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淡水魚出血病成因淺析

   日期:2015-10-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06    
    1 要點 

    在魚類受到低溶氧綜合癥應激時,魚類對氧氣的需求量增加,隨著魚類氧氣消耗量的增加,產生二氧化碳的量也增加,使得魚類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下降。魚類處于低氧綜合癥環境條件下,生長減弱,組織受損或壞死,對傳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增強。低氧綜合癥一般是由于光合作用不充足、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或水體上下對流等因素引起的。 

    2.飼料 

    在養殖魚類生長的過程中,有三個因素是至關重要的,即魚種質量、水環境和飼料。飼料質量對魚類生長和維持機體健康是極為重要的限制因子。近年來,我國水產飼料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正日趨走向成熟,但也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因素,這些因素不但直接影響魚類的生長,而且也有可能構成魚類發病的誘因。這些因素主要有: 

    (1)個別廠家使用過期、霉變或氧化脂質的飼料原料,這類原料經分解所產生的醛、酮、酸等物質,具有很強的毒性,從而損害魚類肝組織,造成彌漫性脂肪變性及其它病變,影響肝臟功能和引發肝病。 

    (2)個別廠家飼料中添加了過量激素或禁用促生長劑(如喹乙醇、甲基睪丸素等),并已發展到濫用的趨勢。激素可以提高蛋白同化作用,提高生長速度,降低餌料系數,但使用激素會帶來很多毒副作用,如人們普遍反映的肉質松散、出血病、不耐運輸和越冬死亡等問題。短期內添加激素魚體雖無明顯癥狀,但長時間的蓄積則會發生中毒等一系列反應,如喹乙醇引起的出血病幾乎無法根本治愈。 

    (3)維生素缺乏癥。維生素在魚類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免疫繁殖等生命活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多數維生素在魚體內不能合成或不能足量合成,需要從飼料中獲得。隨著水產養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魚類的養殖環境趨于變差,對魚類可能的應激會增強,使魚類對疾病的易感性和傳染性加強。因此,維生素的功能就不僅僅是滿足魚類的生長需要,而應具有抗應激和促進免疫功能,且飼料中的維生素含量與飼料系數是成反比的,飼料系數越低,則要求飼料中的維生素的含量越高。由于水產飼料在加工、貯存和投喂等過程中,維生素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水產飼料生產廠在飼料加工的混料階段,就應加入強化數量的維生素,以有效避免魚類維生素缺乏癥的發生,提高魚類的免疫和抗應激能力。 

    3.藥物或重金屬中毒 

    有些藥物或重金屬中毒也會成為魚類出血病的誘因。這些藥物進入血液后并不影響紅細胞本身,而是影響血管的功能,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滲血或出血;或引起血管壁彈性下降,血管脆性增加、硬化、易破裂??梢痿~類血管通透性及彈性變化的礦物質有:硒、鉻等缺乏,以及砷、銅、釩等超量中毒,重金屬中毒是一種慢性病,很難根治。藥物正常使用可起到良好療效,過量使用時,不僅會產生耐藥性,還可能發生中毒反應。許多藥物中毒病都可引起血管壁變性、血管通透性增強。如氯霉素中毒,可抑制腸道細菌而影響維生素K的合成,使血漿凝血酶原降低,引起出血;磺胺中毒,可抑制骨髓生長,白細胞、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減少,血管脆性增加等等。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