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嘉興水果市場積極推進市場誠信建設,優化市場交易環境,提升市場服務功能,延長果品交易產業鏈,積極保障市場供應,提升為農服務水平,果品交易繼續高速增長。據統計,上半年市場交易額132.8億元,交易量131.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9.1%和23.6%。
“誠信市場”品牌顯現
整體交易持續增長
1至6月份,嘉興水果市場交易呈現百花爭艷態勢。從果品類別統計可以看出,除葡萄類和蘋果類,其余品種全部出現不同程度增長。從交易量看,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柑橘橙類、芒果類和西瓜類,交易量分別達到23.68萬噸、14.26萬噸和14萬噸,其他超過10萬噸的品種還有小瓜類12.11萬噸、進口類11.28萬噸、菠蘿類10.43萬噸。
“上半年市場交易的大幅增長得益于市場多年來一直重視‘誠信市場’的建設,自果品包裝箱重量規范后,今年市場又對果品箱費和裝卸費用標準進行規范調整,大大減輕了銷地客商的采購成本,在果品銷售量上取得顯而易見的成效。”嘉興水果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上半年地產水果表現亮眼,增長勢頭迅猛。“這與近年來市場積極引導和支持市場經營戶與本地水果種植基地及生產大戶建立起產銷聯結、不斷開辟市場為農服務的途徑密不可分。”該負責人表示,受市場大環境影響,地產水果通過一級批發市場這個流通環節已成為近年來地產水果銷售的重要途徑,接下來市場將進一步從改進包裝、品質提升、品牌創建等方面向當地農合聯提出建議,為推動省內果品的銷售做好服務。
果品價格全面看漲
南方水果獨領風騷
今年上半年果市果價增長較快。從整體情況來看,果品平均價格指數為10.13元/公斤,同比漲幅為20.6%,且每個月的果品平均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分析原因,該負責人認為:一是各大果品產區種植技術不斷提高,水果品質越來越好,產地收購價格一路攀升;二是嘉興市場經營品種的檔次不斷提升,從中低端果品向中高端轉型,推動市場果品價格指數不斷上升;三是市場輻射圈——長三角居民的消費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人們對中高檔水果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四是果品從產地到批發市場的中間環節成本不斷上升。
從交易品種看,上半年南方水果風頭一時無二,以芒果、圣女果、菠蘿、荔枝為例,交易量同比分別增長19.9%、28.2%、51.1%、35.3%。柑橘橙類銷售量增長雖幅度不大,但仍高居銷售量榜首,主要原因是消費者更傾向于食用簡單方便的柑橘類品種,以今年市場上柑橘類新寵“耙耙柑”為例,剛上市就達到6元/斤,價格最高時漲到14元/斤,上市期間每天出現搶購的現象,甚至還經常斷貨。
反觀傳統品種——贛南橙,因產地受到嚴重的黃龍病影響產量明顯下降,上半年市場交易量下降四成多。此外,蘋果類、梨類等傳統水果在銷量上也“遇冷”,蘋果類還出現小幅下降趨勢。
上述負責人認為:“大部分產區當地農技部門對品種的改良投入力度不夠,品牌打造意識不強,果品包裝箱變化不大,檔次提升速度不夠,造成銷地客商采購時出現視覺疲勞。”
集散品種交易量放大
進口水果交易增長快
交易量增長142.3%、交易額增長138.4%!進口水果今年上半年呈爆發式增長。
據了解,嘉興市市場管理部門一直重視集散品種的培育,2016年底把進口交易區的火龍果、榴蓮、龍眼三個品種搬遷至世界水果城,引領這三種進口水果進入高速增長通道。
截至6月底,火龍果交易量達到3.68萬噸、龍眼交易量達到1.75萬噸、榴蓮交易量達到1.94萬噸。其中,有著“水果之王”美譽的榴蓮旺銷期每天到貨量保持在20柜以上,品質較好的榴蓮經常在運輸途中就被訂購一空,市場內東南亞水果集散效應已經形成。
在集散品種的培育過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市場創新的“整車車上交易”模式。該模式引導客商在產地發貨時就嚴把質量關,進一步拉大了好品質與一般品質果品間的差距,不但使價格更穩定,也促進了銷量提升。“今后,果品交易仍將向車上集中交易模式發展,這也勢必給我們市場帶來更大的交易量,從而保持華東地區一級批發市場的‘一哥’地位。”
該負責人預測,隨著市場內交易品種布局的調整,果品供應及銷售在下半年均會出現穩步增長的態勢。哈密瓜作為三季度果品交易中的主打品種,將帶動市場整體交易。地產小瓜、葡萄、水蜜桃等水果作為近年來夏季市場的主要熱銷品種,不僅會增強市場人氣,更會成為淡季市場交易的新亮點。“第四季度將迎來水果交易的黃金季節,中秋、國慶將為果市帶來交易高峰。預計市場全年交易有望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