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道,多地洪澇加上連日高溫,本市夏日菜價“節節高升”。近日,靜安區推出平價菜供應攤位、社區智慧微菜場建設等措施后,市民每天都能買到大大低于市場價的平價菜。青年報記者在靜安一標準化菜市場看到,因為有了補貼,當天指定的幾款蔬菜價格只有市場價的三分之一左右。早晨去買菜甚至還要排隊“搶購”。
洪澇、高溫引菜價“發燒”
近期,全國多地遭遇洪澇災害,農田蔬菜、畜禽養殖受損嚴重,本市又連續遭遇極端高溫天氣,對葉菜類蔬菜供應造成一定影響。家住長寧的劉阿姨說:“我在批發市場買的菜算是便宜了,雞毛菜都要4元一斤,韭菜也要4元。太貴了。”
靜安區是人口密度較高的中心城區之一,全區現有菜市場37家,對菜價“發燒”進行嚴加管理。
記者在西康路海防路路口的??挡耸袌隹吹?,菜場內的蔬菜攤位每天有2個專門供應平價蔬菜的優惠專柜。昨天讓利促銷的一共有四個品種,分別是青菜、冬瓜、牛心菜、大白菜。其中,青菜外面賣5元一斤,這里賣1.8元一斤;冬瓜外面賣2.5元一斤,這里賣0.8元一斤;牛心菜外面賣4元一斤,這里賣1.6元一斤;大白菜外面賣3元一斤,這里賣1.2元一斤,優惠幅度非常大。“明天可能會換品種,每天的價格也略有不同,總體而言,補貼力度還是很大的。這兩天,每天早晨都有阿姨爺叔來排隊搶購。”一位攤主告訴記者。
菜價下降了20%
記者隨后聯系了靜安區商務委,相關人士介紹說,8月,為了應對高溫導致的菜價異常波動,靜安區商務委積極響應市商務委、區政府的號召,在全區37家菜市場原有平價菜供應攤位的基礎上,每家市場增加以基本綠葉菜為主的平價菜供應攤位,區綠葉菜平價供應補貼翻番,并以低于市場價15%-20%的價格銷售,每個菜市場每個平價攤位每天給予補貼。
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前幾年靜安區就曾發起過多次平價攤位的活動,比如過年之前出現了極寒天氣導致菜價飆升,推出平價菜攤位后價格下降明顯。
據了解,平價攤位首天實施時引起了菜市場攤販的一些爭議,但經過菜場管理者的調節和輪流值班制的實施,大家還是接受了平價攤位這一舉措,甚至靜安區有一家菜市場自發拿出6個攤位做特價菜銷售,讓整個菜市場的菜價下降了20%。
新增20個“智能蔬菜機”
對此,目前,靜安區已新增20個社區智慧微菜場。據了解,這些微菜場是以O2O模式在社區里設置微型售菜終端,簡單說就是智能蔬菜機。
靜安區引入了多家公司負責實施,并希望這些公司通過市場調控,優勝劣汰。其中,有的公司還采取了自動售貨機的銷售模式,點擊菜品就會看到報價,付款后領取菜品。
對于智慧微菜場,靜安區相關人士表示,只有特殊情況下才會進行補貼。比如去年年底的極寒天氣政府進行補貼后,微菜場的出售價格就與買入價格持平。平時政府不進行補貼,各企業也采取了多種運營模式,有的企業實行自產自銷,有的則以周邊菜市場中同類菜品的最低價格定價,比如以在上海比較有名的平價菜市場廣裕路菜市場的定價標準定價,價格接近正常的批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