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份以來,我國絕大部分地區例如:內蒙、山西、陜西、貴州和新疆等12個省陸續發布了《2017年度擬關閉退出煤礦名單》,總涉及煤礦近1000處,其中江西、遼寧、湖北退出煤礦數量最多,河南、山西退出煤炭產能最多。此次停產也是近幾年來涉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一次煤礦大整改。與之前的整改最大不同是以往的煤礦關停都具有階段性和短期性,而這次是整體性和根本性地解決煤炭行業存在已久的各種弊端。但是一次性關停1000家煤礦會導致2017年坑口煤價再次飆升至每噸800元么?它會給后期的煤市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關停1000家煤礦聽起來是一件長時間慢慢過渡的過程,可這次發改委的改革動作非常迅速,從政策制定到落實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可見此次改革的決心和手段都是非常堅定。而且在7個月的時間內關停1000家煤礦肯定有一些必要的理由,比如:這些煤礦都不符合安全生產標準、存在安全隱患,有很突出并屢教不改的弊端以及種種惡性和負面的后果。通過專家們的商榷,最終這些煤礦面臨著徹底關停的結局。
當然在2017年內關停1000家煤礦肯定有利也有弊,其中有利的一面是:同行業的優秀企業形成的強大競爭,促使淘汰落后產能并加速優化產業升級,在此基礎上提高資源整合率同時積極打造能源轉型,用高精尖科技達到資源合理高效開采和發展新型清潔能源,保護區域環境并恢復區域生態環境,加強安全措施建設和職工安全知識培訓,使煤礦完全實現產業化和集團化升級。
但是在1000家煤礦陸續關停的同時也會帶來短期內的很多負面效果,眾所周知煤礦一直以來就是流動人口密集區域,煤炭行業無論從生產方還是到需求方,以及連接他們雙方的供應鏈都是一個個人口眾多的人口聚集行業,煤礦關停后近千萬煤炭從業人員將在短期內失業,造成一定程度的動蕩和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