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兵直222團位于天山北部偏東,北靠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邊緣,晝夜溫差較大,全年積溫在3300~3600℃,有利于水稻的栽培,2001年我團開始在鹽堿較重的土地種植水稻,現水稻面積近667公頃。
一、水稻移栽技術
1.精細整地
通過耕、耙等耕作措施,形成一個深厚、平整的耕作層,結合曬田、灌溉、施肥等,為水稻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2.土壤肥力
我團5年來均在新開墾的荒地種植水稻,土壤的肥力低,總鹽為0.88%,有機質在0.85%左右,堿解氮46毫克/千克,速效磷11.5毫克/千克,速效鉀190毫克/千克,pH值在8~9之間。
3.施足基肥
基肥應掌握“底面結合,遲速兼備”的原則。底肥以遲效肥為主,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苗期追肥以速效肥為主,每667平方米施用二銨20~25千克、過磷酸鈣10~15千克、硫酸鉀7千克。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包括基本苗數、行株距及每叢插秧本數。密植必須根據品種的生育期限、分蘗力、株型與穗型、土壤肥力、前茬作物、栽培水平等因素來確定。
高產田塊實行合理密植,主要采用增叢、減本的方法。一般常規早稻和連作晚稻667平方米插2.5~3.5萬叢,每叢4~5本,12~14萬基本苗;常規單季晚稻667平方米插2~2.5萬叢,每叢3~4本,6~8萬基本苗;單季雜交稻667平方米插1.5~2萬叢,每叢2~3本,基本苗可降至4~5萬。
根據我團的水稻田肥力,常規行株距以20×15厘米或25×10厘米為宜,每穴插4~6株,667平方米基本苗8~10萬株,最高總莖數35萬/667平方米,收獲穗數28~30萬/667平方米,每穗實粒數110~120粒,千粒重19克,667平方米實際產量最高可達550~600千克。
①移栽時期 適時早栽,有利于秧苗返青和生長發育,能獲得早熟、高產,還為后季作物創造有利的茬口。水稻應以日平均溫度穩定在19℃以上為適時早栽的標準,我團一般在5月5~15日開始移栽。
②移栽質量 移栽質量應掌握“淺、直、勻、牢”標準。“淺”是促進秧苗早發快長的重要措施;“勻”是指行株距及每叢苗數要均勻;“牢”是指不浮秧、不倒苗;并做到隨拔隨插,不插隔夜秧。
二、返青分蘗期管理
從移栽至幼穗分化開始稱為返青分蘗期,這一時期的目標是促進早發,搭好豐產架子,為足穗、大穗奠定基礎。
1.深水返青,淺水分蘗,早施分蘗肥
移栽后宜適當增加灌水深度,有利于秧苗返青活顆。返青后,實行淺水灌溉。每次灌水后,待其自然落干后再灌。淺灌可提高水溫和土溫,增加土壤氧氣和有效養分,有利于分蘗早生快發形成強大根系。水稻有效分蘗期較短,返青肥一般應在栽移后7~10天施用。返青肥用量一般約占總施肥量的20%~30%,每667平方米施尿素8~10千克、硫酸鋅0.5千克。分蘗肥在返青10天后667平方米施尿素10~12千克,一般在6月15日左右。
2.防治病蟲害
分蘗期易發生稻薊馬、稻飛虱、葉蟬、稻縱卷葉螟及螟蟲等危害,須及時防治。若紋枯病較重時,可加5%井岡霉素100~125毫升兼治。
三、拔節長穗期管理
從幼穗分化開始至抽穗為拔節長穗期,此期主攻目標是保蘗增穗,促壯稈,攻大穗,防徒長和倒伏。
1.適時擱田
擱田又稱曬田或烤田,具有促根、壯稈、控蘗、減輕病害等作用。生產上應遵循“看苗情定先后,看田腳定輕重,看天氣定時間”的原則。做到“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所謂“苗”是指當每667平方米總莖蘗數達到預定有效穗數的1~1.2倍。“時”是指已進入蘗未期至細穗分化初期。若“苗”和“時”兩者之一達到上述標準就應開始擱田。田腳爛、肥水足、苗勢旺及排水不便的可提前擱,擱重些,反之可推遲擱,擱輕些;陰雨天多,擱田時間長些,反之短些。擱田宜多次輕擱,擱至“腳不陷田,土不發白,稻葉挺駕,葉色轉淡,白根露面。”
2.巧施穗肥
穗肥可分為促花肥和保花肥兩種。促花肥可在幼穗分化開始時施用,以增加枝梗數和穎花數,增大穗型。保花肥一般在出穗前15~20天施用,減少穎花退化。一般連作早、晚稻可不施促花肥。單季晚稻促花肥和保花肥的用量約占總施肥量的40%左右。
3.足水養胎,淺水抽穗
幼穗分化期間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時期,尤其是減數分裂期,對水分反應最為敏感。一般應在擱田后及時灌淺水“養胎”。若遇到17℃以下低溫或35℃以上高溫,要采取短時間灌深護苗,以水調溫,避免受害。抽穗前排水輕擱2~3天,以改善土壤環境,增強根系后期活力,促使葉色褪淡,抽穗整齊。
4.病蟲害防治
從抽穗到成熟是水稻的抽穗結實期,生產上稱后期,這一時期的栽培目標是養根保葉,增粒增重,防止早衰。
5.淺水勤灌溉
抽穗揚花期應保持田間水層。為了保護根系活力,灌漿期宜干干濕濕,以濕為主。成熟期不宜斷水過早。以免莖葉早枯,影響粒重和米質。收獲前3~5天斷水,以促進成熟,便于收割。
6.施好粒肥
齊穗期追肥能延長葉片的功能期,維持根系活力。一般可掌握在抽穗前后,對葉色偏黃、劍葉較短小的田塊,每667平方米酌施尿素2~2.5千克,也可用 0.2%磷酸二氫鉀噴施葉面作根外追肥。但抽穗后葉色較深的可不施粒肥,以防貪青遲熟。
7.雜草防除
我團種植水稻的土地鹽堿較重,排水頻繁,鹽堿水全部流進排堿渠,實行淺水輪灌時,雜草容易滋生,水稻移栽后3~5天,封閉化除1遍,把雜草消滅在萌芽時期,當雜草發生,使用稻杰防除,即方便,效果又好。
8.適時收獲
收割過早,青谷多,出米率低;收割過遲,易造成損失。90%的谷粒呈金黃色時為收獲適期。
一、水稻移栽技術
1.精細整地
通過耕、耙等耕作措施,形成一個深厚、平整的耕作層,結合曬田、灌溉、施肥等,為水稻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2.土壤肥力
我團5年來均在新開墾的荒地種植水稻,土壤的肥力低,總鹽為0.88%,有機質在0.85%左右,堿解氮46毫克/千克,速效磷11.5毫克/千克,速效鉀190毫克/千克,pH值在8~9之間。
3.施足基肥
基肥應掌握“底面結合,遲速兼備”的原則。底肥以遲效肥為主,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苗期追肥以速效肥為主,每667平方米施用二銨20~25千克、過磷酸鈣10~15千克、硫酸鉀7千克。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包括基本苗數、行株距及每叢插秧本數。密植必須根據品種的生育期限、分蘗力、株型與穗型、土壤肥力、前茬作物、栽培水平等因素來確定。
高產田塊實行合理密植,主要采用增叢、減本的方法。一般常規早稻和連作晚稻667平方米插2.5~3.5萬叢,每叢4~5本,12~14萬基本苗;常規單季晚稻667平方米插2~2.5萬叢,每叢3~4本,6~8萬基本苗;單季雜交稻667平方米插1.5~2萬叢,每叢2~3本,基本苗可降至4~5萬。
根據我團的水稻田肥力,常規行株距以20×15厘米或25×10厘米為宜,每穴插4~6株,667平方米基本苗8~10萬株,最高總莖數35萬/667平方米,收獲穗數28~30萬/667平方米,每穗實粒數110~120粒,千粒重19克,667平方米實際產量最高可達550~600千克。
①移栽時期 適時早栽,有利于秧苗返青和生長發育,能獲得早熟、高產,還為后季作物創造有利的茬口。水稻應以日平均溫度穩定在19℃以上為適時早栽的標準,我團一般在5月5~15日開始移栽。
②移栽質量 移栽質量應掌握“淺、直、勻、牢”標準。“淺”是促進秧苗早發快長的重要措施;“勻”是指行株距及每叢苗數要均勻;“牢”是指不浮秧、不倒苗;并做到隨拔隨插,不插隔夜秧。
二、返青分蘗期管理
從移栽至幼穗分化開始稱為返青分蘗期,這一時期的目標是促進早發,搭好豐產架子,為足穗、大穗奠定基礎。
1.深水返青,淺水分蘗,早施分蘗肥
移栽后宜適當增加灌水深度,有利于秧苗返青活顆。返青后,實行淺水灌溉。每次灌水后,待其自然落干后再灌。淺灌可提高水溫和土溫,增加土壤氧氣和有效養分,有利于分蘗早生快發形成強大根系。水稻有效分蘗期較短,返青肥一般應在栽移后7~10天施用。返青肥用量一般約占總施肥量的20%~30%,每667平方米施尿素8~10千克、硫酸鋅0.5千克。分蘗肥在返青10天后667平方米施尿素10~12千克,一般在6月15日左右。
2.防治病蟲害
分蘗期易發生稻薊馬、稻飛虱、葉蟬、稻縱卷葉螟及螟蟲等危害,須及時防治。若紋枯病較重時,可加5%井岡霉素100~125毫升兼治。
三、拔節長穗期管理
從幼穗分化開始至抽穗為拔節長穗期,此期主攻目標是保蘗增穗,促壯稈,攻大穗,防徒長和倒伏。
1.適時擱田
擱田又稱曬田或烤田,具有促根、壯稈、控蘗、減輕病害等作用。生產上應遵循“看苗情定先后,看田腳定輕重,看天氣定時間”的原則。做到“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所謂“苗”是指當每667平方米總莖蘗數達到預定有效穗數的1~1.2倍。“時”是指已進入蘗未期至細穗分化初期。若“苗”和“時”兩者之一達到上述標準就應開始擱田。田腳爛、肥水足、苗勢旺及排水不便的可提前擱,擱重些,反之可推遲擱,擱輕些;陰雨天多,擱田時間長些,反之短些。擱田宜多次輕擱,擱至“腳不陷田,土不發白,稻葉挺駕,葉色轉淡,白根露面。”
2.巧施穗肥
穗肥可分為促花肥和保花肥兩種。促花肥可在幼穗分化開始時施用,以增加枝梗數和穎花數,增大穗型。保花肥一般在出穗前15~20天施用,減少穎花退化。一般連作早、晚稻可不施促花肥。單季晚稻促花肥和保花肥的用量約占總施肥量的40%左右。
3.足水養胎,淺水抽穗
幼穗分化期間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時期,尤其是減數分裂期,對水分反應最為敏感。一般應在擱田后及時灌淺水“養胎”。若遇到17℃以下低溫或35℃以上高溫,要采取短時間灌深護苗,以水調溫,避免受害。抽穗前排水輕擱2~3天,以改善土壤環境,增強根系后期活力,促使葉色褪淡,抽穗整齊。
4.病蟲害防治
從抽穗到成熟是水稻的抽穗結實期,生產上稱后期,這一時期的栽培目標是養根保葉,增粒增重,防止早衰。
5.淺水勤灌溉
抽穗揚花期應保持田間水層。為了保護根系活力,灌漿期宜干干濕濕,以濕為主。成熟期不宜斷水過早。以免莖葉早枯,影響粒重和米質。收獲前3~5天斷水,以促進成熟,便于收割。
6.施好粒肥
齊穗期追肥能延長葉片的功能期,維持根系活力。一般可掌握在抽穗前后,對葉色偏黃、劍葉較短小的田塊,每667平方米酌施尿素2~2.5千克,也可用 0.2%磷酸二氫鉀噴施葉面作根外追肥。但抽穗后葉色較深的可不施粒肥,以防貪青遲熟。
7.雜草防除
我團種植水稻的土地鹽堿較重,排水頻繁,鹽堿水全部流進排堿渠,實行淺水輪灌時,雜草容易滋生,水稻移栽后3~5天,封閉化除1遍,把雜草消滅在萌芽時期,當雜草發生,使用稻杰防除,即方便,效果又好。
8.適時收獲
收割過早,青谷多,出米率低;收割過遲,易造成損失。90%的谷粒呈金黃色時為收獲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