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菜市場,大有地產蔬菜一統市場的苗頭。
常州市蘭陵菜市場二樓蔬菜區向北的一個攤位,一個近50歲的女顧客拿起一只番茄,反復看、捏,在嘗了攤主切下來的一片番茄后,女顧客買下了3個番茄,“你這里的番茄是我比較半天,還多少能嘗出番茄味的一家,但也已經不是我小時候吃過的那種味道了。”
并不是這個女顧客才有這樣的感覺,現在的地產蔬菜,哪怕是應季上市,也沒有了小時候吃過的那種味道。就像魯迅在《社戲》里所說的,再也吃不到那夜的好豆(羅漢豆)了。
市場的選擇
顧客想早點嘗鮮,菜農想搶占市場
常州市鐘樓區鄒區鎮集中了眾多種田大戶,散戶也不少。40多歲的徐師傅是其中一位。
5月初,本地人超級喜歡的地產香絲瓜上市了。像是約好了似的,上個星期,市場里許多攤位上擺出了絲瓜,最貴的一家賣出了24元一公斤的價格,徐師傅的攤位市口不算好,所以賣20元一公斤。 三天之后,香絲瓜價格迅速下降到了12元一公斤。
種菜人說:為了搶占先機,蔬菜瓜果上市越來越提前了
從撒下種子,到這一批絲瓜上市,徐師傅用了近半年時間,其中還經過了嚴寒的冬季。這批越冬絲瓜的上市期大概只有近兩個月時間,徐師傅租來的田里,第二批絲瓜苗已經長到了20厘米左右,不等第一批下市,到6月份,第二批絲瓜就能接著上市了。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農產品,上市時間越來越提前了。”
番茄、絲瓜、茄子、黃瓜、苦瓜、豇豆等蔬菜,用傳統的種植方式,它們應該是在真正的夏天來到以后才會上市。如果對應著徐師傅的菜地,應該是第二批6月份上市的絲瓜,才是真正的應季夏菜。
忙著給顧客稱菜的徐師傅輕輕嘆了口氣,“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農產品,上市時間越來越提前了。”菜農們都這么拼,原因只有一個:搶早上市,賣個好價錢。為什么要提早上市?因為顧客們想早點嘗鮮,菜農們為了應對競爭,只能想辦法提早讓蔬菜上市。
園藝專家說:種植方式的變化,也會影響口味變化
詹國勤,常州市園藝技術推廣站推廣研究員、高級農藝師。據他介紹,現在的番茄,風味和口感與種子改良有一定關系,為了便于長途運輸,現在改良出了肉質較硬的品種,比較著名的有“毛粉802”、“中雜9號”等品種。
番茄的品種決定了風味和口感,但這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判斷。不過,總的來說,酸酸甜甜、軟硬適中的番茄,比較符合大多數人的評價。
即便播種的是優質番茄品種,栽培水平、采收時間、所用肥料等,都是決定番茄風味和口感的重要因素。為了提早上市,不等果實完全變熟就采下來,或者化肥使用多過農家肥,口感都會大打折扣。
詹國勤說,在1980年代以前的番茄都是自留種、常規種,現在100%是雜交種。”自留種就是農戶或農場自已留的種,它的缺點是產量低、抗病性差。顧客想提早嘗鮮,而菜農在追求好價錢之外,更看重產量,口感雖好、產量卻低的品種肯定就會被淘汰。
至于常規種,就是使用雜交育種選育出來的優質種。詹國勤說,現在,好多蔬菜常規種都沒有了。為了保護常州特有的地方優良品種,今年7月份起,我市將進行園藝種質資源保護普查工作,把一些有常州地方特色的蔬菜種質資源保護起來。