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炙烤,申城的綠葉菜價格上漲了10%。記者昨天從上海浦南農貿批發市場了解到,由于外地菜貨源相對充足,申城蔬菜市場供應仍井然有序。
商販進貨量銳減一半
“小青菜賣到3.5元/500克,雞毛菜要5元/500克。”海康菜場的蔬菜攤主曾現華一邊打理著蔬菜,一邊說道。記者看到,在他的攤位前擺了幾十種蔬菜,但是其中綠葉菜的比例還不到三分之一。曾現華說,天氣轉熱后,綠葉菜價格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再加上進入了“夏淡”季節,市場需求有所下降,自己也不敢多進貨。
說著,她拿起了一把米莧,“平時進貨至少有十幾把,現在一天最多要5把,都不一定能全賣掉。”
據其透露,進入高溫季節后,雞毛菜、小青菜等本地菜的價格水漲船高,漲幅都在1-2元/500克。“雞毛菜基本來自本地,天氣一熱,批發價一下子漲了2元/500克。再比如生菜,批發價都要2.2元/500克,零售價漲到2.5元/500克,利潤已經非常微薄。”不過非綠葉菜的價格則相對平穩,隨著本地番茄的大量上市,番茄價格反而有所下跌。
外地綠葉菜比例升至三成
凌晨時分的浦南蔬菜批發市場,正是人聲鼎沸的時候。燈火通明的大棚里,一筐筐蔬菜被堆放在一起,等待著運往下一個目的地。時而傳來汽車引擎的轟鳴聲,有車滿載而歸地從市場內駛出。據上海浦南農貿批發市場蔬菜部經理余仲章透露,每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都會匯集于此,再一批批拉到下一級批發和零售市場,確保松江、閔行、金山等各個區域的蔬菜供應。
有蔬果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天下午,從田里收割的小青菜就被逐一搬運到車上,待到晚間開車拉到批發市場進行銷售。“這兩天,大棚里的溫度高,陽光直射下,對小青菜的生長造成了很大影響,成苗率非常低,大概不到平時的一半。”
余仲章指出,隨著本地綠葉菜產量的下降,價格順勢上揚,整體抬升約10%。不過,雖然本地綠葉菜的量有所下滑,但外地菜的適時補充,依舊能夠確保市場的供應。他說,原來申城的綠葉菜中,外地菜的比例只有10%左右,因為上海本地菜供應充足,即使進入也沒有市場。而現在這一比例已經提高到三分之一。“比如青菜,現在很多是從江蘇過來的。”
據悉,除了青菜、雞毛菜等葉菜外,米莧、空心菜等耐熱菜也成了時下重要的葉菜替代品,消費者可以根據需求進行選擇。
平價菜一天可售百斤
海康菜市場負責人陸麟告訴記者,每年夏季就是蔬菜的銷售淡季,需求相對也少。“淡季蔬菜價格上漲屬于正常現象,但菜場方面仍然堅持實行平價攤位的補貼政策。”
記者從菜場方面了解到,每天菜場都會選擇一個攤位進行平價菜銷售。“青菜2.5元/500克,生菜2元/500克,土豆1.5元/500克,冬瓜2元/500克。”在這份平價菜價目表中,每個商品的價格都比市場價低了1-1.5元/500克。
曾現華說,平價菜里的青菜、生菜每天可以賣到100斤,但是在現階段菜價較高時,也只能是“賠本賺吆喝”。“1.5元/500克的土豆,批發價都要接近2元/500克,靠補貼的100元錢,都不夠彌補成本。”她說著,又指了指一把白菜,“天氣熱,菜也不好保存,昨天剛剛收割下來的菜,今天在市場里放了半天就有點蔫了,還要時不時去剔除一些爛葉,夏天的生意并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