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優質高產雜交糯玉米新品種-渝糯13號選育及栽培要

   日期:2015-11-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3    
 渝糯13號是重慶市農科所春種冬繁,歷時6年試驗研究選育的中早熟、中稈、半緊湊、大穗型雜交糯玉米新品種。該品種以自選糯玉米自交系B6947為母本,自選糯玉米自交系S181為父本雜交組配而成,具有品質優、產量高、適應性廣等特點。渝糯13號不僅食用品質優于渝糯7號,而且其鮮穗產量同比提高20%以上,使糯玉米育種又上一個新臺階。 

    1 選育經過 

    1.1 親本選育 母本B6947:來源于(698-3×Sl47)F1×S147,用系譜法自交純化選育而成。S147為我所選育的優良糯玉米白交系;698-3則為四川省農科院育成的普通玉米優良自交系。B6947為中早熟,植株較矮,株型半緊湊,葉色深綠,抗病力較強,籽粒糯質型,配合力高。父本S181:為我所選育的優良糯玉米自交系,其來源于“農大60×萬糯”,用系譜法自交純化選育而成。使用S181已成功組配渝糯7號、渝糯8號等5個糯玉米優良品種。 

    1.2 組合選育 2002年,以B6947為母本,以S181為父本組配雜交組合。該組合(代號為渝糯309)2003年參加品比試驗。2004年參加重慶市糯玉米區域試驗。2005年續試,同時參加生產試驗和國家鮮食糯玉米西南組區試;同年重慶市品審會玉米專業委員會的初審,并命名為渝糯13號。 

    2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本所品比試驗,平均畝產鮮穗 1015kg,比對照渝糯7號(以下同)增13.9%,糯性強,皮薄,細膩,化渣,食用品質優。2004、2005年秋季品比試驗,平均畝產鮮穗601.8~683.1kg,比對照增18.24% 22.64%。2004~2005年參加重慶市糯玉米區試,畝產鮮穗773.9~805.3kg,平均789.6kg,比對照增19.92%~21.90%,平均20.89%,熟期與對照相當。2005年參國國家鮮食糯玉米西南組區試,畝產鮮穗853.7kg,比對照增8.12%。2005年參加重慶市糯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穗798.2kg,比對照渝糯7號增20.11%,熟期僅比對照晚1天。 

    3 品質性狀 

    3.1 食用品質 果穗大小均勻,滿尖,籽粒乳白色,排列整齊,一致,飽滿、柔嫩,外觀性狀好。蒸煮后糯性強,皮薄,細膩,化渣,粘軟香甜,口感好,食味品質優良。經市種子站組織有關專家品嘗鑒定,食用品質平均88.9分,優于對照渝糯7號。 

    3.2 營養品質 經農業部農技中心品種管理處指定單位(綿陽市農科所)測定,淀粉含量66.20%;支鏈淀粉含量100%,達國家糯玉米一級標準。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渝糯13號干籽粒容重741g/L,含蛋白質11.02%,賴氨酸0.40%,脂肪5.82%,淀粉68.83%,其中支鏈淀粉達95.37%,達國家糯玉米標準(NY/T524-2002),也達國家優質蛋白玉米標準(NY/T520-2002)。 

    4 特征特性 

    渝糯13號屬中早熟類型。重慶地區春播,出苗至鮮穗采收94天,與渝糯7號基本相當。苗期長勢強,第一葉鞘紫色,第一葉尖為圓型。株型半緊湊,全株總葉片數20片,葉片中寬,葉鞘缺乏花青苷。雌穗以上葉片與主莖夾角平均45°,輕度下披。株高235cm,穗位高109cm。雄穗最低位側枝以上主軸長28.9cm,最高位側枝以上主軸長21.3cm,一級側枝數13.2個,與主軸夾角中等,呈直線型姿態。雄穗小穗排列適中,穎片綠色,穎片基部綠色,花藥黃色。雌穗花絲呈淺綠色。果穗長16~18cm,穗粗4.8cm,穗行數16.4行,行粒數31~35粒,穗軸白色,果穗苞葉花青苷顏色無。籽粒糯質,乳白色,排列整齊;蒸煮后糯性強,皮薄、細膩、清香。 

    5 抗病性鑒定 

    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鑒定,渝糯13號抗紋枯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絲黑穗病、莖腐病,感玉米螟,抗病性優于渝糯7號。 

    6 栽培技術要點 

    渝糯13號在重慶平壩、淺丘及類似地區都能穩產高產,適宜范圍較廣。其栽培要點是: 

    隔離種植:可采用時間隔離、空間隔離或屏障隔離的方法,與普通玉米或其它玉米隔離種植,防止串粉影響品質。 

    適時播種、育苗移栽:春播、秋播均可。春播時,當氣溫穩定12℃以上即可,秋播最遲須保證鮮穗采收期氣溫在18℃以上。重慶春播以3月初為宜,保護地栽培可提早播種;采用蓋膜育苗,培育壯苗,葉齡二葉一心時移栽,不栽老苗,做到苗齊、苗全、苗壯。 

    種植密度:畝植3200~4000株為宜。 

    合理施肥:有機肥與無機肥搭配施用,磷、鉀肥基施,氮肥30%作底肥,70%在拔節孕穗期追施。 

    適時采收:鮮穗采收應在吐絲后22~25天進行,過早或過遲都難保證食用品質、商品品質。 

    7 制種技術要點 

    制種一般畝產150~200kg。制種采用一般雜交玉米制種技術。播期調節:父本分兩期播種,第一期播40%,隔3~5天后播其余60%,母本與第一期父本同播。父母本行比1∶5或1∶6。種植密度:母本畝植4000~4200株,父本畝植4000株。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