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本應是豬肉銷售淡季,今年卻一反常態,城區豬肉價格不降反漲。8月4日,記者走訪贛州中心城區幾個農貿市場發現,豬肉價格持續上漲,一刀下甚至達到了26元多每公斤。業內人士分析,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未來豬肉價格或將維持高位。
現象:豬肉價格一路上漲
8月4日上午10時,贛州中心城區的三康廟農貿市場在豬肉攤前選購豬肉的盧先生說,他想買點一刀下,沒想到問下來,比預期要貴得多。“前天還是22元多一公斤,現在就漲到26元多一公斤了。”盧先生說。在市場內做了10多年豬肉生意的張姓老板介紹,這幾個月的豬肉價格漲幅跟2011年漲幅差不多,現在毛豬肉價都要18元多一公斤了。從3、4月份開始,豬肉的價格每天都在上漲,一天漲幾角,有時候漲一元多,到現在最便宜的一些肥的,或者被挑選完剩下的肉也能賣到每公斤22元左右了。夏天本來就是豬肉消費淡季,貴了老百姓更不吃了,現在每天比以前少賣好幾十斤肉。”張老板說,由于天氣原因,豬肉價格雖然漲了,但是銷量卻沒有增長。
隨后,記者又走訪衛府里市場、桃子園菜市場等市場了解到,豬肉的零售價格都有所上漲。有批發商告訴記者,目前贛州市場上豬肉的價格比去年同期至少上漲了40%左右。“前兩年豬肉價格太低,導致養殖戶虧損,許多小型養殖場都關閉了。”一名批發商告訴記者,總體來說,還是因為生豬數量減少,供貨不足,才導致價格上漲。
原因:受供需關系影響
當日,記者從贛州市畜牧獸醫局也印證了此次豬肉上漲的原因。該局副局長賴華介紹,豬肉價格上漲是通過市場來調節,受供需關系影響,豬肉價格有漲價也有降價,供求量不夠,即使是傳統的豬肉消費淡季,價格也會上漲。
“前些年豬肉銷得好,不少養殖戶擴大了養殖規模,眾多投資者紛紛投資養豬業,養殖戶數量暴增,導致豬肉供大于求后滯銷,養殖戶不斷虧損。”賴華說,2011年11月,我市生豬價格開始下跌,去年4月甚至跌至9元每公斤。這兩年,由于豬肉價格持續下跌,養殖戶積極性受到打擊,有的縮小養殖規模,有的直接棄養,使得自今年3月起豬肉開始出現供不應求,造成豬肉價格上漲。現在生豬出欄價格已達到18元每公斤,零售商從屠宰場購買的價格就更高了,市場上最高賣到26元每公斤。
走勢:未來或將持續漲勢
贛州市物價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受全國生豬市場供應偏緊的影響,目前我市生豬出場價格呈不斷上漲態勢,但屬于正常的市場價格波動。物價部門目前正密切監測價格的走勢。
“生豬飼養出欄有個周期性,隨著9月灌制香腸期的到來,未來生豬價格上漲態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賴華認為,生豬生產在經歷了長達2年多的虧損后進入調整期,市場供求逐步由過剩轉為平衡,養殖效益扭虧為盈。這一輪的生豬價格上漲,是正常“豬周期”的表現,生豬價格的適度上漲,有利于保護養豬戶的積極性,有利于增加生豬存欄量,從而穩定生豬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