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條件
89-Ⅲ節能日光溫室和簡易日光溫室都可種植。
菇架的搭制
在溫室后立柱前到中立柱之間搭制寬度2.2~2.5米的木架,每層間距65厘米,離地面高度30厘米,長度根據溫室大小決定,共搭制三層,用水泥桿做立柱,立柱間距1.5~2米,用大竹桿或大木桿做橫桿,橫桿下面50厘米間距吊短木桿,再鋪上小竹桿。
堆料配方
100平方米栽培面積,用干牛糞1600公斤、干稻草1200公斤,干麥柴800公斤、油餅80公斤、尿素20公斤、碳銨40公斤、普磷50公斤、石膏粉50公斤、石灰35公斤混合。
堆料時間
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均可堆料。
堆料方法
堆料前兩天先把柴草用水充分澆濕,畜糞整碎,并過篩,油餅粉碎。堆料地點選擇在種植場附近,向陽平整。撒上2厘米厚的畜糞和少量石膏粉(石膏粉堆料用一半),翻料時化肥(油餅、尿素;碳銨、磷肥混合),堆高1.4米,頂部用牛糞封頂呈拱型。
翻料發酵方法
堆完料后,等堆內溫度升到65~70℃時就可翻堆,共翻堆4~5次,間隔時間為7、6、5、4、3天,共計22~25天。翻堆方法是翻動料堆里外、上下,抖松,加入少量的石膏粉、石灰和適量的水。翻第二遍料時加入少量的石灰和適量的水,翻第三、四、五遍時不用加其他東西。
后發酵技術
第一次料發酵好后,搬到溫室內床架上加溫,使料溫升到50℃左右。保持7~10天,再降低溫室內溫度至30℃以下,即可整料準備播種。
播種技術
把床架上的發酵料抖松整平,厚度達到18~20厘米,水分調到65%,用5%的石灰水調節pH值達7.5,把溫室溫度降至28℃以下,即可播種,每平方米用750毫升1瓶的麥粒種,均勻地撒在料面上,用木板輕輕壓實,并蓋地膜。品種以AS2796為主栽品種(適當選用其它品種作搭配品種)。
播種后的管理
播種后床架前面用黑色薄膜遮光。菌絲生長的溫度是4~32℃,24℃最適宜。室內空氣濕度達到80%~85%,菌種萌發后長到料內3厘米深時,揭去報紙和地膜,降低空氣濕度至60%~70%。
覆土技術
播種后約20天左右時,菌絲長到料內達2/3時就可覆土。方法是用無鹽堿的耕作層壤土加稻殼,體積比為5~6∶1(稻殼用5%的石灰水澆濕),用水拌成小土粒撒在料面上,厚度為2.5厘米并蓋報紙和地膜,這時加大室內空氣濕度達到80%~85%,等菌絲長到土粒中間時再蓋一層0.5~1厘米大小的土粒,用噴霧器慢慢噴濕,保持空氣溫度,加強通風,濕度降到22℃以下等待出菇。
出菇期的管理
覆土后約20天左右時就可出菇,幼菇在土中長到豆粒大時噴出菇水,等菇長出土粒達3~4厘米就可采收。出菇期的溫度范圍是5~22℃,14~18℃最適宜,平均溫度高于22℃時幼菇不能形成。空氣濕度保持在80%~90%,出菇期經常通風換氣,降低二氧化碳濃度。二氧化碳濃度高時不形成幼菇,影響產量。一般每季可出菇6批。第三茬出完菇,適當噴些石灰水,增加pH值,再追施營養液,降低質量。
采收
菇體菌蓋長到2.5~3.5厘米左右時就要適時采收,防止菇體開傘,降低質量。
病蟲害防治
經常保持室內環境衛生清潔,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溫度過高,濕度大時易發生病害和菇蚊危害,要及早噴施克霉靈、多菌靈、5%石灰水、敵敵畏等農藥防治。
89-Ⅲ節能日光溫室和簡易日光溫室都可種植。
菇架的搭制
在溫室后立柱前到中立柱之間搭制寬度2.2~2.5米的木架,每層間距65厘米,離地面高度30厘米,長度根據溫室大小決定,共搭制三層,用水泥桿做立柱,立柱間距1.5~2米,用大竹桿或大木桿做橫桿,橫桿下面50厘米間距吊短木桿,再鋪上小竹桿。
堆料配方
100平方米栽培面積,用干牛糞1600公斤、干稻草1200公斤,干麥柴800公斤、油餅80公斤、尿素20公斤、碳銨40公斤、普磷50公斤、石膏粉50公斤、石灰35公斤混合。
堆料時間
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均可堆料。
堆料方法
堆料前兩天先把柴草用水充分澆濕,畜糞整碎,并過篩,油餅粉碎。堆料地點選擇在種植場附近,向陽平整。撒上2厘米厚的畜糞和少量石膏粉(石膏粉堆料用一半),翻料時化肥(油餅、尿素;碳銨、磷肥混合),堆高1.4米,頂部用牛糞封頂呈拱型。
翻料發酵方法
堆完料后,等堆內溫度升到65~70℃時就可翻堆,共翻堆4~5次,間隔時間為7、6、5、4、3天,共計22~25天。翻堆方法是翻動料堆里外、上下,抖松,加入少量的石膏粉、石灰和適量的水。翻第二遍料時加入少量的石灰和適量的水,翻第三、四、五遍時不用加其他東西。
后發酵技術
第一次料發酵好后,搬到溫室內床架上加溫,使料溫升到50℃左右。保持7~10天,再降低溫室內溫度至30℃以下,即可整料準備播種。
播種技術
把床架上的發酵料抖松整平,厚度達到18~20厘米,水分調到65%,用5%的石灰水調節pH值達7.5,把溫室溫度降至28℃以下,即可播種,每平方米用750毫升1瓶的麥粒種,均勻地撒在料面上,用木板輕輕壓實,并蓋地膜。品種以AS2796為主栽品種(適當選用其它品種作搭配品種)。
播種后的管理
播種后床架前面用黑色薄膜遮光。菌絲生長的溫度是4~32℃,24℃最適宜。室內空氣濕度達到80%~85%,菌種萌發后長到料內3厘米深時,揭去報紙和地膜,降低空氣濕度至60%~70%。
覆土技術
播種后約20天左右時,菌絲長到料內達2/3時就可覆土。方法是用無鹽堿的耕作層壤土加稻殼,體積比為5~6∶1(稻殼用5%的石灰水澆濕),用水拌成小土粒撒在料面上,厚度為2.5厘米并蓋報紙和地膜,這時加大室內空氣濕度達到80%~85%,等菌絲長到土粒中間時再蓋一層0.5~1厘米大小的土粒,用噴霧器慢慢噴濕,保持空氣溫度,加強通風,濕度降到22℃以下等待出菇。
出菇期的管理
覆土后約20天左右時就可出菇,幼菇在土中長到豆粒大時噴出菇水,等菇長出土粒達3~4厘米就可采收。出菇期的溫度范圍是5~22℃,14~18℃最適宜,平均溫度高于22℃時幼菇不能形成。空氣濕度保持在80%~90%,出菇期經常通風換氣,降低二氧化碳濃度。二氧化碳濃度高時不形成幼菇,影響產量。一般每季可出菇6批。第三茬出完菇,適當噴些石灰水,增加pH值,再追施營養液,降低質量。
采收
菇體菌蓋長到2.5~3.5厘米左右時就要適時采收,防止菇體開傘,降低質量。
病蟲害防治
經常保持室內環境衛生清潔,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溫度過高,濕度大時易發生病害和菇蚊危害,要及早噴施克霉靈、多菌靈、5%石灰水、敵敵畏等農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