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冷涼蔬菜為夏季菜市“降溫”

   日期:2015-07-1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820    
   夏秋冷涼蔬菜是指在高海拔(高山、高原)和高緯度冷涼地區生產的蔬菜。
 
  每年7~9月,受蔬菜生產茬口交接、夏季高溫以及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影響,我國華南、江南以及黃淮流域不少地區進入蔬菜供應淡季,產量減少,品種單調。而在一些高原、高緯度地區因海拔較高、氣候冷涼,適宜發展蔬菜生產,對彌補和豐富蔬菜市場供應起到了很大的緩解作用。
 
  本報記者分別對河北張北地區、甘肅蘭州以及云南的夏秋冷涼蔬菜產銷進行調查,了解當地如何圍繞市場安排生產,暢通流通渠道,開展品牌建設,促進產銷有效銜接。
 
  蘭州高原夏菜:跟著市場種錯開上市期
 
  7月10日一大早,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三角城鄉丁官營村菜農劉世云就進了菜地,采摘最后一批青梗散花菜,趕著送到附近的蔬菜保鮮庫,交到事前約好的蔬菜經銷商手里。“賣完這一茬,到了9月中下旬,第二茬菜又要上市了,還得接著忙到10月底才能休息。”劉世云說,今年,他種了一畝多青梗散花菜和兩畝多菜花,如果行情穩定的話,兩茬菜能收入1.5萬元左右。
 
  榆中縣是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也是蘭州高原夏菜主產區。2014年,榆中蔬菜種植面積已達34萬畝,總產量達84萬噸,實現蔬菜產值12.8億元。今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預計達36萬畝,產量預計達86萬噸。
 
  適應市場需求,優化品種結構
 
  “榆中高原夏菜主打上海、廣州、杭州、深圳等南方市場。”榆中縣農業局經作科科長滕輝介紹,為了保證有市場,近些年榆中縣花大氣力研究了南方地區市場的需求,農口部門不斷對比、選擇、引進、試種新品種,培訓和引導農民優化蔬菜品種結構。
 
  “最早的時候,榆中當地的蔬菜以菜花為主,面積最大的時候有近5萬畝。”榆中縣農技中心蔬菜站站長楊海興說,從2009年開始,他們調研發現,南方消費者更喜歡口味好、營養價值高的“青梗散花菜”。于是,他們從南方引種、推廣該品種,并引導農民逐步壓縮菜花的種植面積,調整品種結構。
 
  “南方客人比較喜歡品質好、辣味好的辣椒,但是以前蘭州本地產的辣椒量很小。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把‘蘭州長椒’當作果菜類品種發展的重點之一。此外,根據南方客商的需求,榆中縣加大了對苦苣、穿心蓮、佛手瓜芽等精細菜的種植面積,并進行嚴格的標準化管理,生產多少都能賣出去。”楊海興說,榆中縣的蔬菜種植已經形成了“多品種、配菜化”的生產和銷售格局。
 
  引導農民錯季種植、均衡上市
 
  榆中縣農業局局長白成虎說,為了避免當地蔬菜集中大量上市,他們一直引導農民錯季種植,以求分期、均衡上市,盡量保持產銷平衡。
 
  “賣完了這些蓮花菜,我就要準備種植第二茬菜了。”三角城鄉張家營村村民楊含告訴記者,這些年,在當地農口部門的引導下,他所處的榆中川東片區菜農每年都種兩茬菜。“錯開了種菜、賣菜,收入能好一些,行情不好的時候,兩茬菜能賣1.7萬元左右,好的時候能達到3萬元。”
 
  楊海興說,為了引導全縣蔬菜均衡上市,他們按氣候、土壤、光熱等條件,在全縣劃分了川東片區、川西片區和南部二陰區域3個種植片區。“每年6月開始,川東的菜先上市;其后的7月下旬到8月中旬,南部二陰山區的菜接茬賣;賣完后,川西片區的菜又接上了;再往后,川東片區的第二茬菜一直能賣到10月底……”
 
  產出來,還要能賣得出。記者在三角城鄉采訪時看到,通往縣城的公路兩旁停放著裝滿各種蔬菜的農用三輪車,菜農們正忙著揀菜、搬菜,給菜販子交菜。經銷商徐守清告訴記者,去年,他一共向南方市場發出了5000多噸蔬菜。今年榆中高原夏菜上市以來,他每天要往江西南昌發出50多噸。“為了保證收來的蔬菜都能賣出去,我在南昌尋找了一個合作伙伴,雙方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無論盈虧,到年底集中一次性結算、分賬。”
 
  記者了解到,榆中縣現有蔬菜經銷企業36家,總庫容量12萬噸以上,這些企業成了榆中高原夏菜走向全國市場的中堅力量。今年上半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24萬畝,預計產量60萬噸,目前已上市銷售35萬噸。
 
  開辟新市場,以質量贏得出口競爭力
 
  近年來,蘭州高原夏菜在國內市場上闖出了名氣,榆中又把目標瞄準了國外市場。有數據顯示,2014年,榆中縣高原夏菜有10%銷往港澳臺地區和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白成虎表示,為增強出口蔬菜國際競爭力,縣委、縣政府啟動了國家級出口蔬菜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工作。榆中縣以加工出口龍頭企業為依托,在17個鄉(鎮)重點蔬菜種植基地嚴格落實市場準入準出制度,大力推廣全膜雙壟三溝、測土配方施肥以及病蟲害生物綜合防控等標準化生產技術,建立健全了農業投入品管理體系、標準化種植體系、病蟲害綜合防控體系、質量安全監管檢測體系等八大質量管理體系。
 
  據了解,創建國家級出口蔬菜質量安全示范區,將帶動榆中出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蔬菜產品出口創匯額達到1億美元,出口產品合格率達到100%。
 
  河北張北縣錯季蔬菜:多產精細菜向“綠色”升級
 
  每年的6月下旬到9月是河北省張家口張北縣錯季蔬菜的集中上市期。該縣全年蔬菜總產量有75萬噸,其中70萬噸外銷到北京、山東、浙江、上海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以及港澳地區,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3來源于此。
 
  經過多年發展,面對市場競爭的壓力和產業升級的要求,張北正著手調結構、轉方式,實現大路菜向精細菜、露天菜向設施菜、季節性生產向全年生產、無公害向綠色有機轉變,面向京津市場,供應高端需求。
 
  調種植結構:壓縮大路菜,發展精細菜
 
  “從6月12號娃娃菜上市以來,我們饅頭營園區已經有200多個大棚開始出菜了,現在價格還不錯。”7月9日,張家口科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久軍說,跟去年比,眼下的效益還行,這跟公司調整種植結構有很大關系。
 
  據介紹,科源公司饅頭營園區有600多畝菜地,常年主要種植茄果類蔬菜,但在去年西紅柿集中上市時,最低賣3毛錢一斤,連成本都回不來。“在夏季,河北南部、山東甚至南方一些地區還是可以種西紅柿等茄果類蔬菜,我們再種,顯不出來錯季的優勢。反倒是娃娃菜等葉菜,在高溫地區種不好,而夏季市場需求量又很大。”王久軍說,公司今年就改變了主種茄果類蔬菜的傳統,只保留了70多畝彩椒,其余種植娃娃菜、西藍花、甘藍等葉菜,目前主要銷往北京、江蘇南京和連云港。
 
  調整品種結構不只是科源一家的事。記者從張北縣農牧局了解到,張北錯季蔬菜有大白菜、圓白菜等20個大類120多個品種,品種不少,但檔次低的大路菜占主導地位,高檔精細菜、名優新特菜少,市場占有率不高。為此,農業部門提出要逐步壓縮大白菜、芹菜等高耗水、低產值的大路菜種植面積,適度擴大白菜花、西藍花、萵筍、架豆等高效益、精細菜種植規模。今年,全縣蔬菜計劃種植面積為16.5萬畝(包括二茬菜1.5萬畝),較常年減少了1.5萬畝。
 
  同時,張北通過發展設施蔬菜,調整蔬菜上市結構:在張北鎮馬連灘“生態人”園區發展冬暖式大棚;以饅頭營鄉、二泉井鄉等蔬菜種植重點鄉村為主,建日光溫室;以戰海鄉、二臺鎮等鄉鎮為重點建設春秋大棚,大力發展架豆、大棵西芹、櫻桃西紅柿等細特菜種植。
 
  轉生產方式:推廣“節水菜”,增加綠色有機菜
 
  張北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地區,在“農水”矛盾極為突出的情況下發展錯季蔬菜生產,關鍵是節水。為此,張北縣近年來加大財政投入,每年劃撥1000萬元水利專項配套資金,用于節水工程建設,大力推廣膜下滴灌、管灌、噴灌等節水蔬菜種植。整合多項涉農項目資金,在蔬菜種植區鋪設地下輸水管道,修建智能井房,推行刷卡澆地。
 
  目前,膜下滴灌等節水技術已在蔬菜生產中鋪開,達到12萬畝。有數據顯示,變“大水漫灌”為膜下滴灌等,每畝蔬菜可增收四五百塊錢。
 
  張北錯季菜面臨的另一個矛盾是,能叫得響的品牌產品少,進入高端市場的產品少。在張北16萬多畝的蔬菜種植面積中,有機認證蔬菜種植面積2564畝,綠色認證蔬菜種植面積1254畝。
 
  “咱的菜要賣上好價錢,不但要生產放心菜,還得打出品牌。”身兼科源公司技術總監的王久軍,每每給菜農授課,都要如此強調。為開拓高端市場,科源公司逐步用生物農藥、腐熟有機肥代替化學藥肥,提高蔬菜品質,2013年公司的“冀壩”品牌蔬菜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
 
  張北縣農業部門已經提出,要面向市場培強基地,在抓好標準化生產基礎上大力推進有機化種植,以佳圣現代農業示范園、超大有機蔬菜示范基地為典型帶動,逐年擴大綠色、有機蔬菜種植面積,以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云南高原特色蔬菜:多渠道拓展市場
 
  近日,記者在云南各地,處處都可以看到成方連片開著花的馬鈴薯大田,長勢良好的甘藍、青筍、西藍花、西紅柿、菜豆等高原特色蔬菜紛紛大規模上市。據云南省商務廳對昆明、玉溪、楚雄、大理等州(市)主要蔬菜批發市場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1日,云南省蔬菜平均批發價格為2.80元/千克,環比上漲0.02%,同比上漲0.03%。
 
  云南蔬菜品種豐富,綠色生態口感好,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基地、西菜東調基地以及全國重要的冬春蔬菜、夏秋補淡和外銷蔬菜基地。云南省農業廳副廳長王平華介紹,目前,云南省全年蔬菜種植面積達1400多萬畝,產量2100多萬噸,農業總產值420多億元,種植面積居全國第十位,產量居全國第十五位。
 
  云南地理位置獨特、氣候優勢突出,是天然的日光溫室,一年四季都適宜蔬菜生長。2011年,商務部、財政部將云南列入“南菜北運”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省份,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建立和完善蔬菜流通體系作為發展“綠色經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同時,云南不斷加大蔬菜產品市場建設力度,培育壯大了一批專業性蔬菜批發市場,昆明呈貢龍城農產品批發市場、玉溪通海金山蔬菜批發市場等全國農產品定點批發市場,交易的蔬菜量占到全省交易量的一半以上。云南多次舉辦全國性的交易會、展銷會,“線上線下”合力共推蔬菜產品“走出去”成效明顯。
 
  目前,云南蔬菜主要銷往全國36個大中城市,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銷量1350萬噸,其中出口量67.8萬噸,出口創匯8.25億美元,已連續5年居全省出口創匯農產品首位。其中,香港是云南省蔬菜出口的最重要市場之一,云南蔬菜在香港市場占到40%的份額。蔬菜已成為云南省第一大出口的農產品,出口品種超過60個,主要是西藍花、卷心菜、馬鈴薯、松茸、西紅柿、菜花和豌豆等。
 
  云南蔬菜產業呈現出產業聚集度較高、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強的發展局面。全省蔬菜生產加工企業達400余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28家。全省從事蔬菜種植的農民達360多萬人,40多萬人從事蔬菜加工,蔬菜流通環節就業10多萬人,帶動交通運輸、冷鏈、包裝等多個產業發展。
 
  多年來,云南蔬菜農殘檢測合格率一直保持全國前列,“云菜”已經成為健康、綠色、生態的代名詞。全省共有28種蔬菜評為云南名牌農產品,“晨農”、“桃源”兩個商標被評選為中國馳名商標,12個蔬菜產區獲得“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稱號。同時還涌現出“丘北辣椒”、“元謀番茄”、“建水洋蔥”、“洱源大蒜”等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蔬菜區域品牌。
 
  下一步,云南將全面推進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市場多元化,不斷強化市場營銷體系、質量監管體系、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到2020年,力爭全省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800萬畝、產量4000萬噸、綜合產值1000億元,把云南打造成面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蔬菜生產、加工、交易中心。
 
打賞
 
更多>同類行情

推薦圖文
推薦行情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