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蔬菜類農產品價格異常波動成為關注焦點。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市場上蔬菜的價格相當便宜,超市里的蔬菜價格也降幅明顯,一斤一元左右的蔬菜占據“半壁江山。蔬菜零售價下降的背后,是蔬菜產地批發價的步步下行。今年春季芹菜、蒜薹、加之第二季度上市的洋蔥、馬鈴薯,價格已跌破成本價,菜農苦不堪言。
一、種植面積增加是蔬菜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從近兩年我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蔬菜種植面積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走勢。陽谷發揮特長優勢,優化和調整農業結構,著力打造以蔬菜為主的特色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高標準大拱棚規模膨脹較大,主要集中在七級、阿城、西湖等鄉鎮,1—6月份全縣蔬菜播種面積達到43.06萬畝,其中設施栽培面積達到38.2萬畝左右。冬暖式大棚面積8.4萬畝,大中拱棚面積7.9萬畝,小拱棚面積21.9萬畝。蔬菜總產量170.6萬噸,總產值達到18億元,
面積穩步增長。在增加大棚菜種植面積的同時,陸地蔬菜種植面積也逐年增加;單產逐年提高。全縣平均單產每畝在2800公斤以上,一般冬暖式大棚產量在萬斤以上;品質進一步改善。主要品種西葫蘆、茄子、黃瓜、西紅柿、油菜、蕓豆等優良品種普及率都在85%以上。色澤艷,外型好,口感好,市場競爭力強,由于農藥、化肥施用量減少,相應的殘留量下降,品質提高栽培技術進一步提高。秸稈反應堆技術,間作套種立體種植技術,嫁接育苗技術等高產、優質、高效新技術得到了推廣和普及;生產效益穩中有升。特別是近年來蔬菜價格一直在高價位上運行,一般一個標準冬暖式大棚效益一茬純收入都在兩萬元以上;區域種植,規?;a進一步鞏固。全縣逐步形成了以阿城鎮為中心的冬暖式大棚越冬西葫蘆生產基地,以七級鎮為中心的拱棚越冬油菜生產基地,以高廟王鎮為中心的辣椒生產基地,以郭屯鎮、壽張鎮、西湖鎮、大布鄉為中心的大拱棚黃瓜、西葫蘆、芹菜生產基地,以金斗營鄉為中心的食用菌生產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品種不斷改善,效益連年增長。
2017年上半年個別蔬菜行情一直處于低谷,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產區種植規模面積擴大,市場存儲量大。受2016年高價位的影響,今年全國各地區種植面積均有所增加。
第二、天氣良好,種植獲得豐收并集中上市。今年上半年,我國以晴好天氣為主,山東、河南和河北主產區沒有拉開上市時間,都處于一個時間集中上市,且產量較高,銷地市場在短期難以消化。
第三、蔬菜市場整體低迷。
所以,建立與完善蔬菜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對農產品市場的發育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對策與建議
一是合理確定蔬菜價格保險期和賠付額。1212通過蔬菜價格保險鼓勵菜農增加種植面積,消除農民因擴大種植面積產生的對后期市場價格下降的擔憂。同時建議設立高中低不同賠付檔次、讓種植戶自由選擇,保證菜農利益,調動菜農投保積極性。
二是將單位面積、產量等指標納入理賠標準之中。僅僅是有價格形成的指數無法全面衡量農戶損失,尤其是自然災害發生時的價格波動。如旱澇之災,蔬菜歉收,市場供應量不足勢必會引起價格上漲,單從價格來看農戶似乎是盈利的,但如果結合收成來看則為虧損。(一)定品種、定面積、定時間。1、限定蔬菜價格保險承保的品種。綜合考慮當地農民生產習慣,根據產量的多少和價格波動的情況來確定品種。2、限定單個投保人的最低投保面積。單個投保人的單一投保品種的種植面積必須在2畝以上,促進農業生產的規?;?,同時提高承保理賠的效率。3、限定投保的時間(和第一條的保險期限意思相同)。承保淡季上市蔬菜的供應。4、限定承保總額,防止在保險的推動下過度種植。
建立地頭價、批發價和零售價在內的價格數據平臺。用什么價格作為保險理賠參數,是確定保險市場價格的依據。地頭價格更加真實、直觀地反映菜價波動給菜農生產帶來的經濟損失。目前,陽谷價格監測中心已經開展了蔬菜價格實時監測,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準確的地頭價格,對生產者種植決策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預測近期及下半年蔬菜行情走勢
現在已經進入雨季,受雨水天氣影響,葉菜生長會受災害,這將導致近期蔬菜行情有所回暖。所以在近半個月到一個月,蔬菜價格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
從長期來看,在不發生全國性的大面積的氣象災害的前提下,陽谷蔬菜供給量是非常寬松的。根據近年天氣利好蔬菜生長時,價格普遍低迷的規律,也可以從側面來印證這一現象。
所以長期來看,基于蔬菜整體種植面積總量過大,并且短時間內不會發生較大幅度的改變的背景下,蔬菜價格還是主要受季節性波動規律和天氣因素兩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