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怎樣提高鷓鴣育雛成活率

   日期:2015-11-0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0    
    鷓鴣是近年來新興的特禽養殖項目,有關鷓鴣養殖的知識較少。為使養殖者少走彎路,現將我幾年來的養殖經驗介紹給大家。 

    養鷓鴣首先要做好消毒工作。進雛前要把室內打掃干凈,育雛籠及水槽、食槽、糞板全部放進室內,然后把門窗關閉好,每立方米用高錳酸鉀20克、甲醛40毫升熏蒸消毒24小時,然后打開門窗放出氣味后,再用百毒殺噴霧消毒2次。 

    溫度是影響鷓鴣育雛成活率最關鍵的因素。進雛前2天可點燃室內爐火,把溫度調試好,爐火必須安上煙囪,并要嚴密,以防中毒。一周內溫度保持在34~35℃,溫度過高會中暑死亡,過低雛鴣易拉稀,互相擠壓死亡。溫度要求每周下降1~2℃,當然要根據天氣,夏天降溫快點,冬天降溫慢點。室內溫度計水銀頭要吊在與雛鴣的頭部高度相差不多。濕度1周內要在60%~70%,1周后在50%~60%,濕度過高雛鴣易得球蟲病,過低易得呼吸道病。 

    雛鴣要在出殼24小時內先開水,將開水晾到36℃左右,用電解多維1克對水1公斤,連續飲3天,但不要一出殼就飲水。開水后即可開食,第一天用全價料拌熟雞蛋開食,100只雛鴣加2~3枚熟雞蛋,將飼料用少量水拌成潮濕狀用手將顆粒搓細,少量的散在紙上,讓雛鴣自由采食,頭3天以不斷料為好,3天后改用食槽,因室內溫度高、濕度大,防止飼料被霉菌污染,飼喂時要少給勤添。 

    在育雛期一般密度都較大,必須有足夠的新鮮空氣才能使雛鴣健康生長,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才能通風換氣,增加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氣體,有條件的可安換氣扇。為使育雛室內氣味小,每天要清糞兩次。密度過大,限制活動場地相互打斗,易發生疾病;密度過小,浪費場地提高成本,一般10日內每平方米80只,11~30日為每平方米50只。 

    鷓鴣為季節性禽類,光照直接影響到生長發育、食欲、疾病的產生。雛鴣出殼后2周內為24小時光照,以后為每天16小時光照,強度為每平方米3瓦,光照太強會引起啄趾、啄肛。在20日后可斷喙,用剪刀即可,只剪上喙,不剪下喙。 

    雛鴣出殼后2~6天用恩諾沙星(0.25%)飲水,防止白痢;8日齡用新城疫Ⅱ系疫苗點眼,2~3周用青霉素2000萬單位/只拌料,抑菌和預防球蟲的發生。3周后用氟哌酸或恩諾沙星飲水,預防沙門氏桿菌。在育雛期間每周噴霧消毒2次,有疫情時可每天消毒1次。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