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安徽馬鞍山:雞蛋價格跌至“冰點” 養殖戶稱“吊在懸崖邊上”

   日期:2017-06-0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84    
  出廠價每斤2.1元、2.2元,成本每斤卻要3.2元、3.2元,從1月份開始,詩城雞蛋價格“跌跌不休”,一路回到20年前。蛋價便宜了,老百姓叫好,養殖戶卻仿佛“吊在懸崖邊上”。每賣一斤虧一元,有養殖戶半年虧了100多萬,而這種“養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日子卻不知道何時是個頭。
 
  半年虧了100多萬賣得越多賠得越多
 
  6月5日上午,位于慈湖高新區楊壩村的鑫欣禽業公司養殖車間里,一枚枚雞蛋順著輸送帶緩緩輸出,站在輸送帶終端的阮國軍把雞蛋一個個揀起,輕放進右手邊的塑料筐里。而此時,車間門口已堆著十幾個裝滿雞蛋的筐子。
 
  雞蛋越來越多,身為公司老總的阮國軍的眉頭卻漸漸緊鎖。“出廠價2.1、2.2元一斤,成本每斤卻要3.2、3.3元,每賣一斤我就虧一元錢。”阮國軍算了下,廠里養了9.8萬只成雞,每天產蛋8000多斤,相當于一天虧8000多元,半年下來,他已經虧了100多萬。
 
  從事家禽養殖20年,也經歷了很多次“跌跌漲漲”的雞蛋價格怪圈,但阮國軍覺得這次對自己的打擊最大,就像“吊在懸崖邊上”。“價格回到了20年前,我剛開始養雞時的水平,但那時候成本價才1.1、1.2元,出廠價2元我還能賺到錢。”
 
  阮國軍很無奈,養了這么多年的雞,即使是在禽流感剛剛出現的2013年,他也沒有低于成本價賣過雞蛋,而現在價格已經低至“冰點”,雪上加霜的是,即使這種低得不能再低的價格,銷路還是個問題。
 
  “前半年都在滯銷,能賣出六成算好的,最近在馬鞍山市農委的支持下,拓寬了銷售市場,銷售情況有所好轉,每天能賣出八成,但仍有兩成賣不出去。”阮國軍的客戶群里有多家學校食堂,翻著桌上的日歷,他長嘆了一口氣,學校陸續放假,銷售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禍不單行的是,雞蛋不好賣,成雞也成了“燙手山芋”。本月開始,安徽省開放活禽市場,阮國軍開始往外銷售成雞,但是價格卻叫他傷心。“3元錢一斤,一只雞才賣10幾元錢,而一只雞的成本價要攤到35元。”
 
  不僅僅是阮國軍,馬鞍山幾乎所有的家禽養殖戶都在遭受價格與市場的雙重壓力。位于含山縣清溪鎮的農源家禽養殖基地也養了十幾萬只雞,老板呂達龍最近“急得睡不著覺”。雞蛋積壓了半個月走不掉,算了算,每個月要虧損40余萬元。
 
  盲目擴張、市場需求收窄是主因養了20年雞,阮國軍也經歷過“火箭蛋”的輝煌,2014年中秋節至2015年上半年,雞蛋價格一路高歌,最高峰時出廠價達到每斤6.2元。2016年之后,價格漸漸回歸常態,雖然掙得少了,但對于養殖戶來說,總歸還能掙到錢。
 
  令他沒想到的是2016年春節前后,雞蛋價格會出現“大縮水”,從每斤4元多跌到每斤3元多,再跌到每斤2元多,最低谷時甚至賣到每斤1.9元。阮國軍覺得,今年以來,雞蛋價格暴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H7N9流感的影響,市民由于恐慌心理,不敢吃雞蛋,導致雞蛋消費市場收窄。二是2014年之后市場行情好,更多資本進入家禽養殖行業,原有養殖戶也擴大養殖規模,導致供大于求。
 
  阮國軍分析的這兩個原因,也得到了馬鞍山市農委畜牧辦主任謝長明的認同。謝長明說,2014年,馬鞍山市的家禽存欄量是717.97萬只,2015年,這個數字增加到773.5萬,而2016年則達到775.6萬只。
 
  除此之外,業內人士和養殖大戶還認為,雞蛋價格持續低迷與今年各地劃定畜禽禁養區、限養區等舉措有一定的關系,這些區域內的養殖企業要盡快淘汰生雞,導致大量雞蛋、生雞同時進入市場,從而進一步拉低了價格。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全市家禽存欄量減少至565.84萬只,比2016年同期存欄量降低近三成。
 
  養殖戶轉型升級謀出路訂單農業將是發展方向
 
  雖然嘴上喊著如果能轉手就退出,但阮國軍卻在暗暗尋找出路。“經歷過非典、流感等緊張時刻,我漸漸認識到,企業要經受住各種風險,就必須轉型升級。”他說,以前,他只重視生產,對品牌的創立和銷售終端渠道的打通完全不放在心上。今年,產品滯銷之后,他開始認識到,品牌效益和終端客戶市場維護的必要性。通過近半年來的嘗試,雖然價格依然很低,但產品銷售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度過了最困難的滯銷期。
 
  “我們創立了‘秀山湖’品牌,借助這個品牌擴大了終端市場。”阮國軍說,品牌為他們爭得了客戶,品牌也為他們爭取了價格優勢。“比如土雞蛋,如果按批發價,只能賣2元多一斤,但有了品牌,進入超市,能賣6元一斤,市場反映還非常好。”
 
  養殖戶們絞盡腦汁謀出路,馬鞍山市農業部門也在思考怎樣幫助養殖戶走出農產品價格周期性怪圈。謝長明說,農業部門正在積極引導養殖戶發展網上銷售、訂單農業以及向下游加工業延伸,根據訂單來生產,把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但謝長明也坦言,發展訂單農業并不容易,因為訂單企業對產品的要求較高,如產品的規格要一致,產能和品質要完全保證,資金回籠慢等,有些規模企業就不太愿意。
 
 
打賞
 
更多>同類行情

推薦圖文
推薦行情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