用木質板制作,長60~70厘米,寬不小于50厘米,高45~50厘米,要有活動的蓋,小室靠近過道一側,要留20×20厘米的小門,以便于清掃和消毒。小室不能用鐵板或水泥板制作。籠舍建筑要利于清掃、抓狐、飼養人員管理方便。
國內大型專業養狐場多采用木制小室,占地面積少,單位面積載狐量多,且方便管理。山東、河北地區多采用磚砌的窩室,有的是離開地面的,有的是牛地下式的。磚砌的窩室造價較低,隔音好,但不宜建得過大,以免占地太多。除種狐外,皮用狐亦應有小室,不提倡無小室飼養,否則不利于提高毛皮質量。
一、降低飼養管理成本
1.降低飼料成本 飼料是養狐業中最大的支出項目,要制定合理的飼養標準,按標準配制日糧。在狐的繁殖期要合理地利用肉、蛋和奶類飼料,非繁殖期要適當用廉價的海雜魚、肉副產品,但不能為降低成本而忽略狐對營養的需要。
2.減少飼料浪費 飼料在采購、運輸、貯存、加工中,數量和質量上的損失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應特別注意。
3.降低間接支出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后勤管理人員。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杜絕惡性傳染病的發生,減少死亡,節約醫療費用等。
二、增加收入的措施
1.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在飼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狐的飼養數量越多,每只狐所均攤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越少。因此,要把提高生產水平、增加產品數量、提高產品質量作為增加收入的主要措施,這就要求養狐場始終把育種工作做為重點來抓。
2.多種經營,綜合利用 養狐場應飼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毛皮獸,以便合理利用飼料。如養狐場應同時養貉,這樣狐的剩食可用來喂貉,減少飼料浪費。另外,規模小一點的飼養場也應一養帶多養,多種經營,增加收入。
3.掌握市場信息,生產對路商品 養狐場的經營應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以效益為中心,以產品為龍頭,以種狐為基礎,以技術為后盾,加強經營管理,才能使效益不斷提高。
4.科學建場 (1)飼料條件。養狐場應建在飼料來源比較廣泛的地區,以保證飼料供應,如肉類加工廠附近。
(2)自然條件。養狐地區的地理緯度以不低于北緯30度為宜。場地除選在地勢高燥、通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點外,更重要的是有方便的水源和電源。距離公路不遠于500米,但要遠離村莊和其它養殖場,以便于防疫和飼料運輸。如自己不建冷庫,要離冷庫不太遠,以便貯存動物性飼料。
(3)技術條件。必須事先自己培養技術力量,或外聘技術人員來指導本場的技術工作。
(4)必備建筑。必須有籠舍、飼料加工室、獸醫室、皮張加工室、冷庫和干飼料倉庫等,要根據狐場規模大小,考慮房舍結構和建筑面積。
籠舍建筑因各地氣候條件、經濟條件不同,建材可以不盡一致,但必須具備養狐的狐棚、狐籠和小室。
狐棚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條件的場可用三角鐵、水泥墩、石棉瓦結構,也可用磚木結構。棚舍規格:棚脊高2.6~2.8米,前檐高1.5~2米,寬5~5.5米,作業道為1.2米。
各地養狐籠大小不一致,但長不應小于1米,寬不應小于70厘米,高80~90厘米即可,用14#鍍鋅電焊網,網眼1.5厘米×1.5厘米。籠要留有活動門(25厘米×30厘米),水盒要掛在籠網前側。
產箱要用木質板制作,長60~70厘米,寬不小于50厘米,高45~50厘米,要有活動的蓋,小室靠近過道一側,要留20×20厘米的小門,以便于清掃和消毒。小室不能用鐵板或水泥板制作。籠舍建筑要利于清掃、抓狐、飼養人員管理方便。
國內大型專業養狐場多采用木制小室,占地面積少,單位面積載狐量多,且方便管理。山東、河北地區多采用磚砌的窩室,有的是離開地面的,有的是牛地下式的。磚砌的窩室造價較低,隔音好,但不宜建得過大,以免占地太多。除種狐外,皮用狐亦應有小室,不提倡無小室飼養,否則不利于提高毛皮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