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菜價漲了兩三倍 苦的反而是農民

   日期:2016-09-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3    
 小小“菜籃子”關乎大民生,過一個快樂祥和的中秋佳節和十一國慶節,從而保障好百姓的餐桌開始,最近很多人在逛菜市場的時候,被現在的菜價驚呆,進入9月份,天氣逐漸轉涼,蔬菜上市量相對減少,導致菜價有所提升。

  中秋過去了,國慶節也不遠了,天氣轉涼,蔬菜種類相應有所增加,隨著天氣轉涼,所謂的老話里的“苦夏”也將結束,胃口開始轉好,所以逛菜市場的頻率也會增加。

  不過這一輪逛下來,“菜籃子”是不是壓在手里,有點沉呢?的確,“很多人”逛菜市場時,都明顯感覺,菜價這段時間漲得有點厲害。

  正是青黃不接時,菜價上漲原因多,而節假日,再加上雙臺風,當影響菜價的內、外在因素都齊全了,綠葉菜漲幅明顯。

  毛豆和芋艿平均就漲了1元一斤,過節就是漲一元一斤,正常的,這個綠葉菜漲了要20%。芹菜現在10元一斤,前幾天每斤就5、6元一斤。蓬蒿13元一斤,前兩天16元,還掉一點下來,菜多了就掉一些下來了。

  超市,菜場已經很難找到1元菜的蹤跡,其中,空心菜、木耳菜已近7元,從今年7月下旬起蔬菜價格止降回升,尤其8月下旬過后,漲幅放大,目前已近8周連續上漲,有的蔬菜漲幅累計超過100%。

  現在大棚蔬菜已經成為蔬菜供應的主力,每年七、八月份,大棚蔬菜換茬期,菜農都會選擇高溫“悶棚”,為下一茬蔬菜做好準備。

  但在這個換茬期間,部分蔬菜屬于青黃不接階段,大棚生產供給不足,再加上近期的“北菜南運”。

  另外,各大中小學陸續開學,蔬菜采購量相對增加,一定程度上影響菜價上行,另外,隨著“雙節”來臨,市場需求量又增加不少,蔬菜價格才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

  不過,中秋到現在,蔬菜價格整體出現近2成回落,由于蔬菜產地轉換完成,供貨量增加,蔬菜價格在中秋小長假明顯回落。

  今年中秋蔬菜便宜了好多,像菠菜,1.5元、2元一斤就能買,上禮拜還要三四元錢呢,怕過節菜價上漲,小編特意節前買了一些放得住的蔬菜,不過,今天早上去菜場買菜發現,菜價不僅沒漲,還略微回落了一些。

  每年5~7月、9~11月的兩個時間段,是本地蔬菜豐產季節,也是蔬菜兩大“降價期”,此次蔬菜價格下挫,主要是葉類菜價下降明顯,8、9月間由于蔬菜產地轉換和天氣原因,部分葉菜嚴重短缺,導致價格高居不下。

  最近一段時間,降雨減少,葉菜生長速度恢復正常,部分完成了產地轉換,產量大幅提高,價格快速回落。

  其中,小白菜、油菜、菠菜、大葉茼蒿、油麥菜、茴香、西葫蘆、圓茄子、櫻桃番茄等品種蔬菜價格降幅超過30%。

  像豆角、絲瓜、茄子這些夏天咱們老百姓吃得最多的青菜,現在產量越來越低,價錢肯定要漲。

  隨著南方臺風天氣影響和即將到來的降溫天氣,有可能會抑制菜價的快速回落趨勢,目前,菜價仍然明顯低于去年同期,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菜價有可能會縮短與去年的價格差距。

  “上漲”亦或“下跌”的迷茫,相比綠葉菜,豬肉和河海鮮價格平穩,近一個月來,雞蛋價格直逼5元/斤,不少蔬菜價格一個月內翻番,而豬肉價格今年以來一直維持在較高的價位,波動不大。

  農產品消費的兩頭,是田間和餐桌,說到菜價,市民叫苦不迭,種菜農民也是滿腹委屈,由于流通環節攤薄了利潤,導致菜農、蔬菜經銷商都沒賺到錢,消費者也嫌菜太貴,到底,錢誰賺了呢?

  蔬菜從產地批發出來到老百姓的餐桌,一般最少要經過3-5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可觀的利潤空間,有些菜這么一流通甚至要上漲3倍以上。

  部分水果漲價較多,蘋果由于目前處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早熟蘋果嘎啦已經收尾,接替品種紅將軍品質欠佳,高品質新蘋果上市量還很少,因此在冷庫儲存了近一年的紅富士需求旺盛,價格飆升快,批發價最高賣到6元每斤。

  只有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才會促進蔬菜的有序流通,利潤分攤的人少了,參與蔬菜種植銷售的人賺得就多了,菜價也能通過市場調控回歸合理的水平。

  蔬菜價格上漲會給普通百姓的生活帶來影響,因為蔬菜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這樣就增加了日常支出,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百姓的負擔,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那么高收入家庭呢?

  物價上漲對高收入家庭生活影響不大的原因是,一方面高收入家庭收入增幅較快;另一方面高收入家庭的日常支出當中,食品所占比重相對較低,面對高菜價,經營者各有各的無奈。

  菜價高,為什么苦的反而是農民?種菜的農民不僅不賺錢,還鬧心!批發出去的剛保本,菜農不賺錢,消費者買的貴,兩頭虧。

  菜農:生產成本高種菜不賺錢,種菜沒有外出打工掙的多,蔬菜大棚種植,即使沒有租賃費,每年種植三茬蔬菜,每畝毛收益也超不過兩萬元,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愿意種菜了。

  種植一個1畝大的蔬菜大棚,最少得投入兩個勞力,如果每年能種植3到4茬蔬菜,品種選擇對了,弄好了一年能掙1萬多元,如果選不對品種,趕不上節令,保本就不錯了。

  菜農普遍反映缺乏及時有效的種植信息和市場信息,且菜農間缺乏有力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對于種哪種菜,種多少完全源于自身的判斷和中間商的零星建議。

  種菜的盲目性導致同一片區域的溫室種植品種分散,無法形成合力,即使中間商的收購價格較低,菜農也只能被動接受而無法議價。

  商販:運費提了價水漲船必高,流通環節確實損耗大,但是不至于10倍10倍的竄吧!要說最近菜價為何漲得這么貴,南方受低溫影響,蔬菜供應量減少不是最主要因素,主要是有人囤貨啊,有菜霸啊!價格漲這么多,是商人在操控的好嗎?跟農民沒關系。

  如果農民的蔬菜能夠直接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省去中間環節,農民就能多賣點錢,消費者也可以買的便宜點。

  不僅如此,如果能夠產地直供,就能追溯出你今天吃的這根青菜來自哪一塊土地,對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啦。

  市民:都在喊虧本到底誰賺錢,如此一來,很多老百姓就想不明白了:菜農說種菜沒“搞頭”,批發商矛頭指向運輸環節要價高,商販也在訴苦,到底是誰賺錢?

  最賺錢的還是直接從地里要菜的批發商,雖然他們的運輸成本貴,但蔬菜從菜地批發價格并不高,扣除了運輸成本,批發商還是賺了不少。

 
打賞
 
更多>同類行情

推薦圖文
推薦行情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