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烏龜養殖現狀及對策

   日期:2015-11-0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09    
    (一)、混養池塘的建設  

    池塘選擇和改造。魚鱉混養應選擇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質良好、天然餌料來源較廣、環境比較安靜、不受機械噪音和人群畜禽活動干擾的池塘。要求池塘面積5~15畝,水深2米以上,池底保持25厘米左右的松軟土層,便于鱉在其中棲息和越冬。池塘坡度以1∶2~3為宜,以利于鱉爬上斜坡休息。建設好進排水設施。池塘在放養15~20天前每畝用生石灰150~200公斤加水遍灑全池消毒,池塘注水后適量施肥,并移養鮮活螺螄每畝100~200公斤,以便在池中繁生小螺螄供鱉攝食。  

    防逃設施建設。在池塘四周建防逃墻,即沿池塘四周的池埂上用磚砌墻,墻基入土20~30厘米,墻高40厘米左右,墻頂出檐,出檐的寬度以向池內伸出10~15厘米為宜。此外,還可用鈣塑板、水泥板、加強塑料薄膜等材料建成入土20~30厘米,高出地面40厘米的內傾式防逃墻。進、排水口要建立牢固的防逃網柵。  

    食、曬臺設置。在魚鱉混養池塘中,可采用竹木制成的馬鞍形浮動食臺兼作曬臺,該食臺的兩端各用一塊中間凹兩邊高弧度約45度的弓形木板,用木條將兩塊木板連接固定成長2米、寬1~1.2米的框架,弧的部分用寬12~15厘米的竹片按間隔2~3厘米釘成弓形曬臺,中間凹的部分也用竹片不留間隔釘成食臺,用泡沫塑料使其浮在水面。馬鞍形食臺的數量依據池塘面積和鱉的放養量而定,按照本項目技術水平,每10畝水面可以放置5~10個。  

    (二)苗種放養 
  
    魚種放養。實行池塘魚鱉混養的指導思想,是運用生態學原理,在不影響池塘魚產量的前提下進行魚鱉混養,以鱉充實池塘空缺生態位,來提高池塘漁業經濟效益。因此,魚種的放養與常規的池塘成魚養殖相似。只須注意兩點:一是由于鯉魚、青魚攝食螺螄與鱉的食性有矛盾,一般不放養;二是由于混養的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其殘餌糞便對促進雜食性、濾食性魚類的生長有利,因此在放養的魚類中可適當增加鯽魚和鰱、鳙魚的放養量。總的要求每畝放養魚種100~120公斤,其中濾食性魚類占40%~45%,草魚、團頭魴占30%~35%,鯽魚占20%~25%。放養的魚種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游動活潑,應在2月底前完成放養,放養時用3%~5%的食鹽或10ppm漂白粉浸洗消毒。  

    幼鱉放養。池塘魚鱉混養,要求幼鱉當年能養成商品鱉上市,因此幼鱉的規格應在150~200克左右。質量要求是規格要整齊,體質健壯,反應敏捷,行動迅速,裙邊和甲殼寬厚,無損傷,無病害,顏色要鮮亮有光澤,腹甲以及四肢基部以呈黃色為佳。若幼鱉需要運輸時,最好用密網眼布袋裝運,以免發生相互廝咬而導致鱉體受傷,每袋1只,然后裝入木箱或竹簍中運輸。幼鱉放養時間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放養前半個月,溫室的溫度、濕度與光照等需進行逐步調節,尤其是溫度,要使室溫與池塘水溫相近。放養量因計劃產量而異,畝產鱉20~25公斤,畝放幼鱉50~60只。鱉放養時要嚴格消毒,通常用食鹽與小蘇打1∶1合劑1%浸浴30分鐘或呋喃唑酮10ppm浸浴15~20分鐘。浸洗時藥液深度只要漫過鱉體即可,以便鱉能伸出頭部呼吸。浸洗時應隨當時溫度和鱉體忍受能力而靈活掌握。  

    (三)飼養管理  

    飼料投喂。鰱、鳙魚以池中浮游生物、有機碎屑為食,草魚、團頭魴以青飼料為食,鯽魚以鱉、魚的殘餌等為食,并都輔以部分配合飼料,投喂量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大致配合飼料的日投喂量為存塘吃食性魚體重的3%~5%,青飼料日投喂量為存塘草食性魚體重的10%左右。鱉的飼料主要有螺螄、鮮雜魚以及配合飼料等,飼料投喂在食臺上,每天上午9時左右投喂,投喂量為存塘鱉體重的33%~5%。為便于幼鱉攝食,用夾螺機螺螄夾碎后投喂。飼料要保證質量,螺螄、鮮雜魚要新鮮不變質,配合飼料庫存期不超過3個月,并在投喂時加入1%~2%的油脂和1%的蔬菜等,以補充脂肪和維生素的不足。螺螄等底棲生物量較大的池塘也可以不投餌或少投餌。  

    施肥。為了繁育池中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等鱉、魚天然餌料,并以浮游植物凈化水質,調劑水色,改善鱉的隱蔽棲息條件,減少鱉的廝咬現象,需要及時追肥。一般當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時追肥,在高溫季節都池塘魚鱉混養技術操作要點李明鋒郭瑜江蘇省金湖縣水產局2000《中國水產》1999年9期用化肥,每畝每次施碳酸氫銨與過磷酸鈣各5公斤左右,平時可施廄肥、綠肥等有機肥,每畝每次施150~250公斤。總之追肥都應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通常7~10天追肥一次,以保持水質穩定。  

    水質調節。池塘水質的好壞不但會影響魚的生長,也會影響鱉的生長,因此要做好水質調節工作,保持池塘水質清新。定期加換水是改善水質的主要措施,一般每7~10天加水一次,每次20~30厘米,夏秋高溫季節2~3天加水一次。同時每隔15天全池潑灑生石灰一次,濃度20~30ppm,以改善水質。  

    病害防治。實行魚鱉混養的池塘,要嚴格按魚病防治方法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一般情況下,由于鱉的放養密度小,只要人為操作時避免擠壓、廝咬和機械擦傷,放養時池塘和苗種嚴格消毒,一般不易生病。平時要做好預防工作,除調節水質時定期潑灑生石灰外,必須交叉潑灑高效低毒的消毒劑,一般每隔15天遍灑1~2ppm漂白粉或0.2~0.3ppm強氯精一次。平時每月還需投喂藥餌一次,連續6天為一個療程,常用藥物有大蒜素、呋喃唑酮、磺胺類、土霉素、板蘭根、大黃等。發現病鱉應及時捕起隔離治療。  

    日常管理。要堅持專人值班,早晚巡塘,一查水質狀況;二查鱉、魚的攝食生長情況;三查防逃設施是否損壞;四查有無病情,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要做好防洪、防風、防盜工作,并做好日常管理的記錄工作。  

    (四)商品魚、鱉的起捕  

    商品魚的起捕根據市場行情,采取平時輪捕與年終干塘捕撈相結合的方法。商品鱉的捕撈沒有時間限制,只要市場需要,規格達到要求,價格合理即可隨時起捕上市。平時捕撈可采用籠捕、釣捕等方法,冬季捕撈采用干塘捕捉,在將魚捕捉后放干池水,捕撈人員一字排開,用小圓鋼制成的鈍頭多刺叉在底泥中密集找鱉,2~3次后可將絕大部分存塘鱉捕起。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