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爛腳病是近年來工廠化養鱉生產中死亡較高的鱉病,其不但病程長較難治愈,即使治好也易留下疤痕而影響銷售外觀,是目前養鱉企業較頭痛的鱉病之一,筆者根據多年的實踐結合有關研究,介紹一下鱉爛腳病的發生原因和防治方法,供養殖單位參考應用。
一、鱉爛腳病的癥狀
發病初起,病鱉吃食正常,隨著病情發展,活動減少,反應遲鈍食欲下降甚至停食,病鱉腳面糜爛變質,嚴重的腳爪脫落,四腳呈灰白色或淡黃色組織壞死,有的四腳腫脹,失去爬行能力,死亡時多趴在食臺邊沿或池角,剖解可見肝腫大并呈灰白色,腸道空白,嚴重的有大量腹水,其它臟器無殊。
二、爛腳病的發生原因
活動中破損體表后感染病菌形成頑固性病灶是爛腳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在養殖過程中,鱉的身體活動最頻繁的部位是腳和頭頸,所以損傷的機會相對就多,如爬、游、攀附、抓食等,而在水中一旦表皮損傷就易感染,由于活動頻率較高,往往用藥后病灶稍有收斂有因再度破損而重復感染。特別是鱉四腳的毛細血管和末稍神經較發達,一旦感染就會引發全身癥狀,從而影響鱉的食欲而給治療帶來難度。所以說爛腳病不大治愈難,死亡不多總不斷,但總計起來,損失不小。
三、爛腳病預防
根據爛腳病的發生特點和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預防。
1、采用合理的養殖模式。雖然目前國內工廠化養鱉的模式很多,但較理想的還是采光棚無沙疊板曬臺式。它的優點是棲息和活動的范圍大,而且沒有可破損表皮的設施,如沙子、網袋等。特別是采用曬背臺可使鱉棲息在水上,減少與水中病原的接觸時間,可增加光照曬背的時間,這樣不但可保護皮膚還能促進皮膚的新生,所以讓鱉有足夠的曬背時間是預防爛腳病的關鍵。
2、放養時一定要肥水下塘
鱉池的肥水中,不但有豐富的生物餌料,主要是池中設施都能附上一層光滑綠色的生物膜使鱉在活動時不易破損體表。
3、養殖管理中不要大換水,而應采用微調的方法,因大換水會使鱉產生驚擾而集群擠堆,所以每次調水時,換水量以不超過原池水的1/3為好。
4、平時應不定期潑灑些防病的中藥,如五倍子、黃苓、田七、地丁草等中草藥,以呈池水10×10-6的濃度潑灑,既省錢又有效。
5、在苗種的快長期(一般在100克-50克間)應在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P,以促進皮膚的收斂和新生。
四、治療
1、病情嚴重的撈出,用雙氯水洗凈病灶后抹上四環素軟膏,然后放到環境較好的池中隔離單養,并投以質好的鮮活料。
2、病較輕的也應及時撈出,并用1%的市售龍膽紫藥水抹于病灶,待干后放回原池并在飼料中添加些抗生素和維生素喂6天,可控制病情的階段性發展。
一、鱉爛腳病的癥狀
發病初起,病鱉吃食正常,隨著病情發展,活動減少,反應遲鈍食欲下降甚至停食,病鱉腳面糜爛變質,嚴重的腳爪脫落,四腳呈灰白色或淡黃色組織壞死,有的四腳腫脹,失去爬行能力,死亡時多趴在食臺邊沿或池角,剖解可見肝腫大并呈灰白色,腸道空白,嚴重的有大量腹水,其它臟器無殊。
二、爛腳病的發生原因
活動中破損體表后感染病菌形成頑固性病灶是爛腳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在養殖過程中,鱉的身體活動最頻繁的部位是腳和頭頸,所以損傷的機會相對就多,如爬、游、攀附、抓食等,而在水中一旦表皮損傷就易感染,由于活動頻率較高,往往用藥后病灶稍有收斂有因再度破損而重復感染。特別是鱉四腳的毛細血管和末稍神經較發達,一旦感染就會引發全身癥狀,從而影響鱉的食欲而給治療帶來難度。所以說爛腳病不大治愈難,死亡不多總不斷,但總計起來,損失不小。
三、爛腳病預防
根據爛腳病的發生特點和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預防。
1、采用合理的養殖模式。雖然目前國內工廠化養鱉的模式很多,但較理想的還是采光棚無沙疊板曬臺式。它的優點是棲息和活動的范圍大,而且沒有可破損表皮的設施,如沙子、網袋等。特別是采用曬背臺可使鱉棲息在水上,減少與水中病原的接觸時間,可增加光照曬背的時間,這樣不但可保護皮膚還能促進皮膚的新生,所以讓鱉有足夠的曬背時間是預防爛腳病的關鍵。
2、放養時一定要肥水下塘
鱉池的肥水中,不但有豐富的生物餌料,主要是池中設施都能附上一層光滑綠色的生物膜使鱉在活動時不易破損體表。
3、養殖管理中不要大換水,而應采用微調的方法,因大換水會使鱉產生驚擾而集群擠堆,所以每次調水時,換水量以不超過原池水的1/3為好。
4、平時應不定期潑灑些防病的中藥,如五倍子、黃苓、田七、地丁草等中草藥,以呈池水10×10-6的濃度潑灑,既省錢又有效。
5、在苗種的快長期(一般在100克-50克間)應在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P,以促進皮膚的收斂和新生。
四、治療
1、病情嚴重的撈出,用雙氯水洗凈病灶后抹上四環素軟膏,然后放到環境較好的池中隔離單養,并投以質好的鮮活料。
2、病較輕的也應及時撈出,并用1%的市售龍膽紫藥水抹于病灶,待干后放回原池并在飼料中添加些抗生素和維生素喂6天,可控制病情的階段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