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梨果飄香。北京密云縣不老屯鎮黃土坎村的萬畝梨園,黃澄澄的梨子掛滿枝頭。“今年收成不錯,70畝梨樹可產鴨梨10萬斤以上。”種梨大戶曹洪林樂呵呵地介紹。
不老屯鎮是遠近聞名“貢梨之鄉”,這里背倚逶迤起伏的云峰山,南臨密云水庫。早在明代,這里就開始栽種鴨梨,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密云縣志》記載:“鴨梨以黃土坎村為最好,故又稱黃土坎鴨梨……到清朝時已馳名遐邇。”如今,以黃土坎為中心的鴨梨生產基地,面積已達1.23萬畝,梨樹60多萬株,年產鴨梨達650多萬公斤。
黃土坎鴨梨有什么不同?村支書丁德珠告訴記者,這里的鴨梨核小肉厚,脆甜多汁,含糖量最高達到20%以上,遠遠超過其他鴨梨。“咱的鴨梨是一直吃到核心還是甜的。”老丁自豪地說,更神奇的是,咬一口,放一夜還是潔白如雪。“因為含有一種‘高抗氧化物質’,這也是黃土坎鴨梨最獨特的地方。”
原來,不老屯的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麥飯石,總儲量約在一億噸以上。黃土坎鴨梨就生長在巨大的麥飯石礦床上,石頭中含有的鉬、錳、鋅、鐵及稀土等,可使梨樹產生一系列生理效應,提高產量,增加糖度,增加果實的抗氧化力。
不老屯是著名的長壽之鄉,全鎮人口24190人,其中80歲以上老人1049人,占4.33%,90歲以上老人223人,占0.92%,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走在村里,鶴發童顏的老人比比皆是,怡然自樂。
黃土坎的農作物都含有“高抗氧”物質,而鴨梨含量最高。鎮林業站工程師王正勇解釋說,這是由于梨樹根系較深,微量元素吸收量大。“喝的是礦泉水,吃的是‘不老果’,能不長壽嗎?!”今年80歲的張淑伶老人笑瞇瞇地說。
為把名優特產發揚光大,村里成立了黃土坎鴨梨合作社,生產、銷售進行統一管理,實現管理科學化、基地無害化、產品商品化。同時,常年聘請專家進行管理指導,按“有機食品”標準管理,層層把關,保證產品的安全,不僅順利通過了北京市食用農產品安全認證,還成為北京市為數不多的果品唯一性產品。
“黃土坎鴨梨是密云人的驕傲,它幫助農民實現一個個金色的夢想。”密云縣園林綠化局局長于庭滿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