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疆玉米育種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加上新品種的采用、生產條件及栽培技術的改進,玉米的總產及單產均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單產水平一直處于全國首位。
一、新疆玉米育種及應用
1.新疆玉米育種現狀
①玉米育種發展迅速,成就顯著 新疆玉米育種工作起步較晚,近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玉米需求的擴大,玉米育種發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果,審(認)定了一大批優良玉米新品種。2003年度自治區審(認)定通過的玉米新品種:新玉15號,新玉16號,新玉17號,新飼玉5號。2004年度自治區審(認)定通過的玉米新品種:新玉20號、新玉21號、新玉23號、新玉24號、新飼玉6號、新飼玉8號、新飼玉9號等。2005年度自治區審(認)定通過的玉米新品種:新玉31號,新玉32號,新玉33號、新糯玉6號等。新飼玉、新特玉(包括新糯玉、新甜玉)系列品種填補了新疆在青貯飼料玉米、特種玉米育種上的空白,滿足了生產的需要,對新疆玉米產量提升、種植格局轉變及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種質基礎。
②玉米育種機構發展迅速,競爭日益激烈 以前,新疆玉米育種單位僅限于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所及兵團農科所等國有科研院所中,投入人力、資金有限,育種進展較慢。近年,疆內外大量專營或兼營玉米育種及生產的民營企業開始加入新疆玉米育種領域,在玉米育種上的投入不斷增加,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2.新疆玉米品種應用現狀
①種子質量不斷提高,單產穩定增加 近年新疆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公頃左右,據2004年統計,當年新疆玉米播種面積達到51.8萬公頃,總產量362萬噸,單產6979千克/公頃,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120千克/公頃。新疆玉米單產高一方面是因為新疆優越的自然光熱資源及栽培技術的改進,另一原因就是良種在生產中的應用,根據玉米種子抽檢情況來看,玉米種子達標率逐年提高,單產仍有很大增長潛力。
②種植結構發生轉變,品種布局漸趨合理 近年來,新疆玉米種植結構發生了很大轉變,改變了以往全疆大部分地區均以普通玉米為主的種植格局。畜牧業發展區的青貯玉米、糧飼兼用玉米及飼草玉米種植面積開始增加,玉米高產地區的總產和單產穩定增加,玉米制種基地面積不斷擴大,各大城市周邊地區的甜玉米、糯玉米種植面積有所增加,表明新疆玉米種植布局漸趨合理。
二、新疆玉米育種中存在的問題
1.種質基礎狹窄
育種工作發展到一定水平后,種質的遺傳基礎狹窄就成為進一步提高的瓶頸。目前,我國玉米育種種質主要集中在Reid、唐四平頭、旅大紅骨和Lancaster等少數骨干系,客觀上造成育種種質資源狹窄。雖然近年新疆在玉米育種上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在種質創新方面進展緩慢。隨著商業化育種的深入發展,育種單位間的材料交換幾乎停滯,這就使得本來已經狹窄的種質基礎更難擴展。
2.抗旱、耐鹽玉米新品種育種進展緩慢
新疆是我國主要的干旱地區之一,幾乎所有的耕地都依賴于灌溉,土壤的沙化、鹽漬化嚴重,而玉米生育期內需水量較大,對鹽堿也很敏感,干旱、鹽堿已成為制約新疆玉米擴大面積、提高產量的重要因素。近年節水、增水措施的使用部分緩解了新疆農業用水的壓力,但從長遠來看,培育抗旱、耐鹽的玉米新品種才是解決干旱、鹽堿威脅的根本途徑。
3.青貯飼料玉米應用不足
新疆是我國主要牧區之一,但目前畜牧業整體水平不高,遠低于國外畜牧業發達國家,與國內許多省、自治區相比也有一定差異,這與新疆作為全國重要牧區是不相稱的。新疆冬季漫長,在此期間家畜優質飼草供應嚴重不足是制約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原因。青貯玉米具有易吸收、高效價、高產量的特點,大力推廣青貯玉米對發展新疆畜牧業、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近年,新疆青貯飼料玉米的種植面積有所增加,僅占玉米總面積的8%左右,產量遠不能滿足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三、對新疆玉米育種的建議
1.擴大玉米種質資源
針對新疆玉米育種種質資源狹窄的問題,建議對已有優良種質潛力進行充分發掘,進一步改良;結合新疆本地生態條件,利用回交改良、群體改良、二環系選育等方法選育抗旱、耐鹽的自交系,以滿足新疆本地玉米育種需求;同時,積極從疆外、國外引進與已有種質血緣關系較遠的玉米自交系,擴大種質資源,配置更多的雜交優勢組合。
2.新疆玉米品種選育方向
針對新疆玉米生產中優質專用玉米品種類型單一、品種抗逆性普遍不好的問題,今后新疆玉米育種應向以下3個方向發展:首先是高產;二是優質特用;三是抗逆。
3.將生物技術應用于新疆玉米育種
利用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方法相結合的手段進行玉米新品種選育,將在優質特用玉米及抗旱、耐鹽玉米育種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生物技術也將在玉米雜交優勢群劃分、品種產權保護、種質純度檢測等方面顯示出巨大優勢,促進新疆玉米產業快速發展。
一、新疆玉米育種及應用
1.新疆玉米育種現狀
①玉米育種發展迅速,成就顯著 新疆玉米育種工作起步較晚,近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玉米需求的擴大,玉米育種發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果,審(認)定了一大批優良玉米新品種。2003年度自治區審(認)定通過的玉米新品種:新玉15號,新玉16號,新玉17號,新飼玉5號。2004年度自治區審(認)定通過的玉米新品種:新玉20號、新玉21號、新玉23號、新玉24號、新飼玉6號、新飼玉8號、新飼玉9號等。2005年度自治區審(認)定通過的玉米新品種:新玉31號,新玉32號,新玉33號、新糯玉6號等。新飼玉、新特玉(包括新糯玉、新甜玉)系列品種填補了新疆在青貯飼料玉米、特種玉米育種上的空白,滿足了生產的需要,對新疆玉米產量提升、種植格局轉變及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種質基礎。
②玉米育種機構發展迅速,競爭日益激烈 以前,新疆玉米育種單位僅限于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所及兵團農科所等國有科研院所中,投入人力、資金有限,育種進展較慢。近年,疆內外大量專營或兼營玉米育種及生產的民營企業開始加入新疆玉米育種領域,在玉米育種上的投入不斷增加,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2.新疆玉米品種應用現狀
①種子質量不斷提高,單產穩定增加 近年新疆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公頃左右,據2004年統計,當年新疆玉米播種面積達到51.8萬公頃,總產量362萬噸,單產6979千克/公頃,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120千克/公頃。新疆玉米單產高一方面是因為新疆優越的自然光熱資源及栽培技術的改進,另一原因就是良種在生產中的應用,根據玉米種子抽檢情況來看,玉米種子達標率逐年提高,單產仍有很大增長潛力。
②種植結構發生轉變,品種布局漸趨合理 近年來,新疆玉米種植結構發生了很大轉變,改變了以往全疆大部分地區均以普通玉米為主的種植格局。畜牧業發展區的青貯玉米、糧飼兼用玉米及飼草玉米種植面積開始增加,玉米高產地區的總產和單產穩定增加,玉米制種基地面積不斷擴大,各大城市周邊地區的甜玉米、糯玉米種植面積有所增加,表明新疆玉米種植布局漸趨合理。
二、新疆玉米育種中存在的問題
1.種質基礎狹窄
育種工作發展到一定水平后,種質的遺傳基礎狹窄就成為進一步提高的瓶頸。目前,我國玉米育種種質主要集中在Reid、唐四平頭、旅大紅骨和Lancaster等少數骨干系,客觀上造成育種種質資源狹窄。雖然近年新疆在玉米育種上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在種質創新方面進展緩慢。隨著商業化育種的深入發展,育種單位間的材料交換幾乎停滯,這就使得本來已經狹窄的種質基礎更難擴展。
2.抗旱、耐鹽玉米新品種育種進展緩慢
新疆是我國主要的干旱地區之一,幾乎所有的耕地都依賴于灌溉,土壤的沙化、鹽漬化嚴重,而玉米生育期內需水量較大,對鹽堿也很敏感,干旱、鹽堿已成為制約新疆玉米擴大面積、提高產量的重要因素。近年節水、增水措施的使用部分緩解了新疆農業用水的壓力,但從長遠來看,培育抗旱、耐鹽的玉米新品種才是解決干旱、鹽堿威脅的根本途徑。
3.青貯飼料玉米應用不足
新疆是我國主要牧區之一,但目前畜牧業整體水平不高,遠低于國外畜牧業發達國家,與國內許多省、自治區相比也有一定差異,這與新疆作為全國重要牧區是不相稱的。新疆冬季漫長,在此期間家畜優質飼草供應嚴重不足是制約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原因。青貯玉米具有易吸收、高效價、高產量的特點,大力推廣青貯玉米對發展新疆畜牧業、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近年,新疆青貯飼料玉米的種植面積有所增加,僅占玉米總面積的8%左右,產量遠不能滿足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三、對新疆玉米育種的建議
1.擴大玉米種質資源
針對新疆玉米育種種質資源狹窄的問題,建議對已有優良種質潛力進行充分發掘,進一步改良;結合新疆本地生態條件,利用回交改良、群體改良、二環系選育等方法選育抗旱、耐鹽的自交系,以滿足新疆本地玉米育種需求;同時,積極從疆外、國外引進與已有種質血緣關系較遠的玉米自交系,擴大種質資源,配置更多的雜交優勢組合。
2.新疆玉米品種選育方向
針對新疆玉米生產中優質專用玉米品種類型單一、品種抗逆性普遍不好的問題,今后新疆玉米育種應向以下3個方向發展:首先是高產;二是優質特用;三是抗逆。
3.將生物技術應用于新疆玉米育種
利用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方法相結合的手段進行玉米新品種選育,將在優質特用玉米及抗旱、耐鹽玉米育種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生物技術也將在玉米雜交優勢群劃分、品種產權保護、種質純度檢測等方面顯示出巨大優勢,促進新疆玉米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