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市物價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氣候總體有利,溫度適宜、光照充足,地產蔬菜產量同比大幅增加。但由于供應量增加,蔬菜價格整體偏低,菜農遭遇“增產不增效”的窘境。
據惠山區蔬菜技術推廣站站長余漢清介紹,近年來我市蔬菜種植立足于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在新技術應用推廣上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一方面,加強了“綠色防控”,利用黃板誘捕、除蟲瓶等技術殺滅害蟲,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同時減少了農藥使用,對提高蔬菜品質、減少農藥殘留很有幫助。另一方面,通過價格補貼的形式,鼓勵園區菜農使用有機肥,對改善土壤環境、減少環境污染起到了積極作用。
記者了解到,由于市場需求相對穩定,上半年地產蔬菜供應明顯增加,導致菜價大幅下滑。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各類蔬菜均價3.91元/斤,比去年同期4.84元/斤下跌了19.21%。以比較常見的圓白菜為例,今年1—5月平均價格為1.42元/斤,比去年同期2.19元/斤下跌了35.16%。蔬菜產量增加,銷售額因菜價下跌出現下滑,而生產成本又隨產量同步增加,導致大部分菜農增產不增效。
業內分析,近期氣溫逐步上升,蔬菜生長速度較快、上市品種豐富,在“伏缺”來臨之前供應量預計只增不減,市民還可以享受一段時間的親民菜價。同時,為了避免“菜賤傷農”情況的出現,建議種植戶把握市場動態,合理安排播種品種和時間,爭取錯峰、錯時上市,提高種菜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