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辣椒什麼價?”“4塊錢一斤。”近日,不少長沙市民反映蔬菜價格持續上漲,買菜開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成。對此,記者走訪長沙多家菜市場和超市,了解蔬菜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
消費者:大部分菜價兩元起,很無奈。
8月5日,記者前往馬王堆蔬菜批發市場查看當天蔬菜批發價公示表,上面81種蔬菜中64%的批發價已超過2元一斤。“比起前陣子,現在每天買菜都要多花好幾塊錢,像大蒜一周之內就從1.5元一斤漲到了2.5元。”在馬王堆蔬菜批發市場買菜的市民黎女士提到。
除了批發市場,超市的菜價也出現明顯漲幅。在侯家塘新一佳超市的蔬菜銷售區,標價牌上最便宜的紅薯葉價格是2元一斤,最貴的韭花6元一斤。“去年還有一塊錢一斤的青菜,今年差不多都是兩塊錢起步了,好一點的甚至要三塊到五塊錢。”市民趙女士告訴記者。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幾家蔬菜市場發現,蔬菜價格均有所上漲,但是前來購買的市民數量仍然不少。多數市民表示對於“任性”的菜價很無奈,李女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前陣子漲價的時候很驚訝,現在都習慣了,一日三餐必須吃的菜,價格再高都得接受。”
商販菜農:人力物力成本增加,利潤不高。
對於商販和蔬菜批發商來說,炎熱的天氣和動蕩不定的菜價,也讓他們直呼“買賣不好做!”“最近高溫加上南方一些地區漲水,油麥菜的產量降低,加上高昂的保鮮、運輸成本,不漲價才怪。”批發商黃秋中的油麥菜主要從云南進貨,對於蔬菜漲價他深有感觸。
“不是我們要賣得貴,而是現在的菜進價就貴,我們都沒什麼利潤。黃瓜上個月初每公斤進價才3元,今天就5元了。”掃把塘菜市場幾位商販談“菜價”色變,“像葉菜保鮮時間本來就不長,今天賣不出去,明天就爛在手里。”
記者問及菜農時也是類似的情況,菜農劉文在馬王堆蔬菜批發市場自產自銷種植的絲瓜,他告訴記者,本地絲瓜批發價已從上個月的每斤1元漲到了3.3元,但因為最近的天氣原因,絲瓜生長緩慢,產量低,依然所賺不多。
專家:“菜周期”影響,供不應求是關鍵。
“蔬菜需求是剛性的,供不應求造成價格上漲。”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劉險峰表示,出現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蔬菜分散式經營的周期性特點,導致價格波動較大。由於今年農產品價格低的時候農民減少種植面積,供應量減少。
他還提到,生產資料成本提高和天氣原因也是推動因素。首先是人工和肥料成本較去年均有提高。而且今年上半年晴雨不定,累計雨量偏多,因而造成蔬菜生長緩慢,產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